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行江10多年前就为自己准备好了遗像。
柴行江:为自己准备遗像的老兵
对于一个记忆模糊的百岁老人,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想很久,才能回忆起一些片段。他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明明是1914年,但他坚持说是1913年,究竟是1937参的军还是1938年,他也无法确定。
直到来自北京的志愿者薛刚给老人展示了一颗子弹和一个弹夹,老人木讷的脸上才有了神采:“这个我认得的。”
两个生了锈的小铁块总算让老人的记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70年前,国民革命军74军58师,柴行江的身份是重机枪手。
和许多战友一样,柴行江的参军是被迫的。
“日本鬼子来了,国军到村里来抓壮丁,我爸爸生病已经没了,妈妈改嫁,哥哥过继给人家。只有我放牛,就被抓了。”
他说,那一年,他25岁,同村一起被抓壮丁的有7人。他还能说上几个人的名字,但这些人后来都没联系了,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去了台湾。
刚参军的时候,他用的是步枪,后来,他开始用重机枪,需要6个人扛的那种。
不管什么样的武器,到了战场上就是拼。他们辗转湖南、江西,他不记得自己打了多少仗,也不知道那些战役叫什么名字,每一场战役,身边的战友一批批地倒下,而他却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的最后一战是在江西南昌。
他们在晚上打的,照明弹上去,天空亮如白昼。可是他还没来得及看见什么,日本人的炮弹,就在腿边炸了。
他被送到了战时医院,伤口愈合了,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了。那一年,他29岁。
因为行动不便,他留在了医院做后勤工作。记忆中,干得最多的是抬伤员,拉尸体,每天都有好多尸体要处理,挖了个大坑,把他们都拖进去。
“开始还天天哭,后来就不哭了。”
抗战胜利,国民党裁军,走路一瘸一拐的柴行江也在其中。他又回到了出生地,慈溪掌起镇巴里村。因为穷困和残疾,他终身未婚。
1954年,他的家失火了,所有财产,包括参加抗战的一些证明,都付之一炬。邻居说,他似乎并不可惜这些东西。这么多年来,他对抗战的经历一直讳莫如深,特别在文革期间,只字不提。
数十年来他一直像个普通农民一样活着,火灾后一直住在祠堂旁边一个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拿着村里600元的补助度日。
10多年前,他就早早地为自己准备好了遗像,挂在墙上,似乎随时准备离开。
本版文字 记者 樊卓婧 程鑫 本版图片 记者 戚颢 崔引 实习生 李琼 金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