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稿源: 浙江在线   2018-07-23 09:0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八八战略”十五年视频展播 【专题】“八八战略”再深化 改革开放再出发

2017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优秀文艺作品展演活动。记者吴煌摄

  二、浙江坚持不懈地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文化发展之路

  十多年来,浙江坚决贯彻习近平同志为我们确立的文化发展之路、谋定的文化建设方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到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浙江,从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到扎实推进“十大计划”“十大工程”,我省文化建设渐入佳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建设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

  1.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地用先进思想凝魂聚气,把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我省全力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制定了《浙江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广泛组织“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开展基层宣讲活动,精心策划“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我在‘之江’读新语”等主题宣传活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组织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召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10周年座谈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八八战略”理论研讨会、“最多跑一次”改革理论研讨会等,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重大理论成果。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开展“中国梦与浙江实践”重大研究,出版了七卷本200多万字系列丛书。

  2.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正确把握文化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把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凝聚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抓住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大契机,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大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重大主题宣传,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主题报道,组织开展“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主题报道。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推动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网上宣传教育,推出“领航新征程”“点亮正能量圆梦新时代”重大网络主题宣传,有效构筑起网上正能量传播体系。成功举办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为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在世界互联网治理格局中的话语权作出了积极贡献。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连续13年坚持习近平同志倡导的领导干部到高校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和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传播。

  3.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致力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道德高地。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思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凝聚起全省人民创业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倡导“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六大行动”,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连续三年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推动“最美现象”从“盆景”变“风景”成“风尚”。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扎实推进好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开展“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使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等成为亮丽风景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省2万余个行政村实施“春泥计划”,建成了1000余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省已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14个、全国文明村镇191个、全国文明单位249个。

  4.始终坚持传承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凝聚起浙江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强大力量。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概括提炼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精准标注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坐标。历届省委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推动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把红船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基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红船精神在新时期不断发扬光大。持续开展“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的“六个一”党性教育活动。组建红船精神研究院和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举办首届红船论坛,形成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面向海外翻译出版红船精神著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建立红船精神展示厅,建设网上南湖革命纪念馆,组建红船精神宣讲团,开展“红船驶进新时代”巡回宣讲,组织系列文艺创作,推动红船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5.始终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的重要原则,大力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以深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打造浙江文化经典,持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共设立研究项目80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圆满完成了工程第一期项目,其中,《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开创了中国绘画历史大型断代集成的先河。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浙江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连续多年名列首位。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大力保护有传统历史、时代印记、文化标志、人文故事的乡土建筑,推动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制定实施《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加强对越剧等地方传统戏剧的传承保护。最近,省政府专门印发《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力争使我省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

  6.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自觉把文化民生作为整个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浙江美术馆等一大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农村半小时文化圈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补齐公共文化领域的短板,制定《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稳步实现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向着高质量发展。以农村、社区、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2013年以来,农村文化礼堂每年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定位,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节礼仪、家德家风、文化文艺进礼堂。高标准建成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遍及城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送文化”“育文化”“种文化”和“文化走亲”等活动,实现各种文化资源和服务的有效下沉。

  7.始终坚持文化与经济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加快成为支柱性产业。充分利用浙江的文化资源、市场机制、经济发展等优势,大力推进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文化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牵住改革“牛鼻子”,持续推进文化领域的各项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专门设立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设立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大力实施“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等86个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项目,先后出台《关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国有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2013年和2017年,两次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将文化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编制《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规划》《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规划》。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发展中处于前列,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数字阅读、文化用品制造、文化旅游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名列前茅,全省共有38家文化企业上市。2016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3200亿元,占GDP6.8%。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浙江综合指数列全国第四。

  8.始终坚持出精品出人才的工作导向,全面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深入实施繁荣发展文艺“七大工程”,主要艺术门类创作生产连续多年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位居前列,浙产文艺作品的影响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梦、迎接党的十九大、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建军90周年等重大主题,集中力量进行文艺创作,打造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国家命运》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青恋》《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等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形成了重大题材电视剧的“浙江现象”。“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全面完成,代表着千年浙学文脉精华的《浙江文丛》(第一期)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整理出版。歌剧《青春之歌》、婺剧《官锦袍》、话剧《谁主沉浮》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浙产电视剧数量、动漫年产量分列全国第一位、第二位。中国网络文学研究院、中国网络作家村相继落户浙江,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成为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新高地。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打造计划和“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实施青年文艺人才“五新计划”,使“文艺浙军”影响力和实力越来越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稿源: 浙江在线 2018-07-23 09:05:00

