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布局图 |
二、规划布局
围绕目标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宁波杭州湾新区将规划布局五大功能板块。
生态湿地板块,重点布局湿地休闲公园、疗养度假中心、户外拓展运动基地及科普教育基地,远期预留国际总部园。
区域服务板块,重点布局浙商民企总部基地、金融机构区域总部、赛事体育场馆、主题运动公园、国际会议中心和研发设计岛,成为国际大中型会议、国家级体育赛事举办地及高端人才创业基地。
新都市板块,重点布局城市商务区和高品质生活区,形成区域行政、商业、教育、休闲等公共服务核心区。
先进制造业板块,重点布局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试验区、国际汽车城、新交通装备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及无水港物流中心,形成若干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
生态农业板块,重点发展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生态农庄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成为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区。着眼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在交通设施方面,加快建设沿海北线高速公路、杭甬客运专线,规划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宁波城区到新区的轻轨交通,形成内连宁波都市区、外接浙中、浙西南和长三角的综合交通网络。在市政设施方面,加快推进给排水、垃圾处理、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承载能力。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构筑配套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高起点开展城市规划。把环境景观作为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建设,突出“理水成网、筑湖成城、塑塘成廊”城市设计主题,科学组织区内产业、商务、生态、人居、公共设施等功能,形成“一心、三片、两廊”空间结构和“一核、两带、三轴、四片、五点”景观结构,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城市形象。
三、2010年开发建设工作思路
(一)2010年开发建设工作思路。2010年是宁波杭州湾新区正式挂牌后,新体制确立运转的第一年,是在新平台上发展的起步之年。今年新区工作总体思路为:强规划、重招商、扩宣传、建基础、提效益,推进新区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强规划,在完善规划体系上谋求重点突破。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把完善规划体系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加以全面突破。按照“战略高度、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及“五规合一”的要求,全面开展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湿地保护区、城市公共廊道、汽车产业城等若干个特色功能区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工作,同步推进区域交通、水资源、电力、围涂等专项规划,力争完成一批重大规划的编制和修订。
重招商,在大企业大项目引进上谋求重点突破。突出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围绕产业定位,明确招商主攻方向,重点加强对美、德、日、韩、新和港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积极推进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创新招商策略,加强前期市场调研,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力争在汽车整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招商方面有根本性突破。
扩宣传,在提升新区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上谋求重点突破。把2010年作为杭州湾新区的对外宣传年、形象策划年。全力做好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商务宣传策划工作,开展大规模、高密度的系列宣传活动,扩大新区影响。精心策划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主题论坛,着力打造新区特色论坛品牌。全面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平台、门户网站、机场和高速公路广告等各类宣传平台建设,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立体的宣传格局。建基础,在建设一流品质城市上谋求重点突破。坚持大投入、大建设,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加强城市绿化景观建设,按照“理水成网、塑塘成廊、筑湖成城”设计理念,高水准开展一批重点廊道、区块和出入口节点的景观设计,启动重点建设板块挖湖造景,基本完成工业区块35平方公里建成区道路绿化,全面启动服务业板块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着力营造城市的新亮点、新特色。加强道路框架建设,推进开发建设“西进北扩”。加强城市公共配套和生产生活配套项目建设,加快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批生活居住、购物、娱乐休闲等项目建设,抓好休闲综合体、邻里生活中心等一批重点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强围涂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建设,加快启动建塘江围涂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
提效益,在提高开发建设水平上谋求重点突破。围绕提高投入产出水平和综合开发效益,创新开发模式,努力构建起良性的、可持续开发的保障机制。按照高端化、新兴化、高产化方向和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新城区的目标,修订完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准入政策,对进区项目从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环保要求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项目引进质量。严格土地出让门槛,建立以效益论英雄的土地使用考核评价机制,严控一般性项目引进,重点支持大企业大项目用地需求。创新投融资平台、渠道和开发建设投入机制,走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规划和目标定位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8:55:14
