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社科联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08年09月01日 17:48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目前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万美元发展转型,即从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浙江经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建设用地紧缺、节能减排约束加强、人民币升值和劳动用工成本上升等,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转型升级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浙江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们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在深入学习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就我省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作以下思考:

  一、以创新引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首先要强化创新战略,完善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激励创新主体,培育一批善于学习模仿和创新,有自主知识成果,能构筑技术优势,善于树立品牌、争创名牌,控制把握市场的“创新型企业”,促进浙江产业通过产品升级、工艺升级,以及功能升级,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网络和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1、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学习和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方面的成功做法,制定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计划和重点产业技术引进指导意见,出台鼓励引进技术和再创新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有利时机,重视从世界制造业强国引进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技术开发研究院,设立技术推广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破解产业技术瓶颈制约;要拓宽技术引进的渠道,提升技术交流平台,通过与国外联办研发机构等途径,引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服务,结合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要求,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2、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加快建设区域“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高校技术转化基地和企业管理促进基地,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技术产业化与交易平台,行业服务平台,教育培训设施的平台等。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收购高校科研机构闲置的发明专利作为公共技术资源向社会提供。引导中介组织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服务,推动猎头公司、培训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3、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加快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建立创新引导基金,利用浙江丰富的民间资本,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创投基金,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更高层次的创业创新活动。加大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帮助创新型企业克服发展初期资金、设施、设备等瓶颈制约。要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使其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属企业和省外大型民营企业等大企业大集团来浙江设立生产、研发和营销基地,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4、构建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和使用,坚决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活动,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引导和激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保护机构建设,强化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和行政保护。加大品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品牌建设投入,从研发设计和营销推广着手,提升品牌价值。引导企业完善技术要素参与股权与收益分配的机制,促进知识尽快转变为生产力。

  二、促进浙江制造业的高端攀升和内涵升级,完成从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到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积极抢占产业的价值“高地”和创新的“制高点”

  浙江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呈现出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到机械、电子、汽摩配等重化工业再到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显著轨迹。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

  1、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现代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新的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要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契机,加快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大企业大集团和产业集群,开发一批具有先导作用和能大幅度提高产业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一批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高经济效益等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装备制造业向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使浙江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能级提升。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产业形态、产品性能发生重大革新,促使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方向发展。运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高效节能及新型环保等高新技术,改造机械、化工、纺织丝绸、轻工食品、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

  3、促进产业集群从模仿型向创新型攀升,努力培育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构成了浙江富有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组织形态。要从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审视浙江地方产业集群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充分利用现有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融入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培育大型品牌生产集团和商贸集团,从而促使其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并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产业集群。

  4、优化制造业的产业组织模式,在浙江大中小企业之间塑造以协作与分层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竞争合作关系。中小企业为了能够参与由生产商主导或购买商主导的跨国生产和流通网络,就必须基于中小企业与大公司之间的联系,构筑起能适应残酷竞争的网络组织。因此,要优化制造业的产业组织模式:一方面,大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存量调整,迅速壮大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形成真正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成为“小型巨人”或“配件明星”,从而在产业内部,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兼备的金字塔状的分工协作体系。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把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浙江成为“创意设计大省”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是降低社会总成本的关键途径,也是决定现代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浙江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要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两端延伸,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调整升级互动的良好局面。

  1、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头攀升。制造业的转型实质就是要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这两端就是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域性集聚,尤其是向三大产业带、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给予与工业开发区相同的政策扶持。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2、依托专业市场,发展网上“虚拟市场”,提升现代商贸业。专业市场的交易平台、交易组织、交易技术等创新,有助于加强渠道的市场资源的控制力。鉴于专业市场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浙江在专业市场发展方面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应该继续做大做强以专业市场为特色和载体的商贸流通业,把现代商贸流通业作为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网上数字化市场、支付系统和新型物流系统的发展,并逐步建立网上“信息中心”和“配送中心”等电子商务的平台,大力发展网上“虚拟专业市场”,使网上市场与网上交易逐渐成为商品贸易的重要方式。

  3、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培育长三角南翼的金融中心,打通与国际资本的联系,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辐射,利用金融资本的纽带向先进制造业区域输送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等高级要素,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成长。重点优选、扶持特色金融产业,完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本地总部型金融企业和新兴金融服务业,争取一定数量浙江概念基金在全国发行,加快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产业布局,形成以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4、依托“港口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业。浙江是典型的“贸易加工型”经济,原材料和商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很大。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用市场化的方法,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综合型物流企业。要利用“东方大港”(宁波-舟山港)进行资源类产品的大规模吞吐,有效降低我省要素的成本,提升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与效率。

