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钱伟长因九一八事变弃文从理 想走科学救国路
稿源: 央视网  | 2010-07-30 15:18:30

钱伟长

  1931年的9月,中国正处于九一八风暴前的一个星期。这时钱伟长在江苏老家做好了准备,即将赶赴北京的清华大学。这一年钱伟长十八岁,当时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穿得体面一些去北京。

  钱伟长:我去的时候,我家里没钱。我那时候长袍都没有了。我去找我母亲,母亲没办法,我没长袍。

  记者:那时候穿长袍上学很有体面?

  钱伟长:上学都是穿长袍。结果她都找我的婶母,我婶母是会裁衣服的,她正好这里有客裁,要求我给他做衣服,有料子,她说先拿这个做了再说,我穿的我婶母给别人做的衣服来的。别人比我高,所以折了一个褶,做好了,围着腰的。

  记者:缩短一点?

  钱伟长:做缩短一点,穿这个到了北京的。

  当时钱伟长从老家去北京走的就是这条水路,家境贫困的他曾经常在这里摸鱼捉虾,采摘野菜,以补家中食物的不足,这种艰苦的生活,使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当他来到清华的时候,他才发现,他的身高竟然创下了一个记录。

  钱伟长: 去了以后,先是体格检查,清华是这样,量量身高,量量体重,量量握力,最后要跑,在操场转四个圈,转一个圈400米,完了就完了。那个量尺寸,他是说洋文的,马约翰,说洋文的。他量体高时说 out of scale。

  记者:out of scale。

  钱伟长:后来有人告诉我,不合格。

  记者:不够尺寸。

  钱伟长:不够尺寸,因为这个尺寸在1米50。我是1米49

  记者:还差一点,

  钱伟长:还差一点。

  记者:你当时是这些学生里头,最矮的一个。

  钱伟长:对,后来他让跑了一圈。我以为体格不合格也不行,我就拼命跑,我是农村出来的,田埂上跑惯了。我撒开脚丫子跑,跑四百米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当场就躺下了。

  记者:当场就躺下了。

  钱伟长:当时喘气喘得,躺下了。

  记者:实际上当时您的身体很不好,

  钱伟长:很不好。

  记者:但是您又怕这个身高不够他不要您。

  钱伟长:所以拼命。

  记者:所以拼命跑,后来这个马约翰老师后来看到你,这样子。

  钱伟长:这个人好,很能拼命,他是一句话能拼命好,

  记者:就因为这个要你。

  钱伟长:我就算合格了。这是一个笑话。

  记者:但这个笑话,很体现了你的这种劲头,这种精神。

  当时能进清华学堂,对于贫家用子弟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钱伟长是幸亏有四叔的支持,才有了深造的机会,他的四叔,就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仅有初中毕业的他,依靠刻苦自学,在学术上卓有成就,一生的著作多达76部,是我国最富盛名的国学大师。而在钱伟长来到清华之前,钱穆就已经名震史学界,并被燕京大学和后来的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钱伟长:胡适之在北大,说这个现在你们讲历史,讲断代史不行,要讲通史。这样全北京没有人答应,因为过去都讲断代史。

  记者:没有人讲过通史。

  钱伟长:那么后来我叔父也厉害的,就是我行,我先过来讲,因为他二十四史是能背的。他是礼拜三下午讲,钱穆是礼拜四上午讲的。这两个老师,各开各的课,就在红楼底下,30个人听,只有30个人听。因为这样听的人就传,就是钱穆怎么讲,胡适之是怎么讲。两个人意见不同。后来搬到100人的教室,最后搬到北大礼堂,听到300坐满了。窗户都是人,他是这样,钱穆历史熟,史料熟,胡适之道理是对,道理应该是这样,但是他史料不够。

  就在钱伟长决定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 1931年的9月18号,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时间,全国青年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支持抗日。钱伟长当天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他决定弃文从理。

  钱伟长:那么我听了以后就火了,年轻嘛。我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玩意儿,我要学飞机大炮,所以我坚决要进学物理系。物理系主任是吴有训,他怎么也不肯。

  记者:你说物理才考了5分,

  钱伟长:我这物理是一塌糊涂,5分考的。

  记者:所以他不让你进物理系是有道理的。

  钱伟长:有人告诉我,说你跟那个系主任泡。

  记者:软磨硬泡。

  钱伟长:天天去。

  记者:你怎么泡的呢?

