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通电全国,主张联合抗日、收复失地。 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此后,“八一”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34年2月,国民党在上海龙华杀害了左联的革命作家柔石、胡也频、白莽、李伟森、冯铿等五人,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本质。 1934年10月10日,由于国民党重兵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为军长兼政委。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基本武装力量。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2月9日爆发的“一二•九”运动获得了全国人民热烈的支持和声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并撰写了《红星照耀着中国》一书,英文版于1937年面世,1938年中译本《西行漫记》在国内发行。该书第一次向外界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在世界和中国国内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从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并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长征精神。 1936年11月23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史良等七人,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入狱,时称“七君子事件”。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937年7、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宛平县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爆发,“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边区辖26个县,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9月23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灭敌人的一个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37年9、10月间,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37年10月初,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成立,朱镜我为书记。自此,中断5年之久的中共宁波地方组织重新建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杀害三十余万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一起滔天罪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波党组织输送和培养了王嘉谟、张秋人、卓兰芳、龙大道和徐英等五名浙江省委书记(代理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