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FMG是一家中国概念公司,在短短5年间,从没有一块矿石,飞速成长为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巨头,期间充分利用了中国市场。FMG董事长安德鲁·弗利斯特先用中国因素制造资本概念,“吃下”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然后转手向欧美市场融资进行矿山开发,开采的矿石百分百卖到中国收获暴利。其执行董事史贵祥曾表示,“中国市场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没有中国的增长,就没有FMG。”更能印证FMG中国色彩的是,中国十大钢铁集团之一的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成为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FMG第二大股东,持有该公司17%的股份。路透社8月13日报道称,两位熟悉交易内情人士透露,中投与FMG之间正在就10亿美元以上的可转债交易展开深入谈判,该资金将用于FMG未来扩张,也就是说,FMG事实上是一家依托中国而生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的资源类企业。“这样的一家企业完全无法代表国际垄断铁矿石巨头的态度。”文章强调。
搜狐博主“刘涛”发表博文指出,与FMG的谈判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铁矿石谈判的僵局并未得到有效化解。
首先,这一谈判结果并不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很难对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全球铁矿石巨头产生足够压力并引发跟风效应。FMG2000万吨左右的实际年产量,相对于中国每年5亿吨的进口规模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中钢协在短暂兴奋一晚之后,第二天仍将不得不面对力拓、必和必拓这些老对手们,继续艰难的讨价还价过程。
其次,即便不排除FMG在未来几年有迅速崛起的可能———高盛预计,2010年FMG年产量很可能达到5500万吨,2012年更将达到1亿吨,接近于必和必拓现有生产能力。但问题是,一旦FMG成为力拓、必和必拓这样规模的企业,战略定位和行为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其加入寡头联盟的可能,要远大于继续“优惠”中国的可能。目前不少人对于华菱钢铁持有FMG17.34%股权这一事实抱有期待,认为这将推动FMG决策的天平偏向中国一侧。但正如中铝持有力拓9%的股权没有让中国从力拓身上占得任何便宜一样,未来FMG的多数股东也会更趋强硬,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除非中方在短期内能获得控股权,但中铝增持力拓股份失败的案例再次告诫我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就谈判结果本身看,FMG其实也并非真的在做“活雷锋”。FMG这次异军突起,打破市场潜规则,一方面,是瞅准了中方与三大巨头僵持不下,先给中方一点甜头,借机挤占市场份额,不过,FMG给予中国钢铁企业的优惠有效期仅从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半年的蜜月期结束后,可以预见FMG将逐渐变得“现实”起来;另一方面,FMG的这种让步绝不是免费的,根据双方谈判的附加条款,中方需向FMG方面提供55-60亿美元的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并未向外界说明,这笔融资将以什么条件、具体由谁来提供。若FMG所获资金的成本显著低于伦敦市场LIBOR利率,那么所谓的35%的降幅与33%并没有本质区别;而如果负责向FMG方面提供融资的是中国进出口银行或国家开发银行这种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中投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则无异于拿所有中国人的钱,来补贴中国钢铁企业的账面盈利。(记者肖婧整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出口 交易 优惠 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