  钱伟长:让他办公,办公你就去,他一到你就跟他说,我要进物理系,我天天这样,跑了一个礼拜,他办公都没法儿办。他因为8点钟,大学…8点去上课,他请领导,我6点都到了

  记者:等着他。

  `

  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面对这些学生,系主任吴有训十分为难。

  钱伟长:后来他没办法,他说这样,你那么坚决,可以。可要有一个限制,因为现在想进物理系太多了。所以他得限制人家,说一年这三门课,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要能考70分,先让你试读。

  记者:能考70分才收你。

  钱伟长:那么我当然要答应了,先学了再说。对不对。

  记者:但是当时有没有担心过,您长处在文史方面,如果你放弃了长处,去学一个自己只考了5分的物理,那将来一旦学不好。

  钱伟长:我这些都没有考虑。

  记者:可是当时您的家庭支持你上大学,是因为希望你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将来能够很好地养家。

  钱伟长:我脑子里,我反正是20岁,我将来造坦克,就是这样的思想。其实学了也不一定能造。

  记者:就自己下了这么一个决心。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即将在上海登船,赴加拿大留学。在出发前,四叔特地从苏州赶来上海,为他送行,钱伟长告诉四叔,他出国绝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和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钱伟长回忆说,当时大家在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

  194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研究生的身影,而到校的第一天钱伟长就发现,他和导师辛吉都在不约而同地,研究同一个课题,于是他们立即合作,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随即论文寄到了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手中,并发表在他六十岁的祝寿文集里。

  钱伟长:为什么我在美国有名,就是因为这篇文章。

  记者:就是因为这篇文章。

  钱伟长:那时非常有名的,爱因斯坦看见了,他也有一篇的,一共有24篇,我跟我导师辛集是合写的一篇,他们都晓得。发表的文章,有好多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是,还有冯诺尔门,那时候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院长,普林斯顿大学,本身就很有名。那么他看见我这篇文章了,他看见我提这个,他说好,我这一辈子,就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他研究相对论是在1905年发表相对论第二篇文章,从那发表之后,相对论起了很大作用,人们说他第一个科学家,而且得了诺贝尔奖金的。他说我一直睡不了觉,一直在研究,好像我这个还不对,还有东西没弄清楚。他说我弄清楚了。

  钱伟长,在留学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竟跻身于国际科学大师之列,这让他从此竖立了自信,同时这位论文集中惟一的青年学生,也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两年后,在他的欢迎下,钱伟长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跟随冯卡门作博士后。之后,他又进入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研究室工作,在导师的引领下,钱伟长非常重视科学实验,不辞劳苦地奔走于研究室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和导弹试验,并且从中深入地进行了理论研究,撰写出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然而,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从国内传来了中国取得抗日胜利的消息,1946年,钱伟长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回国!

  1946年,钱伟长怀着出国前立下的誓言,回到了阔别六年的清华大学,担任了机械系的一名教授。同时他还在其它三所大学里兼职任教,几乎包下了这些学校物理系中所有的基础课程。

  钱伟长:一个礼拜讲十几次,谁也没上这么多,一般教授一个礼拜上六堂课,我讲17堂课。我没有怨言。我是想回家,培养更好的学生,我觉得从前的学校都不行。

  但在那个时期,教师的日子十分清苦,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钱伟长竟不得不靠,向同事借钱度日。1948年,钱学森归国探亲,在看到了钱伟长的生活窘状后,建议他全家移居美国。

  钱伟长:他看我很可怜,说这样吧,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就是美国的JPL,还希望我回去。

  记者:当时您想回去吗?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崔燕】

钱伟长因九一八事变弃文从理 想走科学救国路

稿源: 央视网 2010-07-30 15:18:30

钱伟长

  1931年的9月,中国正处于九一八风暴前的一个星期。这时钱伟长在江苏老家做好了准备,即将赶赴北京的清华大学。这一年钱伟长十八岁,当时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穿得体面一些去北京。

  钱伟长:我去的时候,我家里没钱。我那时候长袍都没有了。我去找我母亲,母亲没办法,我没长袍。

  记者:那时候穿长袍上学很有体面?

