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周婷玉) 在全球感染人数超过18万,死亡人数接近1800人时,中国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数不到3000人,仅有1例重症病例,没有死亡病例。
基于这样的事实,卫生部部长陈竺在8月21日的“甲型H1N1流感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上说:“中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也在会上表示,中国积极努力应对甲型H1N1流感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努力为世界防控甲型H1N1流感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众多且密度高、流动量大,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甲型H1N1流感高危人群基数大。面对如此不利的客观条件,中国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赢得了国内外的认可。
鉴于6年前应对非典时付出的沉重代价,中国政府在接到世卫组织通报甲型H1N1流感的当天,便打响了防控甲型流感疫情的“发令枪”。
4月30日,一个由卫生部牵头、33个部门参与的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迅速成立,下设8个工作组以及1个专家委员会,并且确立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防控原则。
在这一机制指导下,从防止疫情传入到加强重症救治,中国始终走在疫情变化的前头,掌握防控的主动权。
在尚未出现病例之前,中国采取了极为严格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措施,如登机检疫、体温检测等。一旦发现确诊病例便尽全力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实施医学观察。
这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宁可隔离千百例“疑似”也不放过一丝隐患的做法曾一度被国际社会质疑为“反应过度”。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表示,面对一种新疾病,防控早期采取大规模隔离是必要,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减缓了疫情在中国的传播速度。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也曾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过程中作出了“非常有力的反应”,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