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何峰) “变废为宝”的小品风景随处可见,脑洞大开的创意墙绘清新雅致。穿村而过的横河上,养护花木和水体的船只缓缓驶过,时而有飞鸟在树丛中出没。
鄞州区陆家堰村,没有摄人心魄的秀丽山水,没有富甲一方的大型企业,也没有上级部门的大规模投入,3年前的陆家堰还籍籍无名,四处“拜师学艺”,如今环境整洁、邻里和谐、村庄团结,去年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成为宁波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和“新标杆”。
全员参与 洁美家园是这样建成的
“角角落落都这么干净的村,真是非常少见!”兄弟镇村来参观考察的人,走在陆家堰村的街巷,无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三年前,我们陆家堰可没现在洁净”。村民陈国芳对笔者说。2015年,陆家堰开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启了村庄“脱胎换骨”的大幕。2015年年底,宁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春风,更将陆家堰“推向”洁美村庄。
陆家堰村有一道风景,叫“见缝插绿”。村里转角一个个小花坛,都是以前的垃圾场或乱石堆。经过整治,这些地块用栏杆围起来,成为赏心悦目的景观小品。
陆家堰有一种法宝,叫“勤俭持家”。与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经济并不富裕村庄的低成本投入。“我们村集体年收入仅60余万元,买个物件都要货比三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妇女主任郭洁洁是村里的“采购员”,深感责任重大。
陆家堰有一种习惯,叫“变废为宝”。在生活污水治理中,村里将污水横流的明沟改建成暗沟的材料,都是从旧建筑中拆下来的。在公共绿地上,笔者看到花花草草种在废弃轮胎上,几百只“轮胎花盆”,装点着陆家堰的一年四季。
我爱我家 文明习惯是这样养成的
笔者来到村委会门口的文化公园时,一些老人正坐在长椅上聊天嗑瓜子,他们的一只手牢牢接着瓜子壳;村内的停车场都划好了标线,笔者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一辆车压线停放。
“这三年时间里,相比环境变化更大的是村民卫生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晚饭后出来遛狗,村民都会带把铲子,主动把狗的粪便清理干净。”村委会主任郁光明说。文明停车、主动弯腰捡垃圾……在这个有着800余名本地人口、近千名外地人口的村庄里,人们的文明习惯被悄悄培养了起来。
人人参与,家家有景。
“环境卫生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有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出效果。”姚宏法说。村里一对80多岁的老年夫妇,常年捡木柴烧水,一度是杂物堆放的“钉子户”。看见村庄越来越整洁,老人主动搬走了堆放的杂物,“不能因为我们影响集体荣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村民看到村庄整洁美丽了,也寻思着如何扮靓自己家的庭院。如今的陆家堰,一个个美丽庭院“绽放”在村里的角角落落。
文化熏陶,润物无声。
陆家堰村组建了环境卫生志愿者队伍,邀请村民担任义务宣传员和保洁员,发放“门前三包制度”“卫生保洁村规民约”环境整治倡议书”等各类宣传册。久而久之,村民也都养成了好习惯,洁美意识深入人心,维护村庄整洁成为每个村民的自觉习惯。“现在大家都这么注意,谁都不好意思把村庄弄脏。说到底,谁不喜欢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村民许亚飞说。
乡风文明 和谐团结是这样炼成的
“环境整洁了,风景美丽了,村民更团结了,邻里更和睦了。住在陆家堰,真是舒适开心。”村民陈国芳说。
前几个月,郭洁洁从网上购置的分类垃圾桶到货了,运来时已是晚上,黄国芬、王良芸等正在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立刻围拢过来,抢着卸货、搬货。“现在的陆家堰,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希望为村庄的发展尽一份力。”郭洁洁说。
这些大妈是村里的志愿者,她们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向外来户宣传文明养狗、垃圾分类的理念,看见地上有垃圾,便主动捡拾,发现有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她们还经常参与村里组织的爱老敬老活动,为老人烧菜、包饺子、裹汤圆、表演文艺节目。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村民把自己养得很漂亮的两棵铁树捐给村里,村委会把它们安放在公共区域,供大家欣赏。舍小家为大家!看到村里的建设土地不够,应国行等村民把“自留地”贡献出来,用作停车场和公共绿化建设……这样暖心的事,在陆家堰不在少数。
村里还成立了门球队、舞蹈队、马灯队、腰鼓队、越剧队等,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大家其乐融融。
原标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