2017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优秀文艺作品展演活动。记者吴煌摄

  二、浙江坚持不懈地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文化发展之路

  十多年来,浙江坚决贯彻习近平同志为我们确立的文化发展之路、谋定的文化建设方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到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浙江,从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到扎实推进“十大计划”“十大工程”,我省文化建设渐入佳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建设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

  1.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地用先进思想凝魂聚气,把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我省全力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制定了《浙江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广泛组织“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开展基层宣讲活动,精心策划“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我在‘之江’读新语”等主题宣传活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组织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召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10周年座谈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八八战略”理论研讨会、“最多跑一次”改革理论研讨会等,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重大理论成果。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开展“中国梦与浙江实践”重大研究,出版了七卷本200多万字系列丛书。

  2.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正确把握文化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把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凝聚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抓住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大契机,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大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重大主题宣传,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主题报道,组织开展“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主题报道。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推动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网上宣传教育,推出“领航新征程”“点亮正能量圆梦新时代”重大网络主题宣传,有效构筑起网上正能量传播体系。成功举办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为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在世界互联网治理格局中的话语权作出了积极贡献。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连续13年坚持习近平同志倡导的领导干部到高校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和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传播。

  3.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致力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道德高地。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思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凝聚起全省人民创业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倡导“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六大行动”,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连续三年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推动“最美现象”从“盆景”变“风景”成“风尚”。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扎实推进好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开展“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使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等成为亮丽风景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省2万余个行政村实施“春泥计划”,建成了1000余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省已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14个、全国文明村镇191个、全国文明单位249个。

  4.始终坚持传承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凝聚起浙江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强大力量。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概括提炼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深刻内涵的红船精神,精准标注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坐标。历届省委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推动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把红船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基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红船精神在新时期不断发扬光大。持续开展“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的“六个一”党性教育活动。组建红船精神研究院和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举办首届红船论坛,形成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面向海外翻译出版红船精神著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建立红船精神展示厅,建设网上南湖革命纪念馆,组建红船精神宣讲团,开展“红船驶进新时代”巡回宣讲,组织系列文艺创作,推动红船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5.始终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的重要原则,大力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以深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打造浙江文化经典,持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共设立研究项目80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圆满完成了工程第一期项目,其中,《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开创了中国绘画历史大型断代集成的先河。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浙江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连续多年名列首位。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大力保护有传统历史、时代印记、文化标志、人文故事的乡土建筑,推动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制定实施《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加强对越剧等地方传统戏剧的传承保护。最近,省政府专门印发《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力争使我省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

  6.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自觉把文化民生作为整个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浙江美术馆等一大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农村半小时文化圈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补齐公共文化领域的短板,制定《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稳步实现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向着高质量发展。以农村、社区、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2013年以来,农村文化礼堂每年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定位,推动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节礼仪、家德家风、文化文艺进礼堂。高标准建成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遍及城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送文化”“育文化”“种文化”和“文化走亲”等活动,实现各种文化资源和服务的有效下沉。

  7.始终坚持文化与经济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加快成为支柱性产业。充分利用浙江的文化资源、市场机制、经济发展等优势,大力推进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文化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牵住改革“牛鼻子”,持续推进文化领域的各项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专门设立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设立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委员会,大力实施“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等86个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项目,先后出台《关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国有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2013年和2017年,两次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将文化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编制《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规划》《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规划》。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发展中处于前列,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数字阅读、文化用品制造、文化旅游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名列前茅,全省共有38家文化企业上市。2016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3200亿元,占GDP6.8%。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浙江综合指数列全国第四。

  8.始终坚持出精品出人才的工作导向,全面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深入实施繁荣发展文艺“七大工程”,主要艺术门类创作生产连续多年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位居前列,浙产文艺作品的影响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梦、迎接党的十九大、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建军90周年等重大主题,集中力量进行文艺创作,打造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国家命运》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青恋》《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等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形成了重大题材电视剧的“浙江现象”。“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全面完成,代表着千年浙学文脉精华的《浙江文丛》(第一期)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整理出版。歌剧《青春之歌》、婺剧《官锦袍》、话剧《谁主沉浮》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浙产电视剧数量、动漫年产量分列全国第一位、第二位。中国网络文学研究院、中国网络作家村相继落户浙江,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成为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新高地。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打造计划和“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实施青年文艺人才“五新计划”,使“文艺浙军”影响力和实力越来越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原标题: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