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高兴
中国可以说不
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横空出世,在当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和争议。日前,《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将很快在全国上架,该书充斥着诸如“打通‘不高兴’之脉”、“美国不是纸老虎,是‘老黄瓜刷绿漆’”、“中国对西方:‘有条件地决裂’”等夸张或“偏激”的大标题。新书出版如当年的《中国可以说不》备受关注,可书中的观点也有很多人发出质疑。记者就该书的出版背景、核心观点等争议话题采访了相关作者和策划人。
采写及图片
本报记者 吴波 通讯员 胡伟
书中主要观点
●中国要有大目标、大抱负,而不是小吟味、小情调。
●历史会不幸证明,奥巴马拯救不了美国。
●金融危机的缘由:不干活想住大房子。
●马立诚等“优秀的中国人”的“勇敢”是在挑战民族底线。
●成熟的大国心态不光是“宽容”,也要较真儿。在中法关系上,就是要明确“惩罚外交”的概念。惩罚,报复,这是国际间交往的常态。说到萨科齐的表演,他是有着明显生物性的,他的翻云覆雨,看起来有滑稽性的特点。
●学术腐败如今已严重到了没人拿它当回事的程度。
●再不抛弃洋奴文化,我们就没得救了。
●不能听“金融战士”忽悠,制造业才是正途。
聊天聊出“不高兴”
宋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书开始定名为《中国和西方:有条件地决裂》。意旨在于回顾历史,向80后90后一代人的宣讲,实行一次新的文化反思。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道出了该书的出版背景,“几个作者彼此都很熟,平时偶尔聚在一起交流一下信息。去年10月3日起,我们几个人聊了三天,就聊了这些事,后来在和出版商吃饭的时候又聊到这件事,出版商就说,这三天聊天的内容就可以出一本书。于是,(我们)根据现场聊的这些整理出来,就出书了。”
作者否认观点偏激
记者发现,本书的五位作者都属于中国的“公众人物”:著名军事评论员宋晓军、中国民族主义领军人物王小东、社会学家黄纪苏、《中国可以说不》作者宋强、资深媒体人刘仰。该书的策划人张小波表示,2008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让我们感到压抑、不爽,中国好不容易盼到了奥运会,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却仍要遭遇西方的杯葛,被西方作为异类对待……”该书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当今诸多“精英人物”,且还个个指名道姓,如龙永图、厉以宁、林毅夫、樊纲、丁学良、余世存、钱钟书、王蒙、马立诚、王朔、王小波夫妇等。
网友狂批该书“太偏激”,所谓“不高兴”是作者“没头脑”的表现。对于质疑,张小波回应:“作者们并不认为他们的观点偏激,这是他们长期酝酿、认真思索以及理性思考的成果。去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许多热血青年在网上发表了很多热血沸腾的帖子,但最终总有所谓的精英分子掌握着话语权,出来指责这些青年的热情。”
对话王小东:
借出书骂马立诚等“精英”
广州日报:书中指名道姓对一些人的思想和观念做了质疑和清理,如龙永图、崔卫平、马立诚等,可能会引起一些反弹,马立诚知道书中的内容后表示,要看了书后才作回应,对此您估计会有怎样的后果?
王小东:他们骂我也没少骂,像马立诚在之前《交锋三十年》里面的说了我很多,我现在才有这么个机会说两句。这种讨论本来就存在,我们当时没有话语权,发不出骂他们的声音,他们天天骂我们,现在我们就出书说两句。
广州日报: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批判“文艺腔”,“文艺腔”到底会造成了哪些具体危害?
王小东:文艺腔确实是有中国文化当中的弱点,这有历史根源。这个用词首先是宋晓军提出来的,但是确实我早有体会。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体会到,中国理工科的学生出去跟日本学生相比,在素质能力上,我们绝对不次于他们。我们文科学生到了那边就遭遇了很多困难。文艺腔的危害太多了。当时我还跟同学争论说科技比的不是人均水平,我们优秀人才的绝对数量肯定比他们高。可我回国工作就明白了,科技还是要讲求人均的,因为全民科技素质低的话,正确的意见会被那些不通科技的官员否决掉,会被老百姓所不理解。
广州日报:最近法国拍卖中国兽首事件等西方一系列动作,你怎么看?
王小东:坦率说,从某种个角度来说,拍卖中国文物是一件小事,但是这种小事他不断在做。他就是看你强大了要折腾你,不要用什么人权为借口装蒜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策划 80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