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在追悼会上泪别徐鉴华。章勇涛 摄
人民网宁波8月8日电今天,浙江慈溪市“好交警”徐鉴华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该市殡仪馆举行,他的同事、领导、生前好友,还有当地千余群众挥泪送别。而这一天,本该是徐鉴华启程去厦门看望怀孕女儿的日子。
三天前在执法中遭超载工程车碾压不幸牺牲
8月5日18时,慈溪市浒山街道联合公安、城管、路政等部门在前应路与景观大道交叉口开展联合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18时40分左右,一辆满载石头的大货车沿杨梅大道由南往北向卡点驶来,正在执法的徐鉴华迅速上前示意该车靠边检查。
然而,大货车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往左急打方向盘准备开溜。徐鉴华见状往前跑了一段路,在车前再次示意驾驶员停车,可大货车疯狂地冲了过来,将徐鉴华带倒在地,卷入车底,车轮重重碾过他的双腿……
“出大事了!”当时跟徐鉴华一同执勤的浒山街道综治办主任马岳校胸口一紧,赶紧跑了过去,徐鉴华下半身已经血肉模糊。“我当时心都碎了,安慰他‘坚持一下,我马上叫救护车’。”
司机肇事后加速逃跑,最终在执法人员和周围群众配合下被截停。肇事司机刘某某被警方控制了——当天驾驶车辆核定载重为12.3吨,实际装载46余吨的石头,而徐鉴华却因伤势严重,送医院后抢救无效于20时36分不幸牺牲,时年53岁。
一年接处警近3000起,平均每天近10起
在同事眼里,徐鉴华非常“敬业”、“较真”。
慈溪市城区中队的工作量极大,每天事故接处警达100多起。徐鉴华从事接处警工作10多年,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据该中队考核统计,去年,徐鉴华接处警近3000起,快速处理事故1213起,排在中队第二名。外人很难想象,这份优异成绩单的主人,竟然是一位已经退居二线的老民警。
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年龄,将他安排到交管战工作,希望可以相对减轻他的工作压力,但他深知大队警力紧张,仍旧主动参加接处警工作。
“80后”协警潘科杰,2007年就跟着徐鉴华做搭档,是徐鉴华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他说:“中队一些协警怕跟师傅一起当班,说和他一起上路执勤太辛苦。”
潘科杰告诉记者,每回接处警,师傅总要告诉指挥中心,如果有事故发生马上通知他,因为他已在路面,能比其他交警更快到达现场。久而久之,这成了他和指挥中心的“协议”。别的民警出一回警就是一趟,而他却是三四趟,有时上午一早出去,回来已是下午了。
交警中队食堂每天中午11时30分开饭,可徐鉴华总要迟到半小时,甚至1小时才去吃。中队指导员黄惠君很纳闷,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徐鉴华笑着回答:“队里人手紧张,万一午饭时间有警情,我就能顶上。”
上周,大队开会说起黄标车治理工作,请大家准备摸底调研,会后没几天,徐鉴华就将自己辖区的摸底情况和治理工作建议等材料上交给领导了。
“老同志有这样积极敬业的工作态度,不是因为他傻,而是他真的热爱警察这份职业。”黄惠君说。
家中不宽裕的他,默默为同事捐款1万元
徐鉴华不仅敬业,还很热心。
今年3月,中队协警杨冬冬的母亲被查出癌症晚期,需要大笔治疗费,而当时,他的妻子刚怀孕,也需要用钱。这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顿。
一天,徐鉴华身着便服,来到杨冬冬母亲的病房,说是杨冬冬的好朋友,送去了一万元钱,希望先垫上亏欠的医药费。
后来,杨冬冬才知道,这一万元钱是徐鉴华自己的钱。
不仅如此,徐鉴华还向队里领导提议,为杨冬冬一家筹集善款,几次下来,累计为杨冬冬一家送去了8万多元的爱心款。
“当时,我特别感动,这笔救命钱让我的母亲没有耽误治疗;但也很疑惑,因为我没有将家中的情况告诉别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有一次我向单位请假照顾母亲时,被徐大哥无意中听到了。”杨冬冬说。
其实,徐鉴华的家中并不宽裕,妻子下岗在家,身体也不好,家里全靠他一个人支撑。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住着拥挤逼仄的老式小区里,用的是一款三四百元的旧手机。
不仅仅是杨冬冬,队里许多小年轻对这位大哥的为人敬佩有加。去年清明节安保加班时,徐鉴华与两个年轻协警凌晨4点就就到匡堰大道维护交通,一直站到中午12点多,当时天气很热,大家都很渴了,但只有两瓶矿泉水,徐鉴华毫不犹豫地把水塞到协警手里,自己假装不渴,吹着哨子大步向前,投入到疏导工作中。
来不及告别就匆匆谢幕
女儿是徐鉴华最牵挂的人,几乎每天晚上,他都要和女儿通一次电话。一个多月前,得知女儿怀孕了,徐鉴华喜上眉梢。再等几个月,徐鉴华就可以抱孙子了。
这个周末,是徐鉴华这么多年的第一个年休假,他和妻子打算去看望怀孕的女儿,去厦门的火车票已经买好了。
然而,他却没能等到这重逢的时刻就匆匆走了。
徐鉴华走了,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不及跟所有爱他的亲人、昔日感受过他温暖的同事告别,他倒在了他奉献一生岁月的路口,完成了一名人民警察最悲壮的谢幕。
斯人已逝,警魂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