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家具的发源地,“宁式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早在明清时期,由宁波的能工巧匠创造的“骨玉镶嵌”和“朱金木雕”技术已闻名遐迩,享誉中外,一直流传至今,宁波制造承袭了古典精湛技术,并为之发扬光大。
“朱金木雕”又名“漆金木雕”,约起始于汉代,是集木雕、彩漆、镶嵌和贴金等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多用于寺庙的建筑装饰与佛像制作。宁波是中国朱金木雕的主产地之一,因此宁波产的朱金木雕又称“宁波朱金木雕”。宁波朱金木雕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源于汉代雕花髹漆和金箔贴花艺术,属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宁波的阿育王寺、天童寺、秦氏支祠、庆安会馆等都大量采用这种工艺,并流传至日本、韩国一带。明清,朱金木雕工艺开始用于迎神庙会、民间婚事和日常生活的船、轿、床、柜等,制作出千工床、万工轿、万工船等精美之作。上世纪四十年代,朱金木雕渐趋衰落,民间仅有少数艺人制作。1964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开始生产朱金木雕屏风,箱柜、花板出口。1974年宁波朱金木雕屏风《群仙祝寿》大型优秀作品问世,107个神仙罗汉千姿百态、神形兼备,朱金并置,辉煌灿烂,被日本客商重金购置,陈列于日本富士饭店大厅中。1984年以后,宁波工艺美术厂的朱金木雕逐渐停止生产。
溯 源
汉王延寿《灵光殿赋》中,有“飞禽走兽,因木生姿”之句。然而,灵光殿早已子虚乌有,但汉代的漆金木雕的雏形,已在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显示绚丽辉煌的光彩。浙东宁波,虽然在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已发现漆朱涂黑的木碗及木雕作品,但都还属于原始时代出土器物。因此确切地说,宁波漆朱贴金的木雕,以形成于千年前的唐宋时代的说法较为合适。
但苦于宁波本地至今仍未发现传世的唐宋朱金木雕遗存,因此我们只能借助于史料记载及海外的实物来探讨宁波朱金木雕的渊源。
宁波朱金木雕正式形成于唐宋时代有三个重要因素:其一,古明州本来就是漆器和木雕的发祥地,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中国髹漆过程中特需的温湿气候条件;其二,唐宋时代明州经济繁荣,商业发展,促进了木构建筑及装饰物的发展;其三,与中国北方的战乱相比,浙东的相对稳定以及与海外航海的开拓,进一步促进朱金木雕在远古漆木技艺基础上形成为独特的民间艺术,而且达到相当规模。今存日本正仓院的唐宋朱金木雕,以及日本许多寺庙中漆金佛像和寺庙漆金木构建筑,多和明州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有关。
圆 雕
雕刻外观类型中,四面可观赏的称为圆雕,宁波朱金木雕的圆雕主要是佛教造像。在唐宋时代,宁波有规模的佛教寺院已有天童寺、阿育王寺、金峨寺、瑞岩寺及城内的天封、天宁、开元、延庆、宝云、栖心等寺,其中天童、育王、雪窦名列南宋“五山十刹”之列,并成为日韩佛教崇拜的“祖庭”,所以宁波漆金木雕佛教造像技艺精湛。为访名师,日本重源入宋三次、妙典入宋七次。明州佛像师陈和卿、伊行知等7人,在南宋乾道年间应邀到日本造佛。唐代的鉴真、宋代的兰溪道隆等带到日本不少佛像。日本奝然于北宋雍熙二年(985)从三门湾下洋带到日本的木雕佛像,至今仍辉煌于京都清凉寺。而在明清时代,宁波的漆金木雕佛像形成了以余姚为代表的陆埠帮,足迹遍于大江南北及四大佛教名山。著名的黄炳荣造像成千上万,在港台很有名气。著名的漆金木雕佛像师王泰生在我国台湾台北佛光山和美国旧金山还留着不少漆金木雕佛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