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创新驱动中国巨轮
稿源: 科技日报  | 2013-12-05 08:29:12

国家创新能力“超常规”跃升

撰写《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专家发现,从专利和科技论文产出看,现在每增加1美元的科技投入,中国创造的科技产出要比美国还要多,国家创新能力处在“超常规”跃升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这一年,是中国科技界格外不平凡的一年,科研成果井喷,呈现加速态势。提升国力的战略技术接连突破,世界瞩目的基础科研屡有斩获。

“天河二号”“运20”“神舟十号”……一项项重大创新工程熠熠生辉,为中国抢占全球制高点奠定了基石。

2013年的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最新榜单上,“天河二号”位居头名,超越了美国超算机“泰坦”。“天河二号”作为国家重大专项成果,继3年前“天河一号”占据全球头把交椅后,再次证明中国超级计算机的超群实力。

“神舟十号” 在轨飞行15天,验证对接技术,开启了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天宫一号”现场授课,让航天梦想在青少年群体里播种发芽。

“高分一号”卫星的发射,开始了中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组建,助推中国在2020年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范围的观测能力。

“蛟龙”号再次出航,进行首次试验性应用。这一863计划项目2012年创下世界载人深潜纪录,2013年则在南海和太平洋取得大量罕见的生物、岩石和沉积物样品,还在空前密集的下潜作业中,展现出优异的深海性能。

“运20”大型运输机2013年年初首飞成功,树立起中国航空征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国重器,威名赫赫。这一年,在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带动下,中国制造业加速赶超,许多高端国产装备应用投产。重大专项成果“8万吨模锻压力机”打造世界“重装之王”,突破了中国大型机械件的发展瓶颈;世界领先的粉末冶金技术,全面提升航空等领域的制造水平;自主开发的磁流变和离子束超精抛光设备,让中国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高精度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浙江大学研发全球最轻材料“全碳气溶胶”,透露出中国在材料学领域的可喜进步。

这一年,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工建造;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首条长距离输煤管道,全球最大的油气钻探平台建设顺利;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站在青海海南州建成;亚洲首座1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在青海的德令哈并网发电;大功率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运行,达到国际领先。

持续增加的科技投入,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年来,“高精尖”技术整体突围,中国4G标准研发走在世界最前列,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中国领跑全球,TD-LTE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将建设20万套以上基站规模的TD-LTE网络,覆盖300个以上城市;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快速崛起,成套工艺向高端迈进,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光刻机、曝光机、清洗机等研制成功并销往海外,40纳米集成电路实现量产。

社会进步依靠科技,科技创新惠及民生。在传染病防治专项支持下,医卫工作者第一时间发现H7N9禽流感疫情并锁定病原,半年内研发出疫苗;在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中国制药业已获得62个新药证书,涵盖抗癌、降压、消炎、乙肝等大品种药,缓解民众“用药难,用药贵”。

我国研发出世界上最小的完全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国产CT和MRI诊断设备首次在甲类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突破;植入式脑神经刺激产品首次获得上市许可……国产化医疗器械平均购置成本比进口品牌便宜30%以上,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普及提供支撑。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领域,同样喜讯不断。亩产1000公斤杂交水稻研究进展顺利;杂交小麦培育出大面积应用的优异不育系;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分析上取得突破,为了解小麦特性提供基础;优质高产抗虫棉推广2.11亿亩。

在水污染治理专项支持下,松花江、辽河流域大量减排,太湖、洱海、滇池水质明显改善。

这一年,中国科学家不断取得最高水准的科研成就,为中国在世界科学论坛上夺得话语权。薛其坤团队发表成果,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认为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成员;这项研究成果被杨振宁教授称作“诺奖级的成果”。北京大学的邓宏魁团队在体细胞重编程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他们仅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成功诱导成年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性干细胞,使之重新具有分化发育为多种器官的能力,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世界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高精度量子测量技术、H7N9禽流感疫苗、发现细菌细胞分裂发生机制、地幔异常的新理论……众多领域的顶级成果反映出中国科研队伍与大国地位相称的产出。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其中74%来自于企业;截至当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0万人年,稳居世界第一;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快速增长,连续4年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达到6400亿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中国科技界时下的进步,印证了这一判断。一个朝气蓬勃的创新国家,已跃出东方地平线。

