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宁波网首页
免费邮箱 注册
登录宁波网会员平台 | 宁报集团检索中心
首页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社会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 | 民生 | 第一现场 | 对话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十三五”的十三个第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0-30 13:20:14   稿源: 中国干部学习网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打印

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战略指引下,中国经济航船已经稳稳行驶在世界第二的位置。新形势、新角色,中国已经整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新理论、新实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结构的变革者;新理念、新思想,中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发展的推动者;新战略、新措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关键时期的关键点上,中国迎来了第十三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虽然规划还没有发布,但是,“学习中国”小编判断“十三五”规划至少有十三个第一。

“十三五”的十三个第一

图为: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新一届领导集体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行程表”,五年计划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又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点上,所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据媒体报道,“十三五”规划和以往不同,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提高了规划的期望和要求,前期工作不仅采用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等传统“智囊团”,还首次邀请来自业界和民间的智囊加入,甚至听取了亚开行、经合组织等“外脑”的意见。

2014年4月,中央就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大约有52名专家参与计划的编制工作,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此次入选的专家,超过半数都是“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央层面成立了三个专门工作小组,国家发改委前期牵头成立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中财办牵头成立规划建议起草小组。编制规划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即2015年10月份提交十八届五中全会讨论、2016年全国两会提请审议,前后历时约两年时间。

据参加过计划编制的专家介绍,编制计划在内容上也有两个重要节点,分别是制定党中央关于规划的建议和制定规划的基本思路。两者分别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牵头,最终会同合力,以《纲要》形式来囊括中央指导意见和各界建言,以提升规划的可预见性和可执行力。

习近平等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公开发表的讲话中,数次提及“十三五”规划编制。2015年3月份,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团组讨论时说:“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3月16日,习近平会见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时,主动提及“十三五”规划,“相信在新的规划中我们会找到中欧合作的契合点和新机遇。”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习近平与超过18个省份党政负责人的座谈中都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作为主要议题之一。5月27日,对浙江考察时,习近平召集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就“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召开座谈会。6月18日,在贵州召集西南7省区负责人谈“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7月17日,在长春考察时,习近平又召开东北4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编制“十三五”规划曾专门召开过会议。

二、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五年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全民小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整整奋斗了1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一样。

首先是覆盖的人群要全面。要覆盖13多亿中国人,这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小康是要惠及13亿人民的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

其次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小康应覆盖所有领域,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要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可见中国的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小康”,还必须是“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社会小康”、“生态小康”。

再次是发展要全面。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要全面,一方面,中国现在发展进入新时期、新形态。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持续保持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期,中国已经连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孕育着革命性的转变,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真正走上追求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要瞄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做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也要全面。关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作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注重人的发展,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体现的也正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

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主席开创性地制定出精准扶贫战略并把扶贫减贫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就任总书记三年来,去的最多的就是贫困地区,每到一处总是支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鼓励贫困地区人民奋发奔小康。如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同志到云南调研,专门把独龙族的群众请到宾馆接见并对他们说:“我来见大家,就是鼓励你们再接再厉,也是给全国各族人民看: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他多次对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十三五”的十三个第一

图为: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吉林东北工业集团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的车间班组园地同职工座谈。

三、圆梦征程上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引导下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立足国情、顺应民意而形成的理想追求,“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习近平多种场合对中国梦做过多次不同维度的概括和描述。2014年6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梦想的强大力量。”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3年5月,习近平在接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回答到:“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如何实现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上习近平坚定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用三个“必须”勾画出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

四、经济新常态下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

新形势、新实践,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第一个五年规划。“新常态”是中共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体现。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5年7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只是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是意味着速度要下一个台阶,而不是意味着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即使是7%-8%的中高速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仍是名列前茅。

“十三五”的十三个第一

图为: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

习近平同志牵头起草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断,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新目标。“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积极倡导在全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征程上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

十八大报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深刻思考人类命运,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进行阐释。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习近平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习近平说:“我们要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各经济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表示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指出:“各国应该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2015年9月28日,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联合国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纪更好回答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新发展观指导下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

“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习近平同志站在世界制高点,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对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不仅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战略,而且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十三五”规划是在习近平的新发展观指导下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计划。习近平的新发展观强调永续发展、绿色发展、和平发展和共同发展的和谐统一。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为了实现亚洲和世界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资源环境得到永续发展,我们亚洲各国应该统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维护世界和平,保证世界各国都有和平的发展环境,同时还要坚持平等发展和正确的义利观,相互尊重,和平发展。中国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讲话中指出:“要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坚持共同发展。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1] [2] 下一页
原标题: “十三五”的十三个第一
编辑: 崔燕
图片新闻
高校食堂再推神菜:橘子烧排骨
高校女生在校园KTV做三陪
洛阳一女司机遭女乘客割喉
"土豪"戴金银泡网吧原是大盗
摄影师两年跟拍日本黑帮
变性女被囚男监 忧其遭性侵
北极熊向摄影师"挥手"瞬间
新娘大婚向父亲展示"处女证"
24小时新闻点击榜
 
热图推荐
消费提醒
 
中国社会
 
环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