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刘佳芬:领跑中国特殊教育
稿源: 中国妇女报  | 2012-06-07 17:45:02

  呼唤更多的爱

  2010年9月18日至20日,日本特殊教育学会第48次大会在长崎大学召开,来自中、日、韩等国的特殊教育研究者2000人参加了会议。

  在专家云集的发言者中,来自中国的刘佳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满含深情地作了题为《弱智学校课堂教学社区化的实践与研究》的演讲。会议主办方破例将她的发言时间从20分钟延长至50分钟。

  筑波大学园山繁树教授连连感慨道:“日本做不到的事情,在中国做到了,还做得这么好!”

  因为刘佳芬的这次发言,国际上很多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开始知道中国宁波有所达敏学校。2011年6月22日,融合教育国际论坛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宁波举行。达敏学校实践的特殊教育社区融合模式,以及创建的社区支持性教育,被称为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

  刘佳芬说,这个“样本”的创建,当年是逼上梁山!

  2004年,刘佳芬和老师们探索的“生活核心教育”似乎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模拟情景下,重度智障的8名学生全部掌握了认路知识,可是,当学生被带到车站后,却没有一个人能找到回学校的路;

  在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过马路”,但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孩子们嘴里念叨着老师教的“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向前行”,却怎么也迈不开步。

  这让老师们很沮丧:智障孩子的“模拟教育”,此路不通?刘佳芬陷入了沉思。

  正在这时,中国残疾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许家成教授来到宁波。许教授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特殊教育社区化研究》。刘佳芬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夜行人,看到了光亮:对,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走进社区!达敏,勇敢地承担起课题实践的任务。

  走出校门,开放办学。达敏学校的教学改革开始从模拟教学转向实地教学,老师们开始将学生带往超市、菜场、商店、医院……今后学生们生活中要去到的场所,都将是孩子们的课堂。

  但是,年轻的老师们很快哭着回来了。在超市,孩子们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伸手就抓,还把糖果塞进嘴里;在游乐场所,他们玩得忘乎所以,居然在滑梯上大小便了;在小吃城,他们被骂作呆子,摊主拒绝卖东西给他们,说会沾染晦气……

  老师们多么希望刘佳芬说:那就别去了吧!但刘佳芬没有。因为,孩子们在社区的表现,恰恰说明他们需要这样的教育!其实,这一年,也是刘佳芬感觉最无助的一年。她比老师们碰了更多的壁,受了更多的委屈:她想让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宾馆参观,宾馆不接纳;她想让职高班的学生去环境优美的小区观赏花木,被小区保安拒绝;她找有关部门谈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些部门并不理解。

  热情、爽朗的刘佳芬,把自己关进房间,连丈夫敲门都不开。刘佳芬有个幸福的家,先生经营公司,只要她愿意,完全可以做个“全职太太”。但她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再说,那些智障的孩子也离不开她。她先生在门口说:再难的事,说出来,大家帮一把,也就不难了。这给刘佳芬很大的启发。特殊教育,光靠自己和老师们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把更多的人,更多的单位,拉起手来,一起来为智障孩子出力!

  2005年6月1日,由6个成员、3家单位参加的达敏学校首届教育协作理事会正式成立了!这又是中国首创!在学校和爱心人士的不断努力下,理事队伍日渐壮大。至今,理事单位已有100多家,理事成员几百位。还陆续有单位、个人自愿要求加入。

  达敏学校强大的教育协作理事会,是支持性教育的范本。它,架起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桥梁,为达敏的孩子赢得了无数的帮助,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每个周二,达敏的孩子都可以快乐地到他们想到的地方去实践;每个周五,志愿者们上门来,教孩子们说英语,和他们一起玩;每个节日,周边的单位都会送来礼物,和孩子们联欢。如今,老师们再带孩子到超市、菜场、银行、药店、邮局、小吃城去上课,迎接他们的,都会是善意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

  曾经,孩子们去小吃城,被骂作“傻子来了”。后来,摊主说:“他们来了。”再后来,摊主会热情地跟孩子们招呼“你们来了。”这三个称谓的变迁,是摊主们对孩子们接受的过程。更令人高兴的是,达敏职高的实习基地越来越多,从五星级饭店到洗车店、超市,人们伸出了一双双热情的手,愿意接收达敏毕业生的单位也越来越多。

