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争取用3年——
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
【百姓点题】
怎样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今年能不能有更大发展?如何让群众买得起房子?这些问题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关注,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如何让住房政策惠及全社会?
多渠道 全覆盖
【百姓经历】
“你说这房价到底会不会降下来?”最近一段时间楼市的低迷,让北京市民李丽媛看到希望。如今,她一家五口仍挤在不到40平方米的房里。她说,拥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是她最大的愿望。
“建设保障性住房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山西华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华山代表说,目前全国范围内人均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有近1000万户,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5.5%。“建设经适房、廉租房,不仅是让居民有房住,更重要的是能对虚高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现在工薪阶层要买好地段房子基本不可能。”民建中央常委、天津市主委欧成中委员介绍,去年民建中央针对普通工薪阶层住房问题的调研显示,在京、津、沪和广州等大城市,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已覆盖低收入家庭,但普通工薪阶层的住房缺乏保障性政策。他们向下不能申请廉租房、享受政府住房补助、购买经济适用房,向上又没能力购买价位相对很高的商品房,因此被称为“夹心层”。
“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通过多种手段,使中低收入百姓都能住上合适的房子。”湖南长沙市市长张剑飞代表说,长沙的目标是到2012年,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套适合居住的住房。
怎样破解工薪阶层住房难题?
立法规 破障碍
【百姓经历】
上海市民张美珍很无奈,为即将结婚的儿子买套小户型婚房就花了70多万元,举家“集资”还贷,压力好大。
“百姓安居乐业需要制度和法规的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代表认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保障政策对普通工薪阶层安居考虑不够,尤其是房价高企的大城市,多数居民无力买房。“一个健康的住房政策的合理导向应是,对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建设和供应,政府应通过公共政策手段,严格根据住房需求,科学确定住房供应”。
欧成中介绍,解决普通工薪阶层住房问题存在几个障碍:一是相关法律缺位,对保障对象、保障标准、准入退出、动态收入、保障资金来源、专门管理机构设立等环节无法可依;二是缺少融资平台,目前主要以地方财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为主;三是公积金使用率不高,巨量的本金沉淀在银行;四是没有形成合理的廉租房、限价房退出与回购机制,即便入住者收入提高不符合条件了,也收不回房子,房源无法循环使用。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为居民享有居住权立法显得迫切。王利明建议,现阶段,可以先将地方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权益的责任通过立法手段予以明确。
“经济不适用”的尴尬咋改?
早规划 强配套
【百姓经历】
2008年,长沙市民唐小敏申购到70平方米的经适房,但嫌房子离工作单位远,生活成本高,便放弃了。3月10日,拿到8万元政府补贴的她终于如愿住上了市区的宽敞房子。
“经济不适用”是目前保障性住房遭遇的最大尴尬。由于地段多偏远,中低收入者安置后生活不便、生活成本增加,往往导致吃力不讨好、群众不买账的尴尬局面。
“长沙去年开始调整经济适用房政策,改实物分配为货币补贴,好处很多。”张剑飞介绍,只要符合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每户补贴8万元。同时根据实际放宽了标准,买120平方米以下的房都行;并且可以买二手房,这样避免了只能购买偏远地区经济适用房。
在广州,在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廉租房的新社区时,一开始就从规划上考虑轨道交通、教育、医院和生活配套。 “建设经济适用房,能够对虚高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采取积极措施,让房价回归到合理区间是解决城市居民住房的根本办法。”赵华山建议。(记者 邓圩 王伟健 余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