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政府举行民生实事工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局副局长干爱玲表示,截至11月底,今年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新增开放床位已接近1000张,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新增医务人员超过2500名,大大超过年初实事工程确定的2000名的指标数;全市城乡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超过3名以上,也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针对我市儿科医生和床位缺口较大、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干爱玲明确提出,计划于明年增加并优化中心城区儿科资源布局,争取到2015年前,市级综合性医院全部开设儿科病房。
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项目明年竣工
“群众看病难的主要矛盾是供需矛盾,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短缺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干爱玲说。在上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新建、市第一医院原医疗用房改扩建、市第二医院北部院区改扩建和永丰北路院区(原传染病医院)改扩建、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新建和本部儿科大楼改扩建、市康宁医院改扩建、市中心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新建、市急救中心迁建、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新建等项目。
截至目前,新十大项目已经有6个开工建设。其中,市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项目、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项目以及市中心血站项目都能在明年竣工。另外还有4个项目,市妇儿医院儿科大楼改扩建工程和市急救中心迁建项目将在春节后开工建设,市二院北部院区项目、北郊院区项目正在抓紧完成前期工作。
干爱玲说,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将有更大的改善,一是总量大幅增加,医疗机构将新增开放床位6000余张,基本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二是与城市化相适应,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三是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同步建设,卫生资源统筹配置,结构更加科学。
“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增加优质卫生资源供给的数量和优化资源的布局,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干爱玲说,只有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分级分诊、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群众看病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