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名片:谢明
出生年月:1924年12月
年龄:91岁战斗经历:加入地下党秘密收集情报,上前线救治负伤战士
周巷云城村谢家弄北区30号,是年逾九十的抗战老兵谢明的家。对于这位老人的革命经历,村民们都是耳熟能详,说他是一名了不起的卫生兵,救治过上百名抗日战士。
蜡烛店里的小学徒成了地下党员
谢明家境贫寒,父亲是裁缝,母亲是家庭妇女,家中有七个孩子,租种着别人家的两三亩地。父母省吃俭用供谢明读过8年书,16岁那年,家里再也没有能力供他继续读书,便安排他去了余姚一家蜡烛店当学徒。
当学徒的日子很苦。1943年1月,有个人跑过来悄悄跟谢明说:“现在社会这么苦,百姓饱受欺负,你来听听读书会吧。”谢明去了才知道,读书会就是宣传新民主主义革命、学习党的先进性、分析国内局势,实际上就是地下党组织在搞党外活动。
之后,谢明白天上班,晚上和其他店的学徒一起听课,成了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对象。两个月后,组织找谢明谈话,认为他思想觉悟高,又是贫农出生,可以缩短考察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5月1日,谢明瞒着家人入了党。
上战场救治了上百名负伤战士
入党后,谢明仍然以学徒的身份做掩护,暗中做着收集情报的党内地下工作。“做地下工作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谢明记忆中最危险的一次是,1944年春,一支百多号人的日本兵来余姚抓抗日分子,一个日本兵抓住谢明问有没有支那兵,谢明硬着头皮说没有,结果谢明胸口被狠狠地打了两拳。
1944年5月4日,谢明辞去工作入伍,在新四军浙东纵队临山区常备队担任事务长一职,负责战士的伙食、住宿、行军作战所需装备等后勤工作。部队经常在余姚、上虞、周巷、长河、天元一带活动。“有一次夜行下大雨,战士的装备都被淋湿了,我挨家挨户向村民借棉被。当时的老百姓都非常好,二话不说把被子捧出来给我们用。”
战争持续打响,伤病员很多,卫生员紧缺。1944年9月,谢明在组织的安排下去余姚陆埠学医,主要学习取子弹、消毒、包扎等外科医术,几个月后被安排到余上自卫大队任卫生员。
“那时医疗条件太差了,药品是稀缺资源。”谢明给记者形容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个排长左肩中弹,流血不止,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我让排长咬住毛巾,叫战士按住他的身体,直接用血管钳将子弹取出。“每次战斗都有人受伤,有被炸伤的,有被子弹击中的,也有被刺刀刺伤的,我前前后后共救治了上百名战士。”
老战友电话一聊就是几十分钟
抗战结束后,谢明随部队北撤,在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特务团野战医院二所任见习医务员,之后调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二团门诊所医务员,1953年2月任五十八师173团卫生连连长。解放后被授予上尉军衔,于1958年6月退伍回乡。历任周巷区驿亭、建塘等卫生院医生、负责人,1983年6月离职休养。谢明至今还保存一件珍藏了五六十年的军装,时不时拿出来穿一穿,回忆着自己的战斗生涯。战友情谊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更加珍贵,与谢明并肩战斗的战友遍布全国各地,谢明指着一本通讯录说,这些年断断续续有人离世,仍在世的不多了。“脚力还健时,我去过北京、南京、江西、河南看望过老战友,他们也来这里,但现在都走不动喽。”谢明指指电话机说,幸好现在能打电话,经常一打就是几十分钟。
记者手记:
连日来,本报推出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系列报道,走访了5位老兵,年龄都超过90岁。对于经历过战争、又拥有过和平生活的老兵来说,他们有着一个共同心愿,那就是让年轻一代永远铭记抗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听抗战老兵一点点讲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位幸存于世的抗战老兵,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向老兵致敬、关爱老兵,就是写好抗战巨著的最后篇章。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共同关注、关爱抗战老兵,让他们安享晚年。
-记者 戎志虎 通讯员 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