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进行之中。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关怀;“绿灯”闪闪,爱心盈盈。对于考生来说,想不想上大学,不仅靠愿望,而且靠行动;想上哪一所大学,不仅是理想,而且是竞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必然导致中小学教育的激烈竞争。批评归批评,高考依然故我;呼吁归呼吁,减负步履维艰。为什么?高考有一个特殊的性质,获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拥戴,那就是“公平”,那就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那就是机会平等,那就是公开公平的竞争。
任何人可以选择放弃,拒绝参与竞争。但是,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已远不是天之骄子,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没有放弃。高考确是一张有效的筛子,把不同智商和情商的竞争者,筛向不同区域,把优秀学业者输送到比较优质的大学,为社会和未来培养人才。这无疑是低成本的选拔程序。且也使得没有权势和财富家庭的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刻苦,发奋读书,获得较好大学的教育机会,从社会下层流动到社会上层,为自己和家庭创造美好的未来,为改善家庭状况带来希望。
可见,正是由于“公平”的珍贵特质,才使得高考制度让人虽爱恨交加而欲罢不能。既然没有更加公平和更低成本的人才选拔制度,就应当好好呵护高考制度,完善高考制度,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改革高考制度。然而让人忧虑的是,高考制度的公平正遭遇方方面面公权力的蚕食,由于管理制度疏于严格、严密、严谨,导致从高考到录取的操作过程中,徇私舞弊的事件陆续发生,以身试法的案件刺人神经。为了坚决捍卫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这块绿洲,把公平进行到底。
高考前一日,教育部再次发出“五项禁令”:一、严禁高一高二在校生参加高考;二、严禁利用无线通讯工具作弊;三、严禁组织或参与群体性舞弊;四、严禁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他人考试;五、严禁骗取高考报名资格参加考试。违规考生将取消考试资格,有关人员将依法依纪处理。这就是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教育部还应当把高考加分制度管理起来,或完善,或取消。加分本来是弥补高考制度下的局部不公平,结果变成权力金钱的盛宴,反而制造了更大的不公平。
绍兴一中09年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13名考生家长是地方权势人物,余6名是教师子女;2006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披露,有一个50余人的班级,能加20分的就达到20多人;2004年西安市申请二级运动员加分的考生达616人,真正具备二级运动员资格的仅有196人;2006年湖南省高考加分体育统一测试中爆出丑闻,数百名考生被撤销二级运动员证书,取消加分资格;还有形形色色的冒名顶替高考、顶替录取、集体作弊等事件,教育部早该迅疾响应,出手解决。 柏文学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