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基姆无线(中国)研发中心拥有30余名来自法国、韩国等国的手机设计专家
宁波海缆研究院技术人员向客户介绍自主研发产品(胡建华 摄)
▲宁波研发园一期胡建华 摄
宁波研发园整体效果图
本报记者朱宇通讯员李湘虹
2008年7月16日,宁波研发园正式开园。
这个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园区,是宁波国家高新区建设的核心项目,也是宁波“中提升”战略的十大区块之一。在更多的场合,它被形象地称为“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引擎”。
刚刚投用的是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目前已高密度地集聚起百余家研发机构。这些优势创新资源的集聚,降低了企业的研发创新成本,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宁波研发园的“集聚、示范、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发挥。
围绕宁波“5+5”产业,研发园将集聚一批跨国公司区域性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所属研发机构和技术成果转移中心、科技研发型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
为区域创新体系“补短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宁波逐步进入工业化中期转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时期,各项经济社会实践的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高素质科技人才紧缺,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
为解决宁波经济面临的这个难题,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宁波研发园的重大决策,要求将研发园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
2006年8月2日,宁波研发园动工兴建,市长毛光烈主持了开工典礼。园区位于国家高新区的腹地,交通便捷,由30幢大楼组成,是目前宁波市最大的研发办公楼群。研发园项目投资逾45亿元,分两期建设,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由高新区政府与绿城集团、浙江大学共同投资建设。
研发园融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于一体,配备有3万平方米集中服务设施,包括金融机构、会议中心、健身设施、商务餐饮等。园区规划吸纳了国际科技园先进经验,台阶式高度控制,底层架空,围合布局。
2007年1月8日,在连续10年没有增加新成员之后,宁波高新区凭借其强大的自主创新实力和对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瞩目的成就顺利晋级“国家队”,成为我国第54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核心区块的宁波研发园建设由此提速。
集聚区域创新资源
边开发建设,边集聚创新资源。近几年,宁波研发园通过营造优越环境吸引、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目前,经批准同意入驻研发园区的机构已逾百家。
2006年,宁波天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签署协议,申请进驻宁波研发园,并签署购房合同。公司副总裁蒋善文深信,研发园将会成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
“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入驻研发园。”蒋善文说,之前天安是利用外部的研究所、大学等资源,现在要通过自建的科研平台,利用外部科技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完全属于自己的人才及科研成果。
蒋善文认为,入驻研发园还可以充分享受市政府的政策。宁波研发园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中提升”战略十大区块之一,无论是市政府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给予了最大的政策支持,作为园区的一分子肯定是可以优先享受政策的。
“要知道,作为科研人员最为关键的是环境,这个园区里将聚集10000余名高素质人员,无论是人员之间的交流,还是科技创新的思想碰撞都能在这个园区内找到。”蒋善文说。
正是出于这些共同的考虑,建设中的宁波研发园对宁波及周边的优质创新资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萨基姆、微软等跨国巨头来了,在这里设立了区域性研发中心。方太、大成等宁波的民营企业来了,在这里设立了企业研发中心。
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声学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来了,在这里设立了技术成果转移中心。谭建荣、李启虎、郭孔辉、葛昌纯、柴天佑等院士来了,在这里设立了“院士工作室”。
而宁波市政府更是把科技综合、标准化、计量、强制认证、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检测、药品及医疗器械、软件测评、节能降耗等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中到研发园,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
企业眼中的四大优势
宁波海天塑机集团于2007年正式签约入驻宁波研发园,独立购置了一幢近8000平方米的科研用房,用于拓展宁波海天塑料机械研究院的研发,这是海天集团继在意大利、德国以及北仑设立研发中心之后,又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
海天集团执行副总裁张建国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受邀考察园区环境,在实地了解了园区开发的理念、园区环境等之后就当场作出了决定,要入驻研发园,主要看中了四大方面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宁波研发园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内,不仅是宁波城市东扩的新方向,也是今后宁波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科技新城。
二是政策优势。无论是政策支持的力度还是政策的倾向性都是十分明显的。当然能在省市重点项目中占据一席之地也使得企业的品牌形象得以提升。
三是集聚优势。按照现在60万平方米的规模,宁波研发园内将集聚300家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研发机构,集聚10000名以上高素质人才,这种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集聚优势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四是开发商绿城集团的品质优势。无论是产品的硬件设施,还是今后的物业服务等软件设施都很到位,性价比非常高。
2009年,宁波研发园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机构引进力度,目标是要将研发园打造成引领宁波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2010年全面建成,宁波研发园将集聚高水平研发机构200家、科技人才15000名,建设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
为产业升级提供创新支撑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海国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进行,宁波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对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需求日益迫切。
但是,宁波科研力量整体比较薄弱,高水平科技研发机构较少,科技资源较为匮乏,难以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解决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作为宁波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引进和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弥补区域科技资源短板,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示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宁波国家高新区面临的核心任务和历史使命。
宁波市政府为加快高新区的发展,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家高新区,明确了“三区一城”的功能定位,而宁波国家高新区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就是宁波研发园。
宁波国家高新区的任务不仅是把研发园的硬件设施建好,更为关键的是要把好的研发机构引进来。入驻研发园的机构,要为高新区和全市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高新区将根据研发园建设发展的需要,努力营造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入驻研发园的研发机构发挥出全部作用。
同时,高新区将通过整合政府、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和入驻研发园机构三方的资源,“三轮驱动”共同促进产学研合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着力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随着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进驻宁波研发园,高新区将产生更大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带动整个宁波的自主创新浪潮。
相关链接
百家机构共享创新资源
从开始招商以来,宁波研发园率先完成了第一阶段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大院大所、县市创业中心等基础性平台的整体招商。到目前为止,确定入驻研发园的各类机构已有百余家。
其中包括由政府投资的十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中法科技园、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浙大宁波理工产学研基地、微软宁波技术中心及象山宁波创新基地五大重点机构,中科院金属所、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十五家大院名校在宁波研发园设立的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五个院士工作室以及天安集团、东方集团、东力集团、赛尔富电子、方太集团、方力集团等近百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以下是入驻宁波研发园的部分机构名录:
院士工作室
李启虎院士工作室
柴天佑院士工作室
葛昌纯院士工作室
谭建荣院士工作室
郭孔辉院士工作室
五大机构
微软宁波技术中心
中法科技园
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
浙大宁波理工产学研基地
象山宁波创新基地
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标准化服务平台
计量服务平台
强制认证服务平台
食品安全服务平台
特种设备安全服务平台
质量检测服务平台
药品及医疗器械安全服务平台
软件测评服务平台
节能降耗服务平台
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宁波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
浙江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同济大学宁波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分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四川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湖南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上海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宁波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国赛宝宁波实验室
企业技术中心(部分)
萨基姆无线(中国)研发中心
海天塑机研究院
宁波海缆研究院
天安电器研究院
方太技术研究院
东力传动设备工程中心
塞纳电热元器件研发中心
大成新材料技术中心
化二院宁波分院
赛尔富照明电子技术中心
远东照明器具研发中心
奇乐低压电器研发中心
巨鹰集团研发中心
申菱电梯工程中心
健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龙宇照明技术研发中心
宁波市电子商务研究院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分中心
方力挤出技术研发中心
宁大船业研发中心
经纬数控研发中心
联华医药技术中心
顺声通讯设备研发中心
中科地理信息研发中心
乐斯博电子信息研发中心
海星塑机研发中心
欧莱克电子技术研发中心
沏宝新材料研发中心
中腾新材料研发中心
埃斯科光电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