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能掉馅饼么?能!近期,成都、杭州、南京、武汉等地相继派发购物券、旅游券、购房券,对一些中低收入者来说,差不多是天上掉“馅饼”。
这“馅饼”看起来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不吃白不吃。但做“馅饼”的大厨们还是低估了百姓的想法,在对消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券纷纷变成了油盐酱醋,变成自己省下的“钱”,扩大消费蜕变成了生活补贴。
于是,本来改善生活用的“馅饼”,变成了充饥的“大饼”。
但消费券并非只配充当“画饼”的角色,只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的国情,把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当作真正的“馅饼”来做,还是大有可为的。
先说馅儿——很明显,首先要让消费券用于百姓愿意消费却力有未逮的领域。此外,按坊间说法,我们还可以按不同群体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发放消费券,如对老年人发放养老券,由家政公司提供相应服务;对学生发放教育券,丰富课余生活提升素质教育;对普通市民发放欢唱券,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对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培训券,让这部分人群接受技能培训……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发行耐用消费品券,使居民提前为耐用消费品换代。
再说皮儿——“欧元之父”蒙代尔一直主张中国给每个人发放百元购物券,说能提高GDP的18%。可凯恩斯却认为,消费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长期收入的变化。可见,扩大消费的关键是藏富于民。换句话说,只有对未来感觉有所依,才会对当下消费无所惧,一张消费券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消费心理。
关键咋做——2月9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说,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但笔者以为,还是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我消费券不如给我完成消费的能力。
在这点,笔者以为沈阳做法让人感觉振奋。近日,沈阳市政府出台《沈阳市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这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无异于是给企业发放了一张实惠的“消费券”。因为企业是保增长的主体和关键,要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除了让企业得到真正的政策实惠,还要让企业引进人才,开发劳动力潜能,在“危”中创造出生机与活力。企业有活力了,创造就业机会就多了,有了工作,人们当然敢花钱了。比起其他一些城市居民对消费券的眼热心跳,沈阳加大力度促就业保增长更加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
烙好消费券这张“馅饼”,有了好馅好皮好做工,味道自然好。就业、医改、教改、养老等就是作料,缺了任何一种,总是少了点味道。只有当这些配伍能和谐起来,消费“馅饼”才真正做到了色香味俱全。(孙连宇)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