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伤不起的N重门
“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瓷器门”……故宫的境况可谓一地鸡毛,问题不断。难道这些都是偶然事件吗?
西安晚报刊发陈方评论说,从四年前的“星巴克门”,到今年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损坏门”,被掀开的一扇又一扇“门”留给故宫管理部门的,除了尴尬还是尴尬。遗憾的是,故宫方面似乎并未就此付出切实努力。比如,“失窃门”之后相关责任人并没有受到处理。故宫虽然被掀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但真正应该向公众打开的那扇监督的“门”还在紧紧关闭。但对故宫而言,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没有接受监督的勇气,但事实上也没有逃脱的幸运。
哀之而不鉴之,必然会重蹈覆辙,更何况故宫根本就没有“哀之”。知名时事评论员王石川也表示,一门接一门,门门不断,不知道故宫何时真正开启内部整顿之门?依稀记得,在前三“门”中,故宫管理者似乎并未受到问责,如果这一次继续逃脱问责,也许管理者就很难长记性,内部管理依然乱乱乱!试问,无数价值连城的国宝,交给这样的管理者,公众能放心吗?
法制日报刊发廖保平评论《故宫有文化更要懂管理》则指出,故宫在此前的多重“门”中已然是教训深刻了,换做“庙小”的公共管理部门,遇上这么多重“门”,“不死也掉层皮”。但是,故宫树大根深,如此多的教训仍难促其改变,表面上看是傲慢,其实是不能适应公民社会对公共管理部门“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需求,这种现状应尽快改变。
碎的不只是一个宋代盘子
今天的故宫不再是谁的私家花园,故宫的盘子其实也就是大家的盘子。盘子碎了,要是不能给公众及时交代,那可就真是对着公众在撒气使脸色了。故宫碎的不只是一个宋代的盘子,或也是现代社会应有的开放与文明。
知名时事评论员单士兵在华西都市报上撰文说,故宫曾经是皇权的象征,在今天,则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与文明的聚集地,是一个公共文化场域。故宫不应该被层层包裹在权力屏障下,否则的话,故宫就依旧不能真正属于公众。今天的故宫管理者的身份,不应该是依附于相关人事制度体系下的权力身份,而应真正转变为公共文化管理者,以公共身份来践行文化开放的使命。没有开放,文化就只能是一潭死水。故宫大门失去了文化钥匙,只依赖于权力之手推动,那么,这片领地成为私人会所,发生丢失藏品与摔碎文物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别让低级失误再撩拨公众的焦虑,重庆商报刊发了李劭强的评论,“真不明白,像故宫这样原本应该无可挑剔的单位,为何总会给人留下诟病的话柄。当公共部门和机构呈现低级失误时,公众感到的不仅是可笑,还有焦虑。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公众丧失了最后的耐心,开始以情绪化的态度面对低级失误的冲击。”
故宫伤不起的N重门:碎的不只是一个宋代盘子
稿源: 人民网 2011-08-01 16:29:35
故宫伤不起的N重门
“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瓷器门”……故宫的境况可谓一地鸡毛,问题不断。难道这些都是偶然事件吗?
西安晚报刊发陈方评论说,从四年前的“星巴克门”,到今年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损坏门”,被掀开的一扇又一扇“门”留给故宫管理部门的,除了尴尬还是尴尬。遗憾的是,故宫方面似乎并未就此付出切实努力。比如,“失窃门”之后相关责任人并没有受到处理。故宫虽然被掀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但真正应该向公众打开的那扇监督的“门”还在紧紧关闭。但对故宫而言,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没有接受监督的勇气,但事实上也没有逃脱的幸运。
哀之而不鉴之,必然会重蹈覆辙,更何况故宫根本就没有“哀之”。知名时事评论员王石川也表示,一门接一门,门门不断,不知道故宫何时真正开启内部整顿之门?依稀记得,在前三“门”中,故宫管理者似乎并未受到问责,如果这一次继续逃脱问责,也许管理者就很难长记性,内部管理依然乱乱乱!试问,无数价值连城的国宝,交给这样的管理者,公众能放心吗?
法制日报刊发廖保平评论《故宫有文化更要懂管理》则指出,故宫在此前的多重“门”中已然是教训深刻了,换做“庙小”的公共管理部门,遇上这么多重“门”,“不死也掉层皮”。但是,故宫树大根深,如此多的教训仍难促其改变,表面上看是傲慢,其实是不能适应公民社会对公共管理部门“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需求,这种现状应尽快改变。
碎的不只是一个宋代盘子
今天的故宫不再是谁的私家花园,故宫的盘子其实也就是大家的盘子。盘子碎了,要是不能给公众及时交代,那可就真是对着公众在撒气使脸色了。故宫碎的不只是一个宋代的盘子,或也是现代社会应有的开放与文明。
知名时事评论员单士兵在华西都市报上撰文说,故宫曾经是皇权的象征,在今天,则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与文明的聚集地,是一个公共文化场域。故宫不应该被层层包裹在权力屏障下,否则的话,故宫就依旧不能真正属于公众。今天的故宫管理者的身份,不应该是依附于相关人事制度体系下的权力身份,而应真正转变为公共文化管理者,以公共身份来践行文化开放的使命。没有开放,文化就只能是一潭死水。故宫大门失去了文化钥匙,只依赖于权力之手推动,那么,这片领地成为私人会所,发生丢失藏品与摔碎文物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别让低级失误再撩拨公众的焦虑,重庆商报刊发了李劭强的评论,“真不明白,像故宫这样原本应该无可挑剔的单位,为何总会给人留下诟病的话柄。当公共部门和机构呈现低级失误时,公众感到的不仅是可笑,还有焦虑。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公众丧失了最后的耐心,开始以情绪化的态度面对低级失误的冲击。”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