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佳芬: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稿源: 新华网  | 2012-06-07 09:10:03

 

  “要让更多的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从事特殊教育多年来,刘佳芬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要让更多的学生尽快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提高生活质量。”

  1994年,象山县聋哑学校的首批学生就要毕业了,刘佳芬提出要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于是,刘佳芬一有空就跑企业,一家又一家,不知疲倦。可企业一听说是聋哑人,都摇摇头不愿接收。刘佳芬执著地一次次上门做工作。

  有一次,刘佳芬听县教育局一位领导说,镇海区有一个香港老板有意招几个残疾人,她就多次把这个香港老板请到学校,用真诚感动了他,后来,这个老板的裘皮厂一次招了10多个聋哑学生。之后,刘佳芬每个月都要去厂里看望学生,学生们一见她来,亲热得不得了,常常拉着她的手不让她走。

  来到宁波市达敏学校,为了让智障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刘佳芬还提出了突破围墙、开门办学的想法。“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结合社区的内容,以便学生将来能够生活于社区、服务于社会。”刘佳芬很有信心。

  于是,学生们向物业的花木老师傅学习种植技术,向面包房师傅学习做面包,到超市体验“消费”……社区和学校周边的资源都变成了教学课堂,形成了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生活自理、社区适应能力提高很快。更令人欣慰的是,学校首届职高班毕业生全部被宁波市金田铜业公司聘用,此后的职高毕业生也是100%就业。

  对于刘佳芬融合教育的成功,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汪海萍说,在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中,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社区融合,有此理念的地方与人士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去做的并不多,能够做到、做好的更少。宁波市达敏学校提供了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我要为他们赢得公平和尊严”

  宁波的城隍庙地处闹市中心,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体验独立生活、开展社区化教育的好场所。一天,宁波市达敏学校的14个学生在两名老师的带领下,在摊位前观看时,小吃城里的摊主挖苦道:“走开,傻瓜,你们来干什么?”学生都害怕了。

  这样的遭遇令刘佳芬伤透了心:“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次受到伤害,我要为他们赢得公平和尊严。”

  2005年6月,在区教育局的建议下,刘佳芬与所在的鼓楼街道孝闻社区发起成立了教育协作理事会。截至目前,理事会已有近1000名成员,社区单位、机构、企事业成员单位100家左右。理事单位纷纷为学校提供教学基地,学校至今已有200多个教学基地。

  “我们的老师比学生还要多。学校目前有96名学生、26名教师,师生比为1:3.7,但社会上的‘兼职教师’人数远远超过了学生数。”刘佳芬自豪地说。

  2008年,在刘佳芬的倡导下,海曙区成立了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由达敏学校指导推动区域内各中小学开设支持性教育资源教室,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开展诊断评估、心理测试、康复训练。

  2010年10月29日,达敏特殊教育服务热线87286303开通。服务热线不仅面向宁波全市,还辐射省内外,为智障儿童及有学习困难、自闭症、情绪障碍的儿童的学校和家长提供帮助。包括刘佳芬在内的每位教师,除了轮流值班接受咨询外,还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家长面谈,走访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家庭。

  近年来,刘佳芬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首届师德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从爱出发。刘佳芬就是这样用特殊的爱铸就着特殊的教育事业。 (记者 苏泽庭 通讯员 李国民)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郭静】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佳芬: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稿源: 新华网 2012-06-07 09:10:03

 

  “要让更多的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从事特殊教育多年来,刘佳芬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要让更多的学生尽快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提高生活质量。”

  1994年,象山县聋哑学校的首批学生就要毕业了,刘佳芬提出要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于是,刘佳芬一有空就跑企业,一家又一家,不知疲倦。可企业一听说是聋哑人,都摇摇头不愿接收。刘佳芬执著地一次次上门做工作。

  有一次,刘佳芬听县教育局一位领导说,镇海区有一个香港老板有意招几个残疾人,她就多次把这个香港老板请到学校,用真诚感动了他,后来,这个老板的裘皮厂一次招了10多个聋哑学生。之后,刘佳芬每个月都要去厂里看望学生,学生们一见她来,亲热得不得了,常常拉着她的手不让她走。

  来到宁波市达敏学校,为了让智障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刘佳芬还提出了突破围墙、开门办学的想法。“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结合社区的内容,以便学生将来能够生活于社区、服务于社会。”刘佳芬很有信心。

  于是,学生们向物业的花木老师傅学习种植技术,向面包房师傅学习做面包,到超市体验“消费”……社区和学校周边的资源都变成了教学课堂,形成了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生活自理、社区适应能力提高很快。更令人欣慰的是,学校首届职高班毕业生全部被宁波市金田铜业公司聘用,此后的职高毕业生也是100%就业。

  对于刘佳芬融合教育的成功,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汪海萍说,在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中,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社区融合,有此理念的地方与人士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去做的并不多,能够做到、做好的更少。宁波市达敏学校提供了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我要为他们赢得公平和尊严”

  宁波的城隍庙地处闹市中心,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体验独立生活、开展社区化教育的好场所。一天,宁波市达敏学校的14个学生在两名老师的带领下,在摊位前观看时,小吃城里的摊主挖苦道:“走开,傻瓜,你们来干什么?”学生都害怕了。

  这样的遭遇令刘佳芬伤透了心:“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次受到伤害,我要为他们赢得公平和尊严。”

  2005年6月,在区教育局的建议下,刘佳芬与所在的鼓楼街道孝闻社区发起成立了教育协作理事会。截至目前,理事会已有近1000名成员,社区单位、机构、企事业成员单位100家左右。理事单位纷纷为学校提供教学基地,学校至今已有200多个教学基地。

  “我们的老师比学生还要多。学校目前有96名学生、26名教师,师生比为1:3.7,但社会上的‘兼职教师’人数远远超过了学生数。”刘佳芬自豪地说。

  2008年,在刘佳芬的倡导下,海曙区成立了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由达敏学校指导推动区域内各中小学开设支持性教育资源教室,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开展诊断评估、心理测试、康复训练。

  2010年10月29日,达敏特殊教育服务热线87286303开通。服务热线不仅面向宁波全市,还辐射省内外,为智障儿童及有学习困难、自闭症、情绪障碍的儿童的学校和家长提供帮助。包括刘佳芬在内的每位教师,除了轮流值班接受咨询外,还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家长面谈,走访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家庭。

  近年来,刘佳芬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首届师德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从爱出发。刘佳芬就是这样用特殊的爱铸就着特殊的教育事业。 (记者 苏泽庭 通讯员 李国民)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