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五问农村新社区———北仑九峰山社区见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0-04-22 15:19:07

  三问

  农村新社区该如何作为?

  在九峰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几位工作人员正忙着接待社区居民。在他们的办公桌上分别放着写有劳动就业、卫生计生、文体活动、流动党员等字样的牌子。

  “眼下条件有限,开展的服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介绍,新的服务中心造好后,将配齐“三室四站一中心一校一场所”。“三室”即社区党组织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综治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四站”即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党员服务站,“一中心”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校”即市民学校,“一场所”即多功能室内活动场所,从而形成“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十分钟卫生服务圈”、“十分钟文体活动圈”。

  “它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与村委会不存在隶属关系,它只是一个为农服务的工作平台。”在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培良看来,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一方面来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部分职责的下延,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一方面是各村部分职责的上延和补充,如综治保安、公共设施维护和精神文明共建等。他说,长期以来,农村各类组织“行政化”色彩较浓,其服务效果还难以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就是要进一步激发社区内单位、群众的民智、民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接下来,社区还将组建志愿者协会、农业经济协会、商业协会、旅游协会、花卉协会等。

  胡培良认为,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将在其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这个理事会的成员包括村干部、村民和外来人口代表、企业和民间组织负责人等,共有20多人。这种共建形式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社区建设中,“申洲”捐赠了1500万元,“民和典当”捐助了100万元,“力隆”则表示在未来20年内,每年捐助20万元……目前,已有6家企业计划在最近几年内总共投入近1亿元资金,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和农业项目开发。

  “集中各方之力,干什么都觉得底气足了很多。”社区主任张科杰除了马不停蹄地跑各个建设工地,还抽空不断和外地旅行社联系,谈的是九峰山旅游开发的事。他说,在和谐共建理事会的努力下,目前社区已着手对景区内农家乐的卫生、价格和服务进行监管,开展了星级评定,并专门对各村形象进行统一设计、包装、宣传。目前,他们已成功举办了旅游民俗文化节、梅花节,紧接着还要办杨梅节。

  四问

  农民认