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两家山东药企何以招致巨额罚单?
稿源: 解放日报  | 2011-11-15 17:20:36

  “近年来他们已经操作过好几个产品了”

  昨日,记者屡次联系山东顺通、山东华新两家医药贸易企业,但对方一听是记者,立即挂掉电话。

  记者还尝试联系辽宁宏达、丹东医创两家原料供应商,但数位接听电话的产品经理,都以“不清楚”为由拒绝了采访。

  多次尝试后,记者联系到复方利血平主要生产企业之一的相关负责人老刘(化名),“我们已经停产一个多月了。今天中午看到新闻,很高兴。但我们还在等待具体的通知,等待原料的正常供应。”

  老刘透露,生产复方利血平的4家最大企业,近月来都已被迫停产。“6月开始,我们就买不到原料药了,只能依靠库存的盐酸异丙嗪生产。”老刘说,“因为供货方的条件太过分了。”

  老刘告诉记者,在该企业的原供货商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停止供货之后,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与他们谈了“供货条件”——“两个选择,一是把原料药价格由每公斤178元升到2600元;二是要求监控我们的产量,每销售出一瓶复方利血平,他们‘提成’一元。”这样的条件任何制药企业都无法接受,于是干脆“不买了”。同时,几家制药企业联合向国家发改委反映了被迫停产的问题。

  经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查证,今年6月,山东顺通与辽宁宏达,山东华新与丹东医创,分别以高出市场价40%的价格,签订产品代理销售协议书。虽说是“分别”,但两份协议签订几乎是同步进行,内容一字不差,连标点符号都一样。而顺通和华新两家公司通过互相持股,实际上就是一家公司。据业内人士透露,生产、销售、使用原料药需要备案和获取药用批文等程序,厂家并不多,很容易被“垄断性操作”,盐酸异丙嗪已经不是山东顺通“操作”的第一个原料药,“近年来他们已经操作过好几个产品了”。

  “独家代理,价格当然他们说了算。”据某医药行业业内人士分析,“原料药生产企业销售产品原本就不容易,需要自己到下游企业推销,如果有其他企业愿意出高价,并保证‘销路畅通’,那让它‘独家代理’,何乐而不为呢?”记者昨日下午联系辽宁两家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数名经理和销售经理,想要探明当初签订协议的原因,几乎没人愿意接受采访,或挂断电话,或推辞有事,唯一愿意“说两句”的销售经理非常警惕,连连问记者:“调查这个是为什么?”并表示当初签订协议并非是“销路”和价格原因,记者继续追问,就“不清楚了”。

  重罚之后,协议取消,原有原料采购能否迅速恢复正常?制药企业方面,正焦急地等待着该案件具体的“定性”和“处理”,“当然希望能够从原渠道直接正常供货,其中‘转手’越多,制药的成本就越高,最后的价格影响到老百姓。”老刘说。

【编辑:陈燕】

两家山东药企何以招致巨额罚单?

稿源: 解放日报 2011-11-15 17:20:36

  “近年来他们已经操作过好几个产品了”

  昨日,记者屡次联系山东顺通、山东华新两家医药贸易企业,但对方一听是记者,立即挂掉电话。

  记者还尝试联系辽宁宏达、丹东医创两家原料供应商,但数位接听电话的产品经理,都以“不清楚”为由拒绝了采访。

  多次尝试后,记者联系到复方利血平主要生产企业之一的相关负责人老刘(化名),“我们已经停产一个多月了。今天中午看到新闻,很高兴。但我们还在等待具体的通知,等待原料的正常供应。”

  老刘透露,生产复方利血平的4家最大企业,近月来都已被迫停产。“6月开始,我们就买不到原料药了,只能依靠库存的盐酸异丙嗪生产。”老刘说,“因为供货方的条件太过分了。”

  老刘告诉记者,在该企业的原供货商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停止供货之后,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与他们谈了“供货条件”——“两个选择,一是把原料药价格由每公斤178元升到2600元;二是要求监控我们的产量,每销售出一瓶复方利血平,他们‘提成’一元。”这样的条件任何制药企业都无法接受,于是干脆“不买了”。同时,几家制药企业联合向国家发改委反映了被迫停产的问题。

  经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查证,今年6月,山东顺通与辽宁宏达,山东华新与丹东医创,分别以高出市场价40%的价格,签订产品代理销售协议书。虽说是“分别”,但两份协议签订几乎是同步进行,内容一字不差,连标点符号都一样。而顺通和华新两家公司通过互相持股,实际上就是一家公司。据业内人士透露,生产、销售、使用原料药需要备案和获取药用批文等程序,厂家并不多,很容易被“垄断性操作”,盐酸异丙嗪已经不是山东顺通“操作”的第一个原料药,“近年来他们已经操作过好几个产品了”。

  “独家代理,价格当然他们说了算。”据某医药行业业内人士分析,“原料药生产企业销售产品原本就不容易,需要自己到下游企业推销,如果有其他企业愿意出高价,并保证‘销路畅通’,那让它‘独家代理’,何乐而不为呢?”记者昨日下午联系辽宁两家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数名经理和销售经理,想要探明当初签订协议的原因,几乎没人愿意接受采访,或挂断电话,或推辞有事,唯一愿意“说两句”的销售经理非常警惕,连连问记者:“调查这个是为什么?”并表示当初签订协议并非是“销路”和价格原因,记者继续追问,就“不清楚了”。

  重罚之后,协议取消,原有原料采购能否迅速恢复正常?制药企业方面,正焦急地等待着该案件具体的“定性”和“处理”,“当然希望能够从原渠道直接正常供货,其中‘转手’越多,制药的成本就越高,最后的价格影响到老百姓。”老刘说。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