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图片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抛出的“金融海啸第二波”论越来越得到现实的应验。面对蓄势待发的冲击,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众多专家,却无人能准确地描述“金融海啸第二波”的定义,而只能从各自的角度勾勒端倪渐显的第二波冲击可能侵袭到的领域。
不过,各位专家对国内经济情况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却非常一致。他们认为,国内银行资质良好、外汇储备充足,加上国家经济刺激措施实施得较为迅速,中国虽“不能独善其身,但也不会伤筋动骨”。
三渠道产生金融海啸第二波
对于金融海啸的杀伤力,任志刚似乎早有预料:1月21日,他在公布香港外汇业绩时首次以金融市场的“第二波冲击”来形容当前形势,并且警告第二波的传染性和震荡将比第一波更厉害。
随后,他在春节后出席立法会会议时再次表示,不能忽略新兴市场受到冲击的风险。因为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各新兴市场经济下滑严重,抵抗力有可能被削弱,因而受到第二波冲击的传染性更高。
2月5日,任志刚再度撰文表示:“有些人听了或会感意外,但我只是再提醒大家注意形势不断在变,有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金融危机仍未结束,大家有必要保持戒备。”他估计,金融危机的下一步演变极有可能是第一波的延伸。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正陆续公布因制造、分销、买卖及持有“有毒”金融资产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庞大亏损;而各国政府也在推出史无前例的庞大挽救方案。
在谈到金融海啸第二波产生的渠道时,任志刚表示,将会有三个。第一为首波余波未了,企业去年第四季业绩可能远差于市场预期;第二为在首波影响下的信贷紧缩及经济下滑情况出现恶性循环,并反弹至金融市场,引致大幅度调整;第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扩散至金融领域。
哪些领域可能受冲击
同样悲观的还有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他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指出,经过一轮去杠杆化和价格调整,金融市场“火烧连营”的能量已大幅降低,但是制造危机的温床依然存在。
他认为,可能发生的风暴的领域包括CDS(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因为虽然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被央行的“零利率”政策打压下去了,但公司债市场利率仍然高企,银行惜贷情况依然严重,而这将使一批企业倒闭,大量公司债无法偿还。进而牵连为它们担保的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甚至可能重演雷曼兄弟倒闭的一幕。
“CDS市场共有62万亿美元的合约,是目前金额最大的信贷类衍生工具市场,其爆炸能量可想而知。”陶冬指出。
此外,依赖外债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一个“定时炸弹”,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指出,随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货币贬值、外资大量撤离以及经济大幅滑坡,依赖外债的新兴经济体难以避免地陷入流动性危机,而那些以为能源与商品价格只升不降的原材料输出国,也多出现财政困难,不得不寻求其他国家的援助。
“之前,由于东欧银行购买的美国次贷资产规模有限,所以尚能抵御海啸第一波。但目前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进一步深入,资本外逃现象加大,欧盟提供的帮助也有限,这些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将遭遇第二波冲击。”徐明棋不无悲观。他强调,新兴市场的金融资产价格往往具有联动性,“一国出事,一片遭殃”,恶性循环曾在过去多次出现,目前东欧形势尤其严峻。
至于银行系统会不会成为被冲击的领域,“红筹之父”、CVC高级顾问梁伯韬指出,不排除这种可能。他强调,从信贷方面看,这次危机远没有结束,过去跨国、跨区域的信贷活动频繁,但目前收缩得很厉害,这会导致企业缺少资金而陷入困境,进而影响到银行回收欠款。
香港城市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启添则强调,西欧银行尤其是英国主权债务违约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欧美银行在金融海啸中遭受重创,美国银行的杠杆率因此降低,但是欧洲银行的负债仍高。加上之前欧洲银行在新兴市场借贷的激进风格,大量借出的贷款可能因为新兴国家企业陷入困境而打了水漂。英国的情况尤其严重,一是英镑对美元急剧缩水,二是包括北石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老牌银行在内,股价大跌,部分投资性业务都转为国有化,降低了竞争力。此外,若以资产负债表计算的话,英国银行资产约值4万亿英镑,仅仅相当于该国2007年GDP的2.38倍。(记者 蒋家华)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风险 商品价格 会议 贷款 寻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