功能布局图 |
二、规划布局
围绕目标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宁波杭州湾新区将规划布局五大功能板块。
生态湿地板块,重点布局湿地休闲公园、疗养度假中心、户外拓展运动基地及科普教育基地,远期预留国际总部园。
区域服务板块,重点布局浙商民企总部基地、金融机构区域总部、赛事体育场馆、主题运动公园、国际会议中心和研发设计岛,成为国际大中型会议、国家级体育赛事举办地及高端人才创业基地。
新都市板块,重点布局城市商务区和高品质生活区,形成区域行政、商业、教育、休闲等公共服务核心区。
先进制造业板块,重点布局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试验区、国际汽车城、新交通装备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及无水港物流中心,形成若干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
生态农业板块,重点发展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生态农庄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成为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区。着眼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在交通设施方面,加快建设沿海北线高速公路、杭甬客运专线,规划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宁波城区到新区的轻轨交通,形成内连宁波都市区、外接浙中、浙西南和长三角的综合交通网络。在市政设施方面,加快推进给排水、垃圾处理、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承载能力。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构筑配套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高起点开展城市规划。把环境景观作为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建设,突出“理水成网、筑湖成城、塑塘成廊”城市设计主题,科学组织区内产业、商务、生态、人居、公共设施等功能,形成“一心、三片、两廊”空间结构和“一核、两带、三轴、四片、五点”景观结构,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城市形象。
三、2010年开发建设工作思路
(一)2010年开发建设工作思路。2010年是宁波杭州湾新区正式挂牌后,新体制确立运转的第一年,是在新平台上发展的起步之年。今年新区工作总体思路为:强规划、重招商、扩宣传、建基础、提效益,推进新区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强规划,在完善规划体系上谋求重点突破。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把完善规划体系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加以全面突破。按照“战略高度、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及“五规合一”的要求,全面开展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湿地保护区、城市公共廊道、汽车产业城等若干个特色功能区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工作,同步推进区域交通、水资源、电力、围涂等专项规划,力争完成一批重大规划的编制和修订。
重招商,在大企业大项目引进上谋求重点突破。突出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围绕产业定位,明确招商主攻方向,重点加强对美、德、日、韩、新和港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积极推进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创新招商策略,加强前期市场调研,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力争在汽车整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招商方面有根本性突破。
扩宣传,在提升新区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上谋求重点突破。把2010年作为杭州湾新区的对外宣传年、形象策划年。全力做好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商务宣传策划工作,开展大规模、高密度的系列宣传活动,扩大新区影响。精心策划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主题论坛,着力打造新区特色论坛品牌。全面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平台、门户网站、机场和高速公路广告等各类宣传平台建设,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立体的宣传格局。建基础,在建设一流品质城市上谋求重点突破。坚持大投入、大建设,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加强城市绿化景观建设,按照“理水成网、塑塘成廊、筑湖成城”设计理念,高水准开展一批重点廊道、区块和出入口节点的景观设计,启动重点建设板块挖湖造景,基本完成工业区块35平方公里建成区道路绿化,全面启动服务业板块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着力营造城市的新亮点、新特色。加强道路框架建设,推进开发建设“西进北扩”。加强城市公共配套和生产生活配套项目建设,加快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批生活居住、购物、娱乐休闲等项目建设,抓好休闲综合体、邻里生活中心等一批重点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强围涂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建设,加快启动建塘江围涂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
提效益,在提高开发建设水平上谋求重点突破。围绕提高投入产出水平和综合开发效益,创新开发模式,努力构建起良性的、可持续开发的保障机制。按照高端化、新兴化、高产化方向和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新城区的目标,修订完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准入政策,对进区项目从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环保要求等方面严格把关,提高项目引进质量。严格土地出让门槛,建立以效益论英雄的土地使用考核评价机制,严控一般性项目引进,重点支持大企业大项目用地需求。创新投融资平台、渠道和开发建设投入机制,走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
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