  前几天,宁波市残疾人就业招聘大会举行。刘佳芬带着职高班的三名毕业生前去应聘。车上,重度智障的浩浩独自坐着,他的外婆也一言不发。刘佳芬安慰她:浩浩外婆,我们帮浩浩也找找看。外婆落寞地摇摇头:不可能的。到了现场,在欧尚超市的摊位前。刘佳芬极力推荐浩浩,诚恳地说:请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也能自食其力。外婆看了,动容地说:刘校长,不管浩浩是否找到工作,我都谢谢你。欧尚的员工被深深感动。当天下午,店长就来到学校,对浩浩进行面试,最终决定让他去超市当理货员。这是达敏第一个重度智障生找到工作!达敏孩子,智障孩子的未来,会有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希望!

  带领老师们编写了生活核心课程、生涯教育课程、支持性教育课程的教材;构建了社区融合教育模式,被专家们誉为“刘佳芬教育思想”;创建了“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支持系统——达敏学校教育协作理事会平台,被国内外特殊教育专家称为“放眼世界实属唯一”,是中国特殊教育的创举……

  15年来,刘佳芬带领她的同事们,在特殊教育的舞台上谱写了一曲曲华章。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让她骄傲一生。但刘佳芬内心,最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那些智障的孩子,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她曾配合海曙区教育局作过调查,几乎每所学校都有特殊学生,他们或患多动症、自闭症,或学习有困难。全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1000多人,占全区在校中小学生的3%多。这些量大面广的孩子不可能都送到达敏来,但他们理应受到和达敏孩子一样的特殊关照。

  刘佳芬创造性地提出支持性教育理念,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成立了海曙区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达敏辐射优质资源,为各校提供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和咨询,使所有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同时,享受到个性化的特殊教育。

  如今,宁波各县(市)区按照海曙区“随班就读”模式,全部建立了“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让宁波市特殊教育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刘佳芬说,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几年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她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演奏,越来越多的人发出共鸣,宁波的特殊教育的交响乐,一部爱心的交响乐,会更加华美,更加气势恢宏!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郭静】

刘佳芬:领跑中国特殊教育

稿源: 中国妇女报 2012-06-07 17:45:02

  呼唤更多的爱

  2010年9月18日至20日,日本特殊教育学会第48次大会在长崎大学召开,来自中、日、韩等国的特殊教育研究者2000人参加了会议。

  在专家云集的发言者中,来自中国的刘佳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满含深情地作了题为《弱智学校课堂教学社区化的实践与研究》的演讲。会议主办方破例将她的发言时间从20分钟延长至50分钟。

  筑波大学园山繁树教授连连感慨道:“日本做不到的事情,在中国做到了,还做得这么好!”

  因为刘佳芬的这次发言,国际上很多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开始知道中国宁波有所达敏学校。2011年6月22日,融合教育国际论坛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宁波举行。达敏学校实践的特殊教育社区融合模式,以及创建的社区支持性教育,被称为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

  刘佳芬说,这个“样本”的创建,当年是逼上梁山!

  2004年,刘佳芬和老师们探索的“生活核心教育”似乎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模拟情景下,重度智障的8名学生全部掌握了认路知识,可是,当学生被带到车站后,却没有一个人能找到回学校的路;

  在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过马路”,但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孩子们嘴里念叨着老师教的“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向前行”,却怎么也迈不开步。

  这让老师们很沮丧:智障孩子的“模拟教育”,此路不通?刘佳芬陷入了沉思。

  正在这时,中国残疾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许家成教授来到宁波。许教授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特殊教育社区化研究》。刘佳芬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夜行人,看到了光亮:对,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走进社区!达敏,勇敢地承担起课题实践的任务。

  走出校门,开放办学。达敏学校的教学改革开始从模拟教学转向实地教学,老师们开始将学生带往超市、菜场、商店、医院……今后学生们生活中要去到的场所,都将是孩子们的课堂。

  但是,年轻的老师们很快哭着回来了。在超市,孩子们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伸手就抓,还把糖果塞进嘴里;在游乐场所,他们玩得忘乎所以,居然在滑梯上大小便了;在小吃城,他们被骂作呆子,摊主拒绝卖东西给他们,说会沾染晦气……

