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莫让“民生工程”失“民意”!
向左走,向右走,一个规划中的地铁站引来两个社区居民的争夺。
地铁在前期的线路设计过程中,是否能让更多的民意参与进来,各方利益又该如何平衡?
北京、广州限价房均出现弃购,是房子太贵、太偏、太差,还是支付方式的设计不合理?
民生工程不合民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面对即将上马的大量民生工程,我们如何坚持民主科学的决策?
《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今天我们的节目关注两条民生新闻,一条是北京的地铁14号线到底应当修向何方,引发了人们的争议,另外一条是限价房推出之后,反而有很多人退购。岩松,这两件事情都是为老百姓做的,为什么老百姓出现了不买账,还有纷纷的争议,你怎么看?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因为民生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那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大的工程或者说是住房,但是相关的决策却很少能让老百姓自己真正的做主。因此是自己的生活,却又自己无法做主,这方面产生了矛盾,自然也就引发了我们必须去思考,怎么让民生工程真正让老百姓的意见能够起到很重要的进入他决策的过程里面。
民意如何影响民生工程的决策?
主持人: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北京地铁14号线其中一个站点的设置,有两个地方的居民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播放短片)
解说:
“地铁14号线在晓月苑(宛平城)可以解决4万人的交通需要,在永定河西(东河沿)设站更可以解决十余万人的交通需要,整体改善北京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
短短几天,围绕正在规划中的北京地铁14号线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其中一方代表丰台区宛平城居民,另一方则代表离它六公里的东河沿居民,他们争夺的都是14号地铁的路权。由于原规划在宛平城设有站点,对于新方案中站点的取消,宛平城的居民显得异常失落。
宛平居民1:
打有信那天就等着,等到现在了,告诉不走这儿了,晚上睡觉都睡不着。
宛平居民2:
心凉半截。
解说:
东河沿和宛平城都位于北京丰台区,东河沿地区居民较为分散,但人口基数大,公交线路选择较少,开通地铁是东河沿居民长久以来的愿望。而对于另一方宛平城的居民来说,京石辅路是他们大多数人出行的唯一选择,由于辅路比较狭窄,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期拥堵情况十分严重。
东河沿居民1:
有车的开车堵,坐车的还堵,所以真是挺窝心的一件事。
东河沿居民2:
那一溜车是一个捱一个,一直堵到这边,骑自行车都过不去。
解说:
同样需要地铁的两个地方,新线路为何厚此薄彼呢?记者就此事专门咨询了北京市规划委,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4号线目前只是确定了起点和终点,中间站点如何设置,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在负责地铁14号线建设的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网站上,记者看到线路图明确标明14号线西起东河沿,经张仪村沿丰体南路向东,绕过了宛平城,而两年前宛平居民下载的规划图则显示,14号线西边的起点正是宛平城地区。
宛平居民3:
你也得听一下老百姓的呼声,比如说我们老百姓都觉得你改这地铁合适,那我们肯定也不会太怎么着。
宛平居民:
它14号线它公示说从这儿走,是不是,你那会儿说公示要走,你说现在改,你想怎么改怎么改。
解说:
“将心比心,我们理解宛平城地区居民的心情,但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对地铁14号线跨河设站的要求。”
一条正在规划中的地铁线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宛平和东河沿居民的纷争也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几年前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查看地图)加站的新闻。最初有关方面只在天通苑设了一个地铁站,但天通苑居民提出,在天通苑人口最密集的天通苑北再加一站,结果新加的站点成为5号线客流量最大的站之一。民意的诉求正成为政府在规划设计大型工程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当双方的民意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做出科学决策呢?
主持人:
好,我们来连线一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赵杰先生。
赵所长,您好。
赵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您先给我们说一下影响地铁线路的走向,还有站点设置的因素都有什么?
赵杰:
这要从轨道交通本身的特征来考虑,我们说轨道交通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
第一,它的车速快,因此它设站的间距相对来说应该比较大,否则的话它提速之后马上就要减速,达不到设计的车速要求,轨道交通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如果站距一大,可能就会带来对于一个地区或者是说对于站点周边距离比较近的居民,它的便利性就比较强,对于稍微远一点的居民可能使用起来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
第二,它的运量比较大,我们倾向于在它的轨道交通站点的步行覆盖的范围内大概就是五百米左右这样一个范围内,能够聚集比较多的人口和就业岗位,来满足这样一个大运量的交通工具的需求。
我想轨道交通可能最主要是这两个方面,因此它的站点选择比较倾向于今后的发展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区域。
主持人:
赵所长,刚才我们通过短片也了解到,北京地铁14号线在走向宛平城的时候,宛平城的居民还有东河沿的居民都在争夺,都希望把站点设到自己这儿,就是怎么综合考虑老百姓的这种需求,都需要?
