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乳品新国标疑遭乳企绑架 评论称监管无作为应反省
稿源: 北京晨报  | 2011-11-30 09:34:30

  “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几位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的感慨,让人们对国标是否遭到企业的绑架产生疑问。这是11月28日《人民日报》的报道。对此,乳企予以否认,称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讨论稿,最终稿要综合各方意见,不代表企业单方意志,企业绑架和左右标准制定的说法不成立。

  质疑

  乳品标准大降

  企业责任感何在

  送审稿提出的标准是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而此后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至于送审稿在哪个环节发生改动,为什么改动,专家们均表示不清楚。在三聚氰胺阴霾尚存的当下,相关部门不仅不回应消费者质疑,不想办法提高乳品标准,反而让乳企自己起草乳品国标,在奶业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推翻送审稿,大幅降低乳品标准,导致中国乳品标准全球最差。中国乳品标准如此之低,乳品质量如何保证?消费者如何放心?监管部门与乳企的社会责任感何在?

  令人失望的是,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国大型乳企不拿出诚意自证清白,却集体保持沉默。而相关部门躲在民意的背后打酱油保持失语状态更令人失望。如果相关部门不对乳品新国标“倒退”作出解释,不拿出行动督促中国乳企提高质量,消除消费者疑问,消费者恐怕只会用脚投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直奔洋奶粉而去。最后会造成多输的局面:监管部门自废武功、自伤公信,中国乳企把市场拱手让人,消费者经济负担增加。这只会坐实洋奶粉的定价话语权,让洋奶粉继续傲慢下去。

  在喧嚣的洋奶粉涨价漩涡中,价格相对低廉本是国产奶粉竞争优势。然而,中国乳企不知道抓住契机,拿出行动重新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夺回市场,反而自我感觉良好,自降乳品质量标准,漠视如潮的质疑声音,恐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速冻食品安全国标倒退,乳业新国标全球最差,作为中国消费者,我无话可说。

  叶祝颐

  评判

  乳企起草违背原则

  监管无作为该反省

  尽管乳业巨头纷纷站出来进行辩解,但是,即便乳企只是负责起草最初的讨论稿,这也是违背原则的。作为乳品新国标,本该是约束乳企的“紧箍咒”,从而保障公众能喝上安全放心的奶。然而,当新国标沦为乳业巨头共同孕育的“产品”时,那么,如此“紧箍咒”对于这些乳业巨头来说,势必就沦为了摆设。而遭到巨头“绑架”的新国标,又如何来保障公众喝上安全放心的奶呢?

  这些年来,随着公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大家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相关部门也应针对公众对于安全放心食品的强烈追求,不断对相关检测标准进行完善,继而拿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的“新国标”。然而,在此大趋势下,乳品新国标竟陷入“绑架门”,怎么能不令公众失望?

  毫无疑问,当乳品新国标由乳业巨头们联手打造时,如此新国标,对于相关乳品巨头们来说,必然没有任何约束力,这不仅会让相关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为所欲为,也容易让这些乳业巨头形成对相关产业的垄断格局,无论是对于良性的市场竞争,还是对于广大公众的消费,都必然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通过科学有效的举措,确保公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乃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这些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不仅暴露出商家的利欲熏心,更是反映出监管体系的不作为乃至乱作为,如今,巨头“绑架”的乳品新国标,再次暴露出监管体系的无所作为,面对如此尴尬窘境,但愿相关部门能严肃反省!

  陈国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燕】

乳品新国标疑遭乳企绑架 评论称监管无作为应反省

稿源: 北京晨报 2011-11-30 09:34:30

  “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几位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的感慨,让人们对国标是否遭到企业的绑架产生疑问。这是11月28日《人民日报》的报道。对此,乳企予以否认,称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讨论稿,最终稿要综合各方意见,不代表企业单方意志,企业绑架和左右标准制定的说法不成立。

  质疑

  乳品标准大降

  企业责任感何在

  送审稿提出的标准是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而此后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至于送审稿在哪个环节发生改动,为什么改动,专家们均表示不清楚。在三聚氰胺阴霾尚存的当下,相关部门不仅不回应消费者质疑,不想办法提高乳品标准,反而让乳企自己起草乳品国标,在奶业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推翻送审稿,大幅降低乳品标准,导致中国乳品标准全球最差。中国乳品标准如此之低,乳品质量如何保证?消费者如何放心?监管部门与乳企的社会责任感何在?

  令人失望的是,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国大型乳企不拿出诚意自证清白,却集体保持沉默。而相关部门躲在民意的背后打酱油保持失语状态更令人失望。如果相关部门不对乳品新国标“倒退”作出解释,不拿出行动督促中国乳企提高质量,消除消费者疑问,消费者恐怕只会用脚投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直奔洋奶粉而去。最后会造成多输的局面:监管部门自废武功、自伤公信,中国乳企把市场拱手让人,消费者经济负担增加。这只会坐实洋奶粉的定价话语权,让洋奶粉继续傲慢下去。

  在喧嚣的洋奶粉涨价漩涡中,价格相对低廉本是国产奶粉竞争优势。然而,中国乳企不知道抓住契机,拿出行动重新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夺回市场,反而自我感觉良好,自降乳品质量标准,漠视如潮的质疑声音,恐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速冻食品安全国标倒退,乳业新国标全球最差,作为中国消费者,我无话可说。

  叶祝颐

  评判

  乳企起草违背原则

  监管无作为该反省

  尽管乳业巨头纷纷站出来进行辩解,但是,即便乳企只是负责起草最初的讨论稿,这也是违背原则的。作为乳品新国标,本该是约束乳企的“紧箍咒”,从而保障公众能喝上安全放心的奶。然而,当新国标沦为乳业巨头共同孕育的“产品”时,那么,如此“紧箍咒”对于这些乳业巨头来说,势必就沦为了摆设。而遭到巨头“绑架”的新国标,又如何来保障公众喝上安全放心的奶呢?

  这些年来,随着公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大家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相关部门也应针对公众对于安全放心食品的强烈追求,不断对相关检测标准进行完善,继而拿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的“新国标”。然而,在此大趋势下,乳品新国标竟陷入“绑架门”,怎么能不令公众失望?

  毫无疑问,当乳品新国标由乳业巨头们联手打造时,如此新国标,对于相关乳品巨头们来说,必然没有任何约束力,这不仅会让相关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为所欲为,也容易让这些乳业巨头形成对相关产业的垄断格局,无论是对于良性的市场竞争,还是对于广大公众的消费,都必然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通过科学有效的举措,确保公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乃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这些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不仅暴露出商家的利欲熏心,更是反映出监管体系的不作为乃至乱作为,如今,巨头“绑架”的乳品新国标,再次暴露出监管体系的无所作为,面对如此尴尬窘境,但愿相关部门能严肃反省!

  陈国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