  老师们多么希望刘佳芬说:那就别去了吧!但刘佳芬没有。因为,孩子们在社区的表现,恰恰说明他们需要这样的教育!其实,这一年,也是刘佳芬感觉最无助的一年。她比老师们碰了更多的壁,受了更多的委屈:她想让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宾馆参观,宾馆不接纳;她想让职高班的学生去环境优美的小区观赏花木,被小区保安拒绝;她找有关部门谈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些部门并不理解。

  热情、爽朗的刘佳芬,把自己关进房间,连丈夫敲门都不开。刘佳芬有个幸福的家,先生经营公司,只要她愿意,完全可以做个“全职太太”。但她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再说,那些智障的孩子也离不开她。她先生在门口说:再难的事,说出来,大家帮一把,也就不难了。这给刘佳芬很大的启发。特殊教育,光靠自己和老师们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把更多的人,更多的单位,拉起手来,一起来为智障孩子出力!

  2005年6月1日,由6个成员、3家单位参加的达敏学校首届教育协作理事会正式成立了!这又是中国首创!在学校和爱心人士的不断努力下,理事队伍日渐壮大。至今,理事单位已有100多家,理事成员几百位。还陆续有单位、个人自愿要求加入。

  达敏学校强大的教育协作理事会,是支持性教育的范本。它,架起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桥梁,为达敏的孩子赢得了无数的帮助,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每个周二,达敏的孩子都可以快乐地到他们想到的地方去实践;每个周五,志愿者们上门来,教孩子们说英语,和他们一起玩;每个节日,周边的单位都会送来礼物,和孩子们联欢。如今,老师们再带孩子到超市、菜场、银行、药店、邮局、小吃城去上课,迎接他们的,都会是善意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

  曾经,孩子们去小吃城,被骂作“傻子来了”。后来,摊主说:“他们来了。”再后来,摊主会热情地跟孩子们招呼“你们来了。”这三个称谓的变迁,是摊主们对孩子们接受的过程。更令人高兴的是,达敏职高的实习基地越来越多,从五星级饭店到洗车店、超市,人们伸出了一双双热情的手,愿意接收达敏毕业生的单位也越来越多。

  前几天,宁波市残疾人就业招聘大会举行。刘佳芬带着职高班的三名毕业生前去应聘。车上,重度智障的浩浩独自坐着,他的外婆也一言不发。刘佳芬安慰她:浩浩外婆,我们帮浩浩也找找看。外婆落寞地摇摇头:不可能的。到了现场,在欧尚超市的摊位前。刘佳芬极力推荐浩浩,诚恳地说:请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也能自食其力。外婆看了,动容地说:刘校长,不管浩浩是否找到工作,我都谢谢你。欧尚的员工被深深感动。当天下午,店长就来到学校,对浩浩进行面试,最终决定让他去超市当理货员。这是达敏第一个重度智障生找到工作!达敏孩子,智障孩子的未来,会有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希望!

  带领老师们编写了生活核心课程、生涯教育课程、支持性教育课程的教材;构建了社区融合教育模式,被专家们誉为“刘佳芬教育思想”;创建了“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支持系统——达敏学校教育协作理事会平台,被国内外特殊教育专家称为“放眼世界实属唯一”,是中国特殊教育的创举……

  15年来,刘佳芬带领她的同事们,在特殊教育的舞台上谱写了一曲曲华章。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让她骄傲一生。但刘佳芬内心,最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那些智障的孩子,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她曾配合海曙区教育局作过调查,几乎每所学校都有特殊学生,他们或患多动症、自闭症,或学习有困难。全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1000多人,占全区在校中小学生的3%多。这些量大面广的孩子不可能都送到达敏来,但他们理应受到和达敏孩子一样的特殊关照。

  刘佳芬创造性地提出支持性教育理念,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成立了海曙区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达敏辐射优质资源,为各校提供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和咨询,使所有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同时,享受到个性化的特殊教育。

  如今,宁波各县(市)区按照海曙区“随班就读”模式,全部建立了“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让宁波市特殊教育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刘佳芬说,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几年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她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演奏,越来越多的人发出共鸣,宁波的特殊教育的交响乐,一部爱心的交响乐,会更加华美,更加气势恢宏!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