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三地争夺诸葛亮故里 被指15亿建仿古建筑大集合
稿源: 北京晨报  | 2011-04-19 10:13:44

该认哪里作故乡呢?

  山东省、临沂市以及沂南县等三级政府官员携手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5月15日至17日将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据介绍,沂南县借助“诸葛亮故里”的文化带动效应,去年以来,总投资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今年投资1.8亿元建设诸葛亮城。

  “15亿、1.8亿”这两个数字,把舆论关注的焦点再度引向名人故里争夺战。据说,诸葛亮有三个故里:一个是“童年故里”,山东临沂;一个是“躬耕故里”,河南南阳;另一个是“卧龙故里”,湖北襄阳。为此,湖北的襄樊市特意更名为襄阳;南阳政府也不甘示弱,预算花9亿修复当年孔明先生的茅庐。投资数额越来越惊人令人迷惑:难道真是为了证明这是一场各方输不起的争夺?

  反对

  仿古建筑大集合

  能有多少文化

  河南南阳与湖北襄樊一直在争夺“诸葛亮躬耕地”,争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襄樊更是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襄阳”,以表明自己才是“正版”。由于历史记载的模糊,这两个地方的争夺实际上已经持续了数百年,以后,恐怕还要争夺下去。与这两个地方不同的是,由于史书的记载比较明确《三国志》上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阳都,就是现在山东临沂的沂南县所以临沂沂南宣称自己那里是诸葛亮的出生地,就没有人跟它争。

  但是,史书上写到诸葛亮的时候,是从他跟随叔父离开阳都之后开始的,对于他的童年生活,并无只言片语。那么,这个出生地,除了在史书里被记下一笔之外,跟诸葛亮之间还有过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也就不得而知了。即使有,有必要花费15亿去打造吗?有必要花费1.8个亿去凭空建设一座“诸葛亮城”吗?即使打造出来,也不过是一座仿古建筑的大集合而已,能有多少文化的意味呢?

  文化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沉淀出来的。文化的沉淀绝非一日之功,甚至也不是一代人之功,而是需要几代几十代人的积淀。但是,急功近利的地方政府,谁能等得了那么久?综观近些年“名人故居”之争,争来争去,都逃不过一个“利”字,大拆大建,都是缘于官员的“政绩”冲动。硬生生打造出来的“文化”和“故里”,能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未来会不会不仅带不来收益,反而成为当地百姓的负担,也是一个未知数。老百姓最需要的是把日子过好,这么多钱投向民生该多好?至于“名人故里”,有遗迹的,就把它保护好,没有的,何必硬生生地造一个出来呢?15亿,如果全部投向教育,说不定还能培养出一个现代诸葛亮来,可惜现在却都被换成了钢筋水泥。

  张楠之

  理解

  打造名人故里没错

  如何包装才是关键

  对地方政府打造诸葛亮故里,修建诸葛亮城,提出质疑可以,但是不必上纲上线,一味反对。事实上,不仅是山东沂南县,好多地方都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千方百计挖掘人文、旅游资源的事。与孙悟空这样的虚拟名人相比,诸葛亮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与某些地方争夺名人故里不同的是,诸葛亮的出生地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诸葛亮城也是真实的文物,并不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划定的“名人故里”炒作红线之内。打造名人故里,对历史文物进行修葺本身没错。如果没有历史上的修建、维护,诸葛亮故里恐怕只能从历史故事中寻找意象了。

  诸葛亮故里不是不能包装,如何包装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包装“诸葛亮故里”之前,有这么几件事要做。第一就是充分论证包装“诸葛亮故里”的必要性与包装方案的合理性。测算包装名人故里以后的旅游效益与社会效益,看看砸下真金白银能否获得合理回报。第二,广泛征求并尊重民众意见,特别是当地百姓意见,看看民意价值取向到底如何。第三,就是建设程序与建设资金合法性的问题。在保证民生投入与公共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打造诸葛亮故里,从项目立项到资金预算都要经过人大审核、同意。不能由少数领导与一、两个部门拍脑袋决策。

  如果有关部门真正尊重了民意,理清了“诸葛亮故里”包装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果打造诸葛亮故里,真能提升地方形象,增加旅游收入,为当地百姓带来福祉,我看舆论不妨给予理解与宽容。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孙研】

三地争夺诸葛亮故里 被指15亿建仿古建筑大集合

稿源: 北京晨报 2011-04-19 10:13:44

该认哪里作故乡呢?

