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10月,我们党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从9月15日开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组织系列原创报道,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前瞻报道,欢迎广大专家、网友关注,并积极参与报道。
摘要: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回顾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主要有三大节点,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郭建宁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的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来象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建立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第四,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五,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稿源: 人民网 2011-10-11 15:34:13
编者按:
今年10月,我们党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从9月15日开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组织系列原创报道,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前瞻报道,欢迎广大专家、网友关注,并积极参与报道。
摘要: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回顾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主要有三大节点,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郭建宁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的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来象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建立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第四,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五,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