赵杰:
我想这个事情最主要就是也要在线路的规划当中做一些比较综合性的比较,就这两个地区,包括它的位置的引进,包括它将来客流量的大小,今后的发展空间的拓展的可能性,以及设站的一些技术方面的要求来综合考虑选择通过站点的位置。
主持人:
赵所长,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像地铁线路包括站点的设置,像老百姓如果有自己的看法,怎么能够让决策者知道?
赵杰:
我想今年我们新的《城乡规划法》也规定,就是逐步要使我们的规划方案增多更多民众参与的机制,大家可以通过在规划方案公示之后,通过一定的渠道,比如像咱们政府的一些网站、规划局系统网站的平台,把大家的诉求和愿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渠道反映上来,这样能够更多的听取周边利益相关者的一些诉求,进行方案的比选和规划,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周边对轨道交通有需求的居民的一些意见,我想这个方案还是有一定调整的可能性。
主持人:
好,谢谢赵所长。
岩松,我们今天说的14号线,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几年前地铁5号线设天通苑站,你觉得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
白岩松:
其实要如果没有地铁5号线当时天通苑居民最后自发用签名,很多种方式,最后恰恰使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他们自己开始都说,这能给咱们这儿真加一站吗?这可是修地铁啊,但是试试吧,没想到试着试着,真就在那儿加了一站,而且加完一站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新加的这站是整个23个站点当中人流量最大的,那就说明这个点要没加的话,你说不能说这个可怕了,但是起码对出行的人来说多了多少的不方便。
但是有了地铁5号线这样的先例,成功了,自然就会引发这次宛平城万人大签名,要求地铁站点来迁,因为更照顾六万居民等等。但是另一边可能要被迁走的人又不干了,这个情况是跟5号线是不一样的,5号线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在那里加一个站点,不涉及其他人的利益,只是多加一个。
这一次是同样都是老百姓,这个要迁到这儿,那个说,因为你那儿,你就给我弄走,不行,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纷争,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加有难度的。
主持人:
复杂了。可是你看从地铁5号线,你刚才也提到了,发起人觉得不可能,但是咱们努努力,没准能成,结果就成了,这里面就有偶然性的因素,那问题是地铁5号线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是不是这种偶然性也会延续到这次14号线呢?
白岩松:
不管是地铁5号线还是14号线出现了万人签名,你会发现,基本上都具有这样几个相似性:
第一个,有一个人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很热心,就开始号召,然后现在有了有效社区的互联网,可以通过网络把小区里的热心人都调动起来,你看他们还列了几个招,这是5号线的经验,打电话,往市长热线、市规划委等不断地打,我们要求加地铁站。后来接电话的人一听,都说你是天通苑的吧,你想想他们效率有多快,规模有多大。接着就是不停地寄信,然后发邮件、登门拜访,发动亲朋好友,动用社会关系等等,然后引发了媒体的关注,所以最后他很成功。
主持人:
这叫人心齐泰山移。
白岩松:
对,这次也一样,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你现在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不能总把很多民意的采集和民生工程的老百姓的决策权建立在少数热心人的身上,你必须有一种制度设计,这种制度的设计是能够保障我们的决策是可以听到老百姓声音的,我们这个时候来看看今天很多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刊登了温家宝总理在经济专家和企业界座谈会上说的话,大家听一下,“越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越是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越是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越是要加强决策的民主监督。”
接着再看这个:“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不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仅了解本国,不了解世界;仅了解局部,不了解全局;仅知道今天,不知道昨天,不前瞻明天,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这也是温家宝总理在经济座谈会上谈的。
我们再来看最近这4万亿,这4万亿相当多都关系到民生,因此在这个时候温家宝总理开了一个座谈会,听各方的意见,然后特别谈到了必须要科学民主的决策,我觉得既有4万亿的现实针对性,也有一个将来政府你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恐怕应该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制度。
主持人:
今天我们说地铁14号线老拿出以前北京的地铁5号线做比较,其中我们要注意到一点,就是5号线当时能够做成这件事,就是因为政府也响应了。但是现在事后看,政府做的响应有一点不透明的地方,就像当时《中国青年报》记者报道的时候,当时这个地铁天通苑发起者就说,的确我们要感谢政府,它的确解决我们的问题,但是始终我们感觉像跟一个透明人打交道,摸不清他是谁。
白岩松:
比如我反问你,你知道你们家这方圆三公里20年后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吗?你肯定不知道。
主持人:
我不知道。
白岩松:
对,你想不想知道呢?