(来源于11月15日科技日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郭静】

创新驱动中国巨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改革发展进行时

稿源: 科技日报 2013-12-05 08:29:12

国家创新能力“超常规”跃升

撰写《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专家发现,从专利和科技论文产出看,现在每增加1美元的科技投入,中国创造的科技产出要比美国还要多,国家创新能力处在“超常规”跃升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这一年,是中国科技界格外不平凡的一年,科研成果井喷,呈现加速态势。提升国力的战略技术接连突破,世界瞩目的基础科研屡有斩获。

“天河二号”“运20”“神舟十号”……一项项重大创新工程熠熠生辉,为中国抢占全球制高点奠定了基石。

2013年的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最新榜单上,“天河二号”位居头名,超越了美国超算机“泰坦”。“天河二号”作为国家重大专项成果,继3年前“天河一号”占据全球头把交椅后,再次证明中国超级计算机的超群实力。

“神舟十号” 在轨飞行15天,验证对接技术,开启了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天宫一号”现场授课,让航天梦想在青少年群体里播种发芽。

“高分一号”卫星的发射,开始了中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组建,助推中国在2020年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范围的观测能力。

“蛟龙”号再次出航,进行首次试验性应用。这一863计划项目2012年创下世界载人深潜纪录,2013年则在南海和太平洋取得大量罕见的生物、岩石和沉积物样品,还在空前密集的下潜作业中,展现出优异的深海性能。

“运20”大型运输机2013年年初首飞成功,树立起中国航空征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大国重器,威名赫赫。这一年,在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带动下,中国制造业加速赶超,许多高端国产装备应用投产。重大专项成果“8万吨模锻压力机”打造世界“重装之王”,突破了中国大型机械件的发展瓶颈;世界领先的粉末冶金技术,全面提升航空等领域的制造水平;自主开发的磁流变和离子束超精抛光设备,让中国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高精度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浙江大学研发全球最轻材料“全碳气溶胶”,透露出中国在材料学领域的可喜进步。

这一年,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工建造;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首条长距离输煤管道,全球最大的油气钻探平台建设顺利;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站在青海海南州建成;亚洲首座1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在青海的德令哈并网发电;大功率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运行,达到国际领先。

持续增加的科技投入,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年来,“高精尖”技术整体突围,中国4G标准研发走在世界最前列,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中国领跑全球,TD-LTE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将建设20万套以上基站规模的TD-LTE网络,覆盖300个以上城市;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快速崛起,成套工艺向高端迈进,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光刻机、曝光机、清洗机等研制成功并销往海外,40纳米集成电路实现量产。

社会进步依靠科技,科技创新惠及民生。在传染病防治专项支持下,医卫工作者第一时间发现H7N9禽流感疫情并锁定病原,半年内研发出疫苗;在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中国制药业已获得62个新药证书,涵盖抗癌、降压、消炎、乙肝等大品种药,缓解民众“用药难,用药贵”。

我国研发出世界上最小的完全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国产CT和MRI诊断设备首次在甲类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突破;植入式脑神经刺激产品首次获得上市许可……国产化医疗器械平均购置成本比进口品牌便宜30%以上,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普及提供支撑。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领域,同样喜讯不断。亩产1000公斤杂交水稻研究进展顺利;杂交小麦培育出大面积应用的优异不育系;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分析上取得突破,为了解小麦特性提供基础;优质高产抗虫棉推广2.11亿亩。

在水污染治理专项支持下,松花江、辽河流域大量减排,太湖、洱海、滇池水质明显改善。

这一年,中国科学家不断取得最高水准的科研成就,为中国在世界科学论坛上夺得话语权。薛其坤团队发表成果,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认为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成员;这项研究成果被杨振宁教授称作“诺奖级的成果”。北京大学的邓宏魁团队在体细胞重编程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他们仅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成功诱导成年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性干细胞,使之重新具有分化发育为多种器官的能力,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世界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高精度量子测量技术、H7N9禽流感疫苗、发现细菌细胞分裂发生机制、地幔异常的新理论……众多领域的顶级成果反映出中国科研队伍与大国地位相称的产出。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资金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其中74%来自于企业;截至当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20万人年,稳居世界第一;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快速增长,连续4年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万件,稳居世界第三;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达到6400亿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中国科技界时下的进步,印证了这一判断。一个朝气蓬勃的创新国家,已跃出东方地平线。

(来源于11月15日科技日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