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高峰,京城严重拥堵的道路数量能达到数十条。图为记者在今年10月11日拍摄的北二环早高峰路况。本报记者 孙戉摄
本市将以中心城为重点,依托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网、公交专用道、大容量快速公交和常规地面公交线路,完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地面公交中心站和首末站三级换乘体系,构建公交快速通勤网络。
2011年底前,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建成,完善朝阳路、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的道路设施条件,实现与其他车辆的物理隔离;加快建设广渠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重点在三环路等快速路、主干道及拥堵路段增加施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在公交港湾或公交线路集中的站点,根据实际需要施划公交专用道,方便公共电汽车进出站。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
2、新添袖珍公交线
在进出市区高峰客流集中的道路和长安街、三环路等主要道路上,有关部门合理调配低峰运力,减少低峰运营车次,提高道路、车辆的使用效率。新增新能源公共电汽车2100辆。
同时,本市将增设小区延伸和区域袖珍线路。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步完善和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市郊地面公交线网,分期分批将9字头地面公交线路在三环路或四环路外实现与轨道交通线路、市区地面公交线路的有效衔接。
3、建成九个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本市将建成四惠、宋家庄、苹果园、北苑北、望京等9个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成后沙峪、温泉、北七家等5处公交中心站,西红门、天宫院等25个首末站,2处保养场和2处充电站;永久地面公交场站建设力争实现70%以上。
对10个线路多、客流量大的区域公交专用换乘设施进行改造,2011年实施公主坟、六里桥北里、大北窑、新发地桥北等四个地区换乘设施和40处公交港湾改造。
停车 停车场实施特许经营
1、中心城增5万个公共停车位
本市将在中心城建设5万个以上公共停车位,落实已规划的公共停车场用地并加快建设,将四环路以内的公共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范畴,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实行特许经营。开工建设解放军总医院、同仁医院和北京医院、人民医院等医院停车楼(库)。
2、二十万个基本停车位将建
本市还将建设20万个基本停车位,由城区政府负责,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增加停车设施,因地制宜建设简易式、机械式停车库。全面排查清退私自改作他用的停车场(库),并利用体育文化设施、绿地等建设地下停车场,增加基本停车位供给,缓解停车难。鼓励社会投资建设经营性停车设施。
3、驻车换乘停车位增3万个
政府投资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实行低收费政策。随轨道交通新线同步规划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四环路外站点逐步增加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停车位达3万个以上。
绿色出行 公共自行车将达5万辆
1、200余个自行车租赁点试运营
本市启动地铁4号线、5号线和八通线公共自行车试点,先期投入200余个站点、1万辆左右自行车,方便短途出行和公交接驳。在CBD等重点地区、重点大街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示范区。
在新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骨干线路的主要站点和枢纽站增设自行车停车设施。2012年底前,在地铁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西郊线等轨道交通线路沿线站点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场。“十二五”期间建成1000个站点、5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2、班车校车将上岗
本市积极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和鼓励单位开行班车。逐步解决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问题,缓解早晚高峰时段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减少上下班小客车出行。
3、提倡弹性工作制
本市将加强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集中智慧,解决交通拥堵难题。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和环保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现代交通意识,引导交通消费方式的转变。通过开展“公交周”、“无车日”、“少开车”等活动,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电视电话会议和弹性工作制将被推广。市、区属各级党政机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效率,减少交通出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错峰出行。
本市行政机关公务车零增长
1、本市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在此基础上,在一段时期内,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
2、重点路段必要时限时单双号
本市将继续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和黄标车限行规定,加强外埠进京车辆管理,有效减少中心城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必要时,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
3、重点区域研究收取拥堵费
本市将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差别化原则,进一步调整停车收费标准。三环路以内及其以外的重点区域为一类地区,五环路以内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区域为二类地区,五环路以外区域为三类地区,路侧停车、路外露天停车、停车楼(库)停车价格实行阶梯价格,居住区及夜间停车收费价格原则保持不变。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本报记者 刘冕
背景
“十一五”公交出行比例提升1成
小汽车快速增长同时, “十一五”期间,北京治堵也有新成效。5年间,本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市级交通投资预计达2500亿元,比“十五”期间投资增加了1450亿元,有力支撑了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公益性定位和低票价政策,全面推进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与管理改革等措施逐步实施,2010年底,本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336公里,比“十五”末增加运营里程222公里;通过缩短发车间隔,既有线路提高运能50%;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03条。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从2005年的1200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2000万人次,公交出行比例由29.8%增加到40.1%;
在机动车由258万辆增加到目前472万辆的过程中,交通需求管理初见成效。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错时上下班制度、差别化停车收费试点和全天候禁止黄标车进入中心城行驶,并淘汰黄标车14.6万辆,路网交通运行基本正常。今年9月路网平均速度为20.6公里/小时,较2007年同期提高了1.6公里/小时。
本报记者 刘冕
北京治理交通拥堵征求市民意见 不再增加公务车
