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核实
并购陷入僵局 中国燃气“完全不认可收购”
“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2011年12月13日,新奥能源(H股)和中国石化(H股)双双发布收购公告,拟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向中国燃气发起要约收购,涉及金额高达167亿港元。其中,新奥能源通过贷款及自有资金支付55%,中国石化支付45%。
这场备受网友关注的中国燃气收购战经历一波三折后,目前正处于僵持状态。有观点认为,一旦收购成功,内地燃气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新奥能源将拥有近8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营权,远超过其他燃气运营商,一跃成为国内城市燃气分销商的霸主。而中国石化可通过此次并购,实现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扩大终端消费市场,获得更多终端话语权。
2月13日,接近中国燃气的相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提出收购要约后,中国燃气高层认为此次收购是“敌意收购”。中国燃气拒绝对方开出的收购报价,并委托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担任财务顾问抵制收购。这意味着中国燃气完全不认可此次收购,不接受收购要约。
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在发布的公告中称,2011年12月7日初步接触中国燃气后,决定进行要约收购。对此,中国燃气并不领情,并发布公告称,收购要约 “未能反映本公司基本价值”,而且“完全未获邀请”,甚至称收购要约“属机会主义性质”。上述人士同时表示,联合收购方在正式发出要约前并未与中燃董事局进行过任何的正式沟通。并且,联合收购方的出价仅3.5港元,该出价的PB(每股价格比每股净资产)只有1.68倍,比中国燃气五年平均PB低38.7%,低估了公司的真实价值。而了解新奥能源此次收购交易的知情人士则表示,收购价格合理,并且已经有相应溢价。
另据媒体公开报道,新奥能源相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计划的收购时间表:希望2012年2月28日前联合收购方能发出通函给中国燃气的股东,召开特别股东会。如果3月31日前中国燃气股东同意、相关政府部门审批通过,将会正式发出收购要约。如顺利,2012年年中做完交割。不过,据了解新奥能源此次收购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网友可能对上述时间表存在一定“误读”。新奥能源将在各项条件满足后才会向中国燃气发出通函,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表。
而接近中国燃气的相关人士表示,审批程序很难在3月底前完成,原因在于反垄断审查需要大量时间。中国燃气项目分布在全国约二十个省份,这些地方商务部门均需向商务部提供自己的审查意见。这样的程序决定本次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过程要花费较长时间。
天然气企业并购引发网民忧虑:涨价伤不起
稿源: 新华网 2012-03-01 17:03:32
记者核实
并购陷入僵局 中国燃气“完全不认可收购”
“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2011年12月13日,新奥能源(H股)和中国石化(H股)双双发布收购公告,拟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向中国燃气发起要约收购,涉及金额高达167亿港元。其中,新奥能源通过贷款及自有资金支付55%,中国石化支付45%。
这场备受网友关注的中国燃气收购战经历一波三折后,目前正处于僵持状态。有观点认为,一旦收购成功,内地燃气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新奥能源将拥有近8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营权,远超过其他燃气运营商,一跃成为国内城市燃气分销商的霸主。而中国石化可通过此次并购,实现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扩大终端消费市场,获得更多终端话语权。
2月13日,接近中国燃气的相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提出收购要约后,中国燃气高层认为此次收购是“敌意收购”。中国燃气拒绝对方开出的收购报价,并委托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担任财务顾问抵制收购。这意味着中国燃气完全不认可此次收购,不接受收购要约。
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在发布的公告中称,2011年12月7日初步接触中国燃气后,决定进行要约收购。对此,中国燃气并不领情,并发布公告称,收购要约 “未能反映本公司基本价值”,而且“完全未获邀请”,甚至称收购要约“属机会主义性质”。上述人士同时表示,联合收购方在正式发出要约前并未与中燃董事局进行过任何的正式沟通。并且,联合收购方的出价仅3.5港元,该出价的PB(每股价格比每股净资产)只有1.68倍,比中国燃气五年平均PB低38.7%,低估了公司的真实价值。而了解新奥能源此次收购交易的知情人士则表示,收购价格合理,并且已经有相应溢价。
另据媒体公开报道,新奥能源相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计划的收购时间表:希望2012年2月28日前联合收购方能发出通函给中国燃气的股东,召开特别股东会。如果3月31日前中国燃气股东同意、相关政府部门审批通过,将会正式发出收购要约。如顺利,2012年年中做完交割。不过,据了解新奥能源此次收购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网友可能对上述时间表存在一定“误读”。新奥能源将在各项条件满足后才会向中国燃气发出通函,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表。
而接近中国燃气的相关人士表示,审批程序很难在3月底前完成,原因在于反垄断审查需要大量时间。中国燃气项目分布在全国约二十个省份,这些地方商务部门均需向商务部提供自己的审查意见。这样的程序决定本次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过程要花费较长时间。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