  5、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浙江成为“创意设计大省”。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和娱乐业发展,发展壮大数字电视、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强浙江的软实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包括工业设计及研发、服装设计、软件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广告和咨询等在内的创意经济。能否成为“创意设计大省”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四、大力促进开发区向新兴产业区和城市新区转型,把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改造成为具有城市功能和形态的新兴产业区,率先完成从低附加值制造业主导向“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融合的高附加值制造业主导的跨跃,成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新阵地

  开发区是浙江新兴产业的密集区,也是浙江城市发展增长极。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既涉及产业结构又涉及空间布局,是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内容。各类开发区要作为工业化的先行区、城市化的示范区,完成向新兴产业区和城市新区转型:

  1、从工业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向新兴产业区转变。由过去偏重招商引资、土地征用、企业落地、标准厂房建设转向突出培育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大力引进精品项目和高端产业上,并尽可能让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落地,引进的企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发展有鲜明特色、能够代表开发区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

  2、从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和绝大比重向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浙江开发区制造业的猛进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更形成了强大的市场需求,能够推进一个地区的社会分工和规模经济,实现更高的总体经济效益。因此,通过“优二进三”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仓储业、商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新的都市型产业,使服务业成为浙江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3、从原来的副城区、城郊结合区向城市新区转变。城市新区的开发与建设可以按照“市场配置资源——民众创造财富——企业自主经营——政府搞好服务”的模式开展,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软环境建设,从景观、功能上,最终使开发区与主城区融为一体。通过对原有工业开发区和郊区乡镇的重新规划,将其建成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人口疏散的基地,由此进一步推动浙江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的扩张,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以空间战略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为核心,因地制宜分别实施“强县战略”和“都市圈战略”,大力发展以杭州、宁波和温州为中心的都市圈经济,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功能促进浙中城市群发展,继续实施“强县战略”大力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强县战略”与“都市圈战略”都是浙江优化空间布局结构的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两者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与促进的关系。在坚持“强县战略”基础上,实施“都市圈战略”,强化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在工业化中后期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环杭州湾地区和浙南地区要大力发展以杭州、宁波和温州为中心的都市圈经济。以杭州、宁波为中心,整合嘉兴、绍兴、湖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强化省域中心城市的龙头核心作用,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功能和信息、技术服务功能,在周边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长三角南翼的大都市圈。温州要拉大城市框架,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与台州、丽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能力。

  2、在“强县”众多而中心城市功能较弱的浙中地区,构建竞争而互补的多核城市组团——浙中城市群。浙中城市群要整合城市发展资源,强化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多中心竞争互补,提高整合程度,形成“组团发展”的良好局面,带动浙西、浙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在工业化基础较好,周边县市对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需求较强的区域,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

  3、衢州、丽水等欠发达地区要大力实施“强县战略”。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潜力所在。在欠发达地区,要大力实施“强县战略”和“强镇战略”,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区,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打好经济基础。

  4、创新区域经济管理体制,使都市经济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促进都市圈战略的实施,形成合作、多赢的区域整体发展格局,一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以中心城市作为主导方整合周边“强县(市)”的发展空间,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统一规划产业空间,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带动周边县市的空间结构转型。二要成立跨行政区的协商制度和机构。淡化行政级别的落差,从区域城市群的整体利益出发,谋求双赢的合作方式,实现城市功能的互补和产业空间的共享。三要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基础设施跨区域的规模经济来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合作共建与共享,以市场主体的跨界合作推动政府间的城市联合治理,最终实现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

  六、加快完成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开展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鼓励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进口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浙江本土型跨国公司,把浙江建设成开放型经济强省

  现代的开放型经济不仅包括活跃的进出口贸易,还包括资本、技术、劳务和人员的全方位流动。要把开放型经济建设置于全球分工和竞争的框架内,把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目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融入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提高浙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1、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逐步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为主转向发展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顺应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趋势,充分发挥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并带动相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除了可以得到可观的转口利润和仓储、运输、装卸、税收等收入外,同时也可以推动浙江金融、交通、电讯等行业的发展。