主持人:
我当然想知道。
白岩松:
对,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够知道呢?比如说在上海,它的城市中心的地带,就有一个上海的城市规划馆,你可以进去看上海各个小区将来要规划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摆出来的透明。那么刚才我们在片子中也看到了,接电话都告诉你,我们现在没事儿,只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中间的站点还没设呢,结果一进内部,通过记者一了解,站点早已经写上了。无风不起浪,正是因为人家知道你这儿已经有了一个站点,不打算在人家建了,人家才万人签名要去建,一个这么有关民生的东西为什么不摆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而且这个项目已经经过规划委批复完了,现在是马后炮去凿吧。当然,今天报纸大家也看到,还算比较幸福,还是有微调的可能,但是究竟这微调现在处在两方老百姓的利益抉择之中,究竟怎么样,咱们不清楚。但是能不能由此事引发一个,我们将来所有城市的规划,如果不打算五年一变的话,一个城市的规划不打算换个市委书记或者省长就开始变规划的话,能不能把你的这个规划付出一点成本,摆放到老百姓的面前,然后开门,每一个人都可以看我这个城市未来的不同的小区,这块要建一个森林公园,这儿要弄一个,他心里就特有谱。
主持人:
那也许决策者就会觉得你们每个人都说话,最后我反而都没法决策了。
白岩松:
不对,你决策本身就要有一个听取老百姓声音这样一个机制。比如我觉得这样几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点,我们的人大代表不光有全国人大代表,还有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大代表,还有区一级,就是城市里面的人大代表,可是我们人大代表现在当然了,由于我们的情况,他们都是坚持的,他们都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在开会的时候才来扮演人大代表这样一个角色。但是如何让他能够成为真正的民意代表呢?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去加快让我们的人民代表能够真正去代表人民,生活中很多琐碎的事情通过区一级的人大代表,通过市一级人大代表,直至通过全国的人大代表,能够把老百姓的意见及时反馈出去,他们需不需要有一定的配置、时间的配制配置、经费的配置等等,反正我是感觉中国的人大代表应该有更好的代表性。
另外一个,媒体,另外一个透明的规划,还有一个决策主动走下去,去开各种听证会、论证会,这个在咱们城市规划当中明确提到这一点了。还有一个走上去,让老百姓有渠道通过信访,通过热线电话等等,能够去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这种制度的建设,即使温家宝总理再说十遍现实生活中依然会有很多的决策不科学,不民主。
主持人:
现在会不会有这种矛盾,因为越民主越能体现民意,但是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可能就是我先决策先干,这个事才能往前推进。
白岩松:
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时候,我们已经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就是公平与效率之间,我们尽可能地要维护公平,但是又不能牺牲效率,因为现在我们发展是第一要务,那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要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走过场,是真正的制度建设的话,就会使很多的问题要比现在好得多,会大踏步地向前走,我们为什么不开始做呢?
主持人:
好,您现在收看的是《新闻1+1》,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民生工程为何难合民意?
主持人:
在我们国家现阶段,如果谁能够得到一个限价房的指标,应当说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但是我们看到,在北京比如说最近,限价房一推出来,反而有人退购,到底是怎么回事?
(播放短片)
解说:
这是房地产业内人士近期对于北京限价房申购家庭发布的忠告。北京今年第一批限价房摇号配售刚刚结束,1.4万户限价房配售家庭中竟然有2490户家庭放弃了到手的选房机会,弃选率达到了五分之一。
北京的郭女士是选房者中的一位,她说,按照规定,她和未婚夫只能配售一居50平米的房子,且只能在清河小营进行选择,上下班非常不方便,而那里的房子也只能选择东北角,根本见不到阳光。而北京也并不是第一个遭遇此尴尬的城市,这种情况在今年年初的广州也有发生。
今年2月份,广州保利西子湾限价房以每平方米6500元的售价开盘后,在不远处毗邻的另一商品房楼盘竟亮出了每平方米4880元的售价,并打出了诱人的广告,比限价房更便宜,算一算,商品房的售价果真比限价房还低1600多元,当月,保利西子湾限价房有一百多套都被中签者放弃了。
价格没了优势,质量还出了问题,广州的唐先生在验收自己的限价房时,遇到了更加不满意的事情。
唐先生:
这边就是一道裂缝,外墙的裂缝他已经补了,但是这道裂缝又出来了。
解说:
面对房屋出现的问题,开发商让业主用小纸条标识出有问题的地方,会派装修队上门整改,记者在一位住户的家里看到,墙壁、地板到处贴满了标签,这位住户准备交给开发商的装修问题足足列出了29条。
“我不太想买限价房,原因很简单,太偏僻主,位置不好,而且价格与商品房差不多少,听说质量也不太好,申购手续肯定比较繁琐,再等等吧。”
“我是下岗工人,我们家搬进限价房后,附近经济不发达,我们夫妻俩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进广州市区打打零工谋生,每天来来回回,每月公交费就要三百多元。”
“不是我们不珍惜,现在限价房地点又远,也不好住,又不便宜,我们真的没法选,其实远点儿不怕,哪怕如果能方便点,我们也不会放弃。”
据了解,北京明年还将推出21个限价房项目,大约含1.5万套房源,来贴供给通过审核的申请家庭摇号配售,最贵价格每平方米7800元,最低价格每平方米3800元,然而在今年这种限价房连遭冷遇的情况之下,明年这1.5万套限价房的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主持人:
其实涉及到这种切身利益的时候,老百姓用脚投票特别能说明问题。限价房本来是好事,人家不选择,无非就是三个原因,太贵,太远,太偏。那你说,本来是民生工程,结果没得民心,这说明什么问题?