稿源: 北京日报 2010-12-13 13:14:41
每天早晚高峰,京城严重拥堵的道路数量能达到数十条。图为记者在今年10月11日拍摄的北二环早高峰路况。本报记者 孙戉摄
本市将以中心城为重点,依托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网、公交专用道、大容量快速公交和常规地面公交线路,完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地面公交中心站和首末站三级换乘体系,构建公交快速通勤网络。
2011年底前,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建成,完善朝阳路、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的道路设施条件,实现与其他车辆的物理隔离;加快建设广渠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重点在三环路等快速路、主干道及拥堵路段增加施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在公交港湾或公交线路集中的站点,根据实际需要施划公交专用道,方便公共电汽车进出站。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
2、新添袖珍公交线
在进出市区高峰客流集中的道路和长安街、三环路等主要道路上,有关部门合理调配低峰运力,减少低峰运营车次,提高道路、车辆的使用效率。新增新能源公共电汽车2100辆。
同时,本市将增设小区延伸和区域袖珍线路。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步完善和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市郊地面公交线网,分期分批将9字头地面公交线路在三环路或四环路外实现与轨道交通线路、市区地面公交线路的有效衔接。
3、建成九个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本市将建成四惠、宋家庄、苹果园、北苑北、望京等9个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成后沙峪、温泉、北七家等5处公交中心站,西红门、天宫院等25个首末站,2处保养场和2处充电站;永久地面公交场站建设力争实现70%以上。
对10个线路多、客流量大的区域公交专用换乘设施进行改造,2011年实施公主坟、六里桥北里、大北窑、新发地桥北等四个地区换乘设施和40处公交港湾改造。
停车 停车场实施特许经营
1、中心城增5万个公共停车位
本市将在中心城建设5万个以上公共停车位,落实已规划的公共停车场用地并加快建设,将四环路以内的公共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范畴,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实行特许经营。开工建设解放军总医院、同仁医院和北京医院、人民医院等医院停车楼(库)。
2、二十万个基本停车位将建
本市还将建设20万个基本停车位,由城区政府负责,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增加停车设施,因地制宜建设简易式、机械式停车库。全面排查清退私自改作他用的停车场(库),并利用体育文化设施、绿地等建设地下停车场,增加基本停车位供给,缓解停车难。鼓励社会投资建设经营性停车设施。
3、驻车换乘停车位增3万个
政府投资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实行低收费政策。随轨道交通新线同步规划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四环路外站点逐步增加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停车位达3万个以上。
绿色出行 公共自行车将达5万辆
1、200余个自行车租赁点试运营
本市启动地铁4号线、5号线和八通线公共自行车试点,先期投入200余个站点、1万辆左右自行车,方便短途出行和公交接驳。在CBD等重点地区、重点大街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示范区。
在新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骨干线路的主要站点和枢纽站增设自行车停车设施。2012年底前,在地铁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西郊线等轨道交通线路沿线站点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场。“十二五”期间建成1000个站点、5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2、班车校车将上岗
本市积极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和鼓励单位开行班车。逐步解决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问题,缓解早晚高峰时段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减少上下班小客车出行。
3、提倡弹性工作制
本市将加强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集中智慧,解决交通拥堵难题。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和环保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现代交通意识,引导交通消费方式的转变。通过开展“公交周”、“无车日”、“少开车”等活动,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电视电话会议和弹性工作制将被推广。市、区属各级党政机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效率,减少交通出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错峰出行。
本市行政机关公务车零增长
1、本市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在此基础上,在一段时期内,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
2、重点路段必要时限时单双号
本市将继续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和黄标车限行规定,加强外埠进京车辆管理,有效减少中心城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必要时,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
3、重点区域研究收取拥堵费
本市将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差别化原则,进一步调整停车收费标准。三环路以内及其以外的重点区域为一类地区,五环路以内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区域为二类地区,五环路以外区域为三类地区,路侧停车、路外露天停车、停车楼(库)停车价格实行阶梯价格,居住区及夜间停车收费价格原则保持不变。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本报记者 刘冕
背景
“十一五”公交出行比例提升1成
小汽车快速增长同时, “十一五”期间,北京治堵也有新成效。5年间,本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市级交通投资预计达2500亿元,比“十五”期间投资增加了1450亿元,有力支撑了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公益性定位和低票价政策,全面推进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与管理改革等措施逐步实施,2010年底,本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336公里,比“十五”末增加运营里程222公里;通过缩短发车间隔,既有线路提高运能50%;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03条。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从2005年的1200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2000万人次,公交出行比例由29.8%增加到40.1%;
在机动车由258万辆增加到目前472万辆的过程中,交通需求管理初见成效。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错时上下班制度、差别化停车收费试点和全天候禁止黄标车进入中心城行驶,并淘汰黄标车14.6万辆,路网交通运行基本正常。今年9月路网平均速度为20.6公里/小时,较2007年同期提高了1.6公里/小时。
本报记者 刘冕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