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中国之声记者陈朴)今天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减灾的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了减灾事业的发展。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全文)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 今天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几个主要特点,中国政府为减灾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减灾综合性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灾害检测体系还有待健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社会公众减灾意识仍需提高。 因自然灾害我国每年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 今天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1990-2008年19年间,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建抢险救灾应急体系 受灾24小时内能够得到救助 白皮书说,中国建立抢险救灾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资金拨付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救灾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援、运输保障、生活救助、卫生防疫等应急处置能力大大增强。 应急救助响应机制。根据灾情大小,将中央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划分为四个响应等级,明确各级响应的具体工作措施,将救灾工作纳入规范的管理工作流程。灾害应急救助响应机制的建立,基本保障了受灾群众在灾后24小时内能够得到救助,基本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医、学生有学上”的“六有”目标。 中国将逐步把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今天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注重减灾的法制建设,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减灾法律、法规,逐步把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颁布了30多部防灾减灾或与防灾减灾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中国将根据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减灾的法制建设。 中国将积极推动捐助活动日常化和社会化 今天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慈善事业在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采取措施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国家积极推动捐助活动日常化和社会化,鼓励并引导志愿者参与减灾行动。中国政府重视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重视对灾害保险业防灾减灾作用的政策研究和试点工作。 中国将积极参与减灾领域国际合作 今天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本着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和完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减灾能力建设,在重大灾害中相互援助。 中国已经建立符合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减灾救灾工作机制 今天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中国建立了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灾救灾工作机制。中央政府构建了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灾情预警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重大灾害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了相应的减灾工作机制。 国家减灾战略目标:建立完善的减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陈朴)今天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十一五”及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的战略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减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能力大幅提升,公民减灾意识和技能显著增强,人员伤亡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险 中长期 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