  钱伟长:上学都是穿长袍。结果她都找我的婶母,我婶母是会裁衣服的,她正好这里有客裁,要求我给他做衣服,有料子,她说先拿这个做了再说,我穿的我婶母给别人做的衣服来的。别人比我高,所以折了一个褶,做好了,围着腰的。

  记者:缩短一点?

  钱伟长:做缩短一点,穿这个到了北京的。

  当时钱伟长从老家去北京走的就是这条水路,家境贫困的他曾经常在这里摸鱼捉虾,采摘野菜,以补家中食物的不足,这种艰苦的生活,使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当他来到清华的时候,他才发现,他的身高竟然创下了一个记录。

  钱伟长: 去了以后,先是体格检查,清华是这样,量量身高,量量体重,量量握力,最后要跑,在操场转四个圈,转一个圈400米,完了就完了。那个量尺寸,他是说洋文的,马约翰,说洋文的。他量体高时说 out of scale。

  记者:out of scale。

  钱伟长:后来有人告诉我,不合格。

  记者:不够尺寸。

  钱伟长:不够尺寸,因为这个尺寸在1米50。我是1米49

  记者:还差一点,

  钱伟长:还差一点。

  记者:你当时是这些学生里头,最矮的一个。

  钱伟长:对,后来他让跑了一圈。我以为体格不合格也不行,我就拼命跑,我是农村出来的,田埂上跑惯了。我撒开脚丫子跑,跑四百米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当场就躺下了。

  记者:当场就躺下了。

  钱伟长:当时喘气喘得,躺下了。

  记者:实际上当时您的身体很不好,

  钱伟长:很不好。

  记者:但是您又怕这个身高不够他不要您。

  钱伟长:所以拼命。

  记者:所以拼命跑,后来这个马约翰老师后来看到你,这样子。

  钱伟长:这个人好,很能拼命,他是一句话能拼命好,

  记者:就因为这个要你。

  钱伟长:我就算合格了。这是一个笑话。

  记者:但这个笑话,很体现了你的这种劲头,这种精神。

  当时能进清华学堂,对于贫家用子弟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钱伟长是幸亏有四叔的支持,才有了深造的机会,他的四叔,就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仅有初中毕业的他,依靠刻苦自学,在学术上卓有成就,一生的著作多达76部,是我国最富盛名的国学大师。而在钱伟长来到清华之前,钱穆就已经名震史学界,并被燕京大学和后来的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钱伟长:胡适之在北大,说这个现在你们讲历史,讲断代史不行,要讲通史。这样全北京没有人答应,因为过去都讲断代史。

  记者:没有人讲过通史。

  钱伟长:那么后来我叔父也厉害的,就是我行,我先过来讲,因为他二十四史是能背的。他是礼拜三下午讲,钱穆是礼拜四上午讲的。这两个老师,各开各的课,就在红楼底下,30个人听,只有30个人听。因为这样听的人就传,就是钱穆怎么讲,胡适之是怎么讲。两个人意见不同。后来搬到100人的教室,最后搬到北大礼堂,听到300坐满了。窗户都是人,他是这样,钱穆历史熟,史料熟,胡适之道理是对,道理应该是这样,但是他史料不够。

  就在钱伟长决定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 1931年的9月18号,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时间,全国青年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支持抗日。钱伟长当天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他决定弃文从理。

  钱伟长:那么我听了以后就火了,年轻嘛。我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玩意儿,我要学飞机大炮,所以我坚决要进学物理系。物理系主任是吴有训,他怎么也不肯。

  记者:你说物理才考了5分,

  钱伟长:我这物理是一塌糊涂,5分考的。

  记者:所以他不让你进物理系是有道理的。

  钱伟长:有人告诉我,说你跟那个系主任泡。

  记者:软磨硬泡。

  钱伟长:天天去。

  记者:你怎么泡的呢?

