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宁波市委常委、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书记 马卫光
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俞 雷
早在2003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之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大桥南岸桥址,就预见到“我们即将迎来大桥经济、大桥时代,开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杭州湾新区因桥而谋,与桥同兴,是大桥效应的直接受益者,新区的诞生顺应了大桥经济兴起的时势,新区的发展更寄托着习总书记的殷切关怀。
新区正式成立的五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区生产总值相比2009年增长了2.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2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3倍,财政收入增长了5.5倍,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总额是新区成立前9年引进项目总额的3.3倍,在全市乃至全省新兴经济增长极的地位逐步体现。滩涂崛起大产业、平地立起现代城、大桥撬动经济圈,新区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
新区五年的成就,充分印证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顺时应变、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按照建设一个浙江“新浦东”的设想,五年前,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重大决策,对新区发展规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直接促使新区从一个县域产业功能区完成向省市发展大平台的转变,也为新区跳出区域框框,更大视野更高视角谋划发展整合资源创造了可以纵情驰骋的空间。
新区五年的成就,真正得益于全市各方“举全市之力”的大力支持。五年来,市里着眼于融入长三角、带动余慈地区一体化发展高度,持续不断地给予新区体制支持、政策支持、要素支持,夯实了新区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特别是百万慈溪人民顾全大局、血浓于水,对尚在成长中的新区继续予以全方位帮扶,区市联动发展效应日益彰显,为新区开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区五年的成就,更是归功于历任领导、广大干部和新区人抢抓机遇、顽强拼搏。五年来,全区广大干部、企业和群众只争朝夕抢时机,创新突破走前列,充分发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创新激情,充分发挥“白加黑”、“五加二”的干劲冲劲,充分发挥敢于担当、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开创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新记录,这些梦想家、实干家值得我们真心地点赞。
我们为身处这个激情澎湃的时代而备感自豪。要成就一个出类拔萃的创业创新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区,五年仅仅还是个开局,也许还需要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有幸的是,通过前五年的实践和摸索,全区上下对未来设想的蓝图日益清晰,对选择的路径更加自信,对肩负的使命备感光荣。新区的未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付出,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气魄,既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好添砖加瓦工作,更要为后人继续前行当好铺路工、垫脚石。
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加快追赶国内一流开发区的新目标。以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为标杆,着眼“一三五十”,抓好近干远谋,在全力完成2015年新三年再翻番基础上,争取到2018年实现九年三翻番,“十三五”期末地方生产总值迈入千亿级,到2030年即新区成立第二个十年,迈入一流开发区阵营,成为环杭州湾“湾区经济”的引领者、全球湾区经济的后起之秀。
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加快转型发展的新机遇。面对经济新常态,更要讲究创新思维、主动出击。特别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拓宽国际国内开放空间,加快产业集群化、全域都市化、治理现代化步伐,积极参与我市港口经济圈建设,发挥引领新一轮创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作用。
我们还要积极回应广大群众对新区未来的新期待。让发展的目的回归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民生幸福。坚定不移走产城人融合道路,在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更加关注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在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提升人的精神需求,不断增进身为新区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努力建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幸福新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