  山东省、临沂市以及沂南县等三级政府官员携手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5月15日至17日将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据介绍,沂南县借助“诸葛亮故里”的文化带动效应,去年以来,总投资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今年投资1.8亿元建设诸葛亮城。

  “15亿、1.8亿”这两个数字,把舆论关注的焦点再度引向名人故里争夺战。据说,诸葛亮有三个故里:一个是“童年故里”,山东临沂;一个是“躬耕故里”,河南南阳;另一个是“卧龙故里”,湖北襄阳。为此,湖北的襄樊市特意更名为襄阳;南阳政府也不甘示弱,预算花9亿修复当年孔明先生的茅庐。投资数额越来越惊人令人迷惑:难道真是为了证明这是一场各方输不起的争夺?

  反对

  仿古建筑大集合

  能有多少文化

  河南南阳与湖北襄樊一直在争夺“诸葛亮躬耕地”,争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襄樊更是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襄阳”,以表明自己才是“正版”。由于历史记载的模糊,这两个地方的争夺实际上已经持续了数百年,以后,恐怕还要争夺下去。与这两个地方不同的是,由于史书的记载比较明确《三国志》上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阳都,就是现在山东临沂的沂南县所以临沂沂南宣称自己那里是诸葛亮的出生地,就没有人跟它争。

  但是,史书上写到诸葛亮的时候,是从他跟随叔父离开阳都之后开始的,对于他的童年生活,并无只言片语。那么,这个出生地,除了在史书里被记下一笔之外,跟诸葛亮之间还有过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也就不得而知了。即使有,有必要花费15亿去打造吗?有必要花费1.8个亿去凭空建设一座“诸葛亮城”吗?即使打造出来,也不过是一座仿古建筑的大集合而已,能有多少文化的意味呢?

  文化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沉淀出来的。文化的沉淀绝非一日之功,甚至也不是一代人之功,而是需要几代几十代人的积淀。但是,急功近利的地方政府,谁能等得了那么久?综观近些年“名人故居”之争,争来争去,都逃不过一个“利”字,大拆大建,都是缘于官员的“政绩”冲动。硬生生打造出来的“文化”和“故里”,能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未来会不会不仅带不来收益,反而成为当地百姓的负担,也是一个未知数。老百姓最需要的是把日子过好,这么多钱投向民生该多好?至于“名人故里”,有遗迹的,就把它保护好,没有的,何必硬生生地造一个出来呢?15亿,如果全部投向教育,说不定还能培养出一个现代诸葛亮来,可惜现在却都被换成了钢筋水泥。

  张楠之

  理解

  打造名人故里没错

  如何包装才是关键

  对地方政府打造诸葛亮故里,修建诸葛亮城,提出质疑可以,但是不必上纲上线,一味反对。事实上,不仅是山东沂南县,好多地方都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千方百计挖掘人文、旅游资源的事。与孙悟空这样的虚拟名人相比,诸葛亮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与某些地方争夺名人故里不同的是,诸葛亮的出生地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诸葛亮城也是真实的文物,并不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划定的“名人故里”炒作红线之内。打造名人故里,对历史文物进行修葺本身没错。如果没有历史上的修建、维护,诸葛亮故里恐怕只能从历史故事中寻找意象了。

  诸葛亮故里不是不能包装,如何包装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包装“诸葛亮故里”之前,有这么几件事要做。第一就是充分论证包装“诸葛亮故里”的必要性与包装方案的合理性。测算包装名人故里以后的旅游效益与社会效益,看看砸下真金白银能否获得合理回报。第二,广泛征求并尊重民众意见,特别是当地百姓意见,看看民意价值取向到底如何。第三,就是建设程序与建设资金合法性的问题。在保证民生投入与公共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打造诸葛亮故里,从项目立项到资金预算都要经过人大审核、同意。不能由少数领导与一、两个部门拍脑袋决策。

  如果有关部门真正尊重了民意,理清了“诸葛亮故里”包装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果打造诸葛亮故里,真能提升地方形象,增加旅游收入,为当地百姓带来福祉,我看舆论不妨给予理解与宽容。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孙研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