  钱伟长:让他办公,办公你就去,他一到你就跟他说,我要进物理系,我天天这样,跑了一个礼拜,他办公都没法儿办。他因为8点钟,大学…8点去上课,他请领导,我6点都到了

  记者:等着他。

  `

  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面对这些学生,系主任吴有训十分为难。

  钱伟长:后来他没办法,他说这样,你那么坚决,可以。可要有一个限制,因为现在想进物理系太多了。所以他得限制人家,说一年这三门课,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要能考70分,先让你试读。

  记者:能考70分才收你。

  钱伟长:那么我当然要答应了,先学了再说。对不对。

  记者:但是当时有没有担心过,您长处在文史方面,如果你放弃了长处,去学一个自己只考了5分的物理,那将来一旦学不好。

  钱伟长:我这些都没有考虑。

  记者:可是当时您的家庭支持你上大学,是因为希望你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将来能够很好地养家。

  钱伟长:我脑子里,我反正是20岁,我将来造坦克,就是这样的思想。其实学了也不一定能造。

  记者:就自己下了这么一个决心。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即将在上海登船,赴加拿大留学。在出发前,四叔特地从苏州赶来上海,为他送行,钱伟长告诉四叔,他出国绝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和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钱伟长回忆说,当时大家在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

  194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研究生的身影,而到校的第一天钱伟长就发现,他和导师辛吉都在不约而同地,研究同一个课题,于是他们立即合作,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随即论文寄到了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手中,并发表在他六十岁的祝寿文集里。

  钱伟长:为什么我在美国有名,就是因为这篇文章。

  记者:就是因为这篇文章。

  钱伟长:那时非常有名的,爱因斯坦看见了,他也有一篇的,一共有24篇,我跟我导师辛集是合写的一篇,他们都晓得。发表的文章,有好多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是,还有冯诺尔门,那时候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院长,普林斯顿大学,本身就很有名。那么他看见我这篇文章了,他看见我提这个,他说好,我这一辈子,就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他研究相对论是在1905年发表相对论第二篇文章,从那发表之后,相对论起了很大作用,人们说他第一个科学家,而且得了诺贝尔奖金的。他说我一直睡不了觉,一直在研究,好像我这个还不对,还有东西没弄清楚。他说我弄清楚了。

  钱伟长,在留学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竟跻身于国际科学大师之列,这让他从此竖立了自信,同时这位论文集中惟一的青年学生,也引起了冯卡门教授的注意,两年后,在他的欢迎下,钱伟长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跟随冯卡门作博士后。之后,他又进入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研究室工作,在导师的引领下,钱伟长非常重视科学实验,不辞劳苦地奔走于研究室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和导弹试验,并且从中深入地进行了理论研究,撰写出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然而,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从国内传来了中国取得抗日胜利的消息,1946年,钱伟长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回国!

  1946年,钱伟长怀着出国前立下的誓言,回到了阔别六年的清华大学,担任了机械系的一名教授。同时他还在其它三所大学里兼职任教,几乎包下了这些学校物理系中所有的基础课程。

  钱伟长:一个礼拜讲十几次,谁也没上这么多,一般教授一个礼拜上六堂课,我讲17堂课。我没有怨言。我是想回家,培养更好的学生,我觉得从前的学校都不行。

  但在那个时期,教师的日子十分清苦,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钱伟长竟不得不靠,向同事借钱度日。1948年,钱学森归国探亲,在看到了钱伟长的生活窘状后,建议他全家移居美国。

  钱伟长:他看我很可怜,说这样吧,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就是美国的JPL,还希望我回去。

  记者:当时您想回去吗?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崔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