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宁波杂交水稻育种创新团队:稻作故乡追梦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3月16日 09:21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马荣荣(左一)、王晓燕(右一)与田间管理员在观察水稻新品种。(蔡克锋摄)

  七千年前孕育过河姆渡稻作文化的四明大地,如今又绽放出可载入稻作史册的奇葩。

  ——2000年,打破国内顶级水稻专家认为难以实现的“禁区”,成功育成杂交粳稻品种,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2005年,破解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直接利用的世界难题,率先育成籼粳杂交稻,为我国髙产杂交水稻培育开辟了一条新路。

  ——10多年来相继育成17个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累计推广面积1250万余亩,増产稻谷8亿余公斤,产生经济效益18亿元。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支近乎“草根”的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宁波杂交水稻育种创新团队;而突破了世界性育种难题的团队首席专家马荣荣,是一位出生在稻作故乡宁波余姚、毕业于宁波农校的普通科研人员。

  “这很了不起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赞语

  2011年12月5日,浙江省农业吉尼斯委员会专家小组对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种粮大户许跃进百亩示范方晚稻进行实地测产。其中一块1.2亩品种为“甬优12”的晚稻田,第一次实割亩产960公斤。

  “不太可能!”专家对高产表示怀疑,一麻袋一麻袋稻谷重新过磅。“963公斤!”数字不降反升。专家信服了,祝贺的掌声响彻田头。经省农业厅最终确认,攻关田亩产为943.1公斤,至此,许跃进连续4年保持了全省水稻高产“吉尼斯”纪录。这一数字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超级稻同年刷新的亩产纪录不相上下。

  一亩地,比常规晚稻足足高出了300多公斤。创造这一奇迹的大功臣,是一种新型的稻种——籼粳杂交超级稻。为培育这类新型稻种,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和他的团队付出了20余年的心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稻作育种界经历了一个20多年高峰之后的低谷。在我国4.7亿亩粮田中,籼稻区和粳稻区大致为六四开,超级杂交籼稻的育成,袁隆平在国内外赢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而杂交粳稻的育种却因纯度不高、增产优势不明显而难以为继。当时,国内一些顶级杂交水稻专家也认为粳稻杂交“不稳定,生产安全性不过关”,劝大家不要再搞了。在浙江,连省农科院等五大院所都放弃了。1996年9月,听说我市也打算终止该项目,时年35岁的马荣荣站了出来,主动请缨主持课题,并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在5年内育出能增产10%的杂交粳稻。

  拿着厚厚一份手写的课题书,马荣荣说服了所长,说动省市部门领导继续划拨科研经费。尽管当时经费依然不足,困难重重,但搞了15年杂交稻研究的马荣荣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依稀看到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以往杂交粳稻之所以纯度不高,原因在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环节,这完全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来解决。

  经过马荣荣团队全力攻关,2000年,杂交粳稻“甬优1号”诞生,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比照增产10%以上的稻种,当年在全省推广了20万亩。马荣荣团队再接再厉,先后选育出甬优2号、3号和8号杂交粳稻品种,推广到江苏、湖北等粳稻区省份。马荣荣的成功,也极大地鼓励了同行,此后,江苏和省内其他地区的科研人员也陆续育成了杂交粳稻品种。

  粳粳杂交的“禁区”打破了,马荣荣团队的创新步伐并没有停顿。突破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世界难题,才是团队的更大梦想。

  籼稻和粳稻分属水稻的两个亚种,犹如动物界的马和驴。与以往杂交稻在一个亚种群内部选优杂交相比,利用水稻两个亚种间的杂种优势,是国际公认更理想、更具增产优势的方法,且可兼具籼米的蓬松清香与粳米的柔滑甘润。当时袁隆平也指明了从粳粳杂交、籼籼杂交到籼粳杂交的技术线路图。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顶级水稻专家为之付出不少心血,却进展缓慢,因而多年来籼粳杂交稻项目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

  为破这个难题,人多地少的浙江也推出“8812”计划进行攻关,我市则于1988年立项。当年的马荣荣还是原宁波农科所杂交稻课题组的一名普通成员,然而,他的田头试验在农科所的一片试验田里早就开始了。1997年,几乎天天泡在田头的马荣荣发现,由常规组提供的宁波二号转育成的不育系,经过3年与籼稻杂交测配后,部分组合穗形硕大,谷粒饱满,呈现出优势强、产量高的性状。此后,马荣荣团队加快研发,从塑造理想株型入手,加强了对诱导水稻优势性状集聚、变异、稳定等技术的攻关。

  1999年,集科研与推广为一体的种业发展新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加速了项目研究进程。这一年,市种子公司与市农科院联姻,与马荣荣合作多年的公司负责人王晓燕带着推广队伍正式加盟团队,在材料规模、性状鉴定、制种等诸多环节逐步构建了严密的技术保障体系。

  2004年,蓄势已久的马荣荣团队迎来了收获的时刻。以“甬粳2号A”为母本培育的“甬优4号”在宁波横空出世,但当时省内专家都不敢确认这个“异类”就是“籼粳杂交稻”。马荣荣没有抱怨,第二年,团队又带着进一步改良后的“甬优6号”参加省评审,专家一致认定,它就是籼粳杂交稻。

  2005年,“甬优6号”经受了多个台风影响后,亩产仍达到了750公斤。据鉴定,“甬优6号”的籼粳成分各占48.5%、51.5%,如此均衡的籼粳“混血”稻,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次年,“甬优6号”被农业部确认为首个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2009年,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颜龙安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在第三方鉴定会上表示:甬优籼粳杂交晚稻的研究和生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年,袁隆平在余姚参加河姆渡稻作文明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他听说马荣荣团队育出的超级稻,已接近自己超级稻800公斤的亩产最高纪录,不禁赞叹:“这很了不起啊。”

  马荣荣团队确实了不起,创新的步伐越迈越快。这几年,“甬优家族”每年都有一个以上的新成员诞生,并形成了杂交粳稻、杂交糯稻、籼粳杂交稻三大系列17个新组合。在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8个籼粳杂交稻品种中,“甬优9号”增产率先突破19.6%,成为浙江省年推广面积超百万亩的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去年,“甬优12号”被农业部确认为籼粳杂交超级稻品种;在国家区试中,“甬优13号”增产破了25%;去年,最新育成的“甬优17号”在浙江区试中达到了单产增幅31%的超高产。

  2011年,马荣荣团队以甬优4号、6号等为核心内容的“甬粳2号A及所配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选育及产业化”成果,被鉴定为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而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2] [3] [4] 下一页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沈媛仪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优酷与土豆宣布合并
惠特尼-休斯顿去世
马尔代夫突发军事哗变
冰河救人暖人心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