白岩松:
当谈到我们的决策要科学和民主化的时候,比如说刚才我们第一部分围绕地铁站点的建设的话,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民主的问题,如何去听到民意。那么科学决策本身也非常重要,限价房的出台它的一个大背景是在当时房价不断快速上涨的过程中要利用限价房,使很多的中低收入的家庭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面,那种急速上涨房价的过程不见了,大家都在观望房价不断地下跌,那么限价房本身它的一个价格规定是参照周边的商品房,比周边的商品房便宜10%到15%,定了这样一个价,也就是说它其实不比商品房便宜太多。但是现在周围的商品房开始偷偷地七折八折的降价,最后导致你的限价房优势不明显了,再加上地理又偏,再加上质量还有可能不好,另外还有很重要的是像首付,就是付款的方式,也让很多中低收入家庭很难承受,公积金首付10%都有人交不起,但是不带公积金的有退休的双职工,有的没有单位,他没有公积金,那就要首付50%,请问限价房的我们很多目标住户有多少人能够解决这样的付款问题?
所以这些事情综合加一起,但是我觉得大背景还是因为目前房价不断地在向下降,大家也在关心,既然你没便宜多少,我干吗不看看,没准我能随便挑的那个商品房有一天比你这儿还便宜,大家可能会有这种心理。
主持人:
你看限价房,我们管它叫“民心工程”,也就是说政府是从站在老百姓那个角度去考虑,是希望能够老百姓的实际问题的,结果现在发现,这个工程推出来之后,老百姓不认这个东西。
白岩松:
因为它是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当中,其实在那样的时候出台,有它非常好的一个背景,那么它可能就没有考虑,当房价突然开始下滑,而且大家都观望,谁都不买房子的时候,而是在比着看房地产谁在互相降价的情况下,这个限价房又该怎样去更好地跟老百姓的生活贴近在一起,过去你能卖的是价格,我价格比它便宜,所以我就相信老百姓肯定会喜欢我。但是现在价格优势不那么明显了,限价房的优势是什么?这个时候你比如说摇号,你是西城区的人,给我弄清河去了,那我是上班,北京的清河离西城可能是十几公里,在五环以外,那我怎么去上班呢?所以民心工程最关键的是要真的了解老百姓的心思,他究竟在想什么,他的愿望是什么,当你出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会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的需求是什么,这就要听到他心灵的声音,否则的话怎么叫民心工程呢?只不过是一个外挂的一个概念而已。
主持人:
而且我觉得民心工程也不是一锤子买卖,就像你刚才说的,房价是在上升的过程中我们推出了限价房,现在房价渐渐地平稳,甚至下落的时候,这个民心工程是不是也因为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白岩松:
我觉得这里其实就是说,你必须要有决策,也要有变化的能力,你要根据市场或者说是市场的波动,或者说是大形势的变化,你的变动能力本身就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你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情况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你还拿过去那样一些方式去做,所以我就觉得这可能就是温家宝总理为什么,最近我不知道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今年围绕着中央领导用“调研”这两个字的比率非常非常高。温家宝总理前不久也去长三角、珠三角在调研,政治局常委几乎在夏天的时候都去了各地进行调研,他们要去调查研究,要听老百姓的声音,要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等等,我觉得这给我们的很多决策者都在提一个醒,你的决策的出台你有这样的调研过程吗?你是不是很仔细地听到了老百姓的声音?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低价格 付款 锤子 就业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