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陈杏娣:“送粥奶奶”暖人心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3-07-29 13:41:21
 
 

  已经连续三年的春运期间,一个仅有1米5左右个子的65岁老太太,骑着一辆略显破旧的蓝色电动车,挨个儿为彻夜排队购买春节车票的人们送去一碗碗白粥、一杯杯姜汤。从队首到队尾,她走走停停,取杯、盛粥、加榨菜或拌辣油、递粥,看似普通的4个动作在重复上百次,几千次后,成为那段寒日里购票人心中最温暖的一道风景线。她的事迹被中央、省、市等各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网络上掀起了“送粥奶奶”热。这就是玉兰社区热心的居民——陈杏娣阿姨。

  “送粥奶奶”打动人心

  送粥始于2011年1月20日,陈阿姨说送粥的想法出于偶然。老两口有一天去大卖场,路过售票点时,看到许多农民工在寒风中排队购票。老伴说:“他们要有杯热水喝就好了。”后来想想,水喝多要上厕所,排队不方便,不如再放点米,煮粥,吃了还管饱。回家后,他们立刻借来几个大号电饭锅,自费买米、纸杯、酱菜、姜、糖等。在这期间老夫妻俩每天凌晨3时起床,在厨房里忙活约2个小时,高压锅、电饭锅齐上阵,熬粥、煮姜汤。5时左右出门,上午送完粥后马上回家再煮,赶在午饭前送第二趟。

  此事经《宁波日报》等新闻媒体连续报道后,迅速“走红”网络,新华社还专门播发《“送粥奶奶”走红网络:一碗热粥温暖民工返乡路》的通讯,国内数百家媒体纷纷转载了她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好人现象”催生“好人效应”。在陈杏娣的影响、带动下,社区越来越多的市民纷纷加入了“送粥奶奶”陈杏娣的行列,为在寒风中买票的外来务工人员带去温暖。三年过去了,网上依旧还流传着“送粥奶奶送的不是粥是温暖”这句话,可见人们对陈阿姨的喜爱。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杜寅】

陈杏娣:“送粥奶奶”暖人心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3-07-29 13:41:21

 
 

  已经连续三年的春运期间,一个仅有1米5左右个子的65岁老太太,骑着一辆略显破旧的蓝色电动车,挨个儿为彻夜排队购买春节车票的人们送去一碗碗白粥、一杯杯姜汤。从队首到队尾,她走走停停,取杯、盛粥、加榨菜或拌辣油、递粥,看似普通的4个动作在重复上百次,几千次后,成为那段寒日里购票人心中最温暖的一道风景线。她的事迹被中央、省、市等各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网络上掀起了“送粥奶奶”热。这就是玉兰社区热心的居民——陈杏娣阿姨。

  “送粥奶奶”打动人心

  送粥始于2011年1月20日,陈阿姨说送粥的想法出于偶然。老两口有一天去大卖场,路过售票点时,看到许多农民工在寒风中排队购票。老伴说:“他们要有杯热水喝就好了。”后来想想,水喝多要上厕所,排队不方便,不如再放点米,煮粥,吃了还管饱。回家后,他们立刻借来几个大号电饭锅,自费买米、纸杯、酱菜、姜、糖等。在这期间老夫妻俩每天凌晨3时起床,在厨房里忙活约2个小时,高压锅、电饭锅齐上阵,熬粥、煮姜汤。5时左右出门,上午送完粥后马上回家再煮,赶在午饭前送第二趟。

  此事经《宁波日报》等新闻媒体连续报道后,迅速“走红”网络,新华社还专门播发《“送粥奶奶”走红网络:一碗热粥温暖民工返乡路》的通讯,国内数百家媒体纷纷转载了她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好人现象”催生“好人效应”。在陈杏娣的影响、带动下,社区越来越多的市民纷纷加入了“送粥奶奶”陈杏娣的行列,为在寒风中买票的外来务工人员带去温暖。三年过去了,网上依旧还流传着“送粥奶奶送的不是粥是温暖”这句话,可见人们对陈阿姨的喜爱。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