  2、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浙江是出口大省,增加省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是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重要手段之一。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做好消化吸收,是提升浙江产业竞争层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显著作用。特别是引进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技术设备,为浙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

  3、在发展大型品牌生产集团和商贸集团的基础上,培育浙江本土型跨国公司。经过较长时期的资本积累和历练,浙江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已经将触角伸向国外,试图在全球框架内利用各种在国外具有比较优势的先进要素,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体系,并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之中。要在一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或行业,由龙头企业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同时积极进行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研制,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4、加大对跨国公司和世界级大企业的引资力度,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提高浙江本土企业的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将推动浙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浙江企业研发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浙江企业培养国际化的研发队伍。要抓住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对中国布局的战略机遇,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落户到浙江,积极主动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促进浙江的经济转型升级。

  七、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人才规划,扩大人力资源储备,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服务工作,开发人才潜能,培养新一代浙商,激励各级各类人才发挥创造性

  经济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要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合理流动与加强管理服务相结合,为浙江的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1、根据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制定人才规划,突破人才瓶颈。要深入开展全省人才大调查,摸清人才底数,充分掌握我省现有人才储备情况。要根据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了解人才需求,制订人才规划,特别要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规划,采取培养、引进、交流、激励等多种途径,突破人才瓶颈,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提高我省人才工作水平。

  2、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体系,夯实人力资源大省的基础。大力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出资兴学。面向外省劳动力开放教育培训资源,吸引全国优秀生源到浙江高校就学,吸引优质人力资源“学在浙江、创业在浙江”。面向基层劳动者,政府购买社会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培训从事复杂制造、精密制造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面向中小企业家队伍,引导高端培训机构引进国际知名工商管理学院、知名资本运营和战略管理咨询机构充实本土培训机构,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家转变为娴熟驾驭知识和资本的新一代浙商。面向党政管理干部队伍,促进更新观念,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拓宽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我省经济转型需要,大力引进经济管理、科技研究、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引进设计研发的顶级人才和各专业技术领域的核心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的研发团队和跨国公司的研发基地,占据创新的制高点。通过设备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带动人才引进,形成灵活机动的人才引进方式。大力拓宽人才“柔性”引进的机制,通过与省外高校科研院所合办科研机构、在省外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研发中心、将浙江企业建为省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基地和研究生实践基地等多种途径使更多的人才为我所用。

  4、以人性化管理和优质服务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要加大人才管理和激励力度,推广人才公寓建设,切实解决社会保障、科研配套资金等人才关心的实际问题,减少后顾之忧。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方便人才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流动,最大程度地把人才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简化人才管理环节和手续,创造和优化工作软环境。鼓励和推广技术入股等技术要素分配机制,形成倾向于创新人才的收入分配体制。加大人才舆论宣传力度,为人才设立多种社会荣誉称号,提高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

  八、通过体制创新构建有利于促进浙江经济转型提升的制度环境,重点要在土地产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资本市场等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保持浙江在经济体制机制方面的领先优势

  在高端要素市场、创新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才能从体制上保障转型升级总目标的实现。

  1、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拓宽土地利用空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实施“挤地发展”和“原地提升”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率。运用市场准入标准、经济杠杆和供地政策,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集聚效应。坚持“选商引资”,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实现进口替代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项目,以最小的土地消耗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制定鼓励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激励措施,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配置工业用地,并通过集中建造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建立市域、县域及经依法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全面实行土地集约利用考核制度。

  2、组建省级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搭建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发展和规范排污权交易市场,有利于在增强对减少污染物排放激励的同时,把越来越稀缺、珍贵的环境指标配置到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和更高效率的企业中。总结各地开展排污权交易的经验,组建省级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制定省级《排污权交易办法》,促进排污权交易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展开。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筹集发展资金、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着力提升“浙江板块”竞争实力,拓宽资本市场多元融资渠道,努力培育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加快推进浙江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大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介入资本市场业务的力度,通过股票质押贷款、同业拆放、授信等业务,对证券机构进行资金融通,从而形成银证业务互惠互利的良性互动局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要共同培育市场主体,把更多的优质企业推入资本市场;共同规范企业行为,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把好关,共同防范和处置风险,提高资本市场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稿源:  编辑: 赖小惠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优酷与土豆宣布合并
惠特尼-休斯顿去世
马尔代夫突发军事哗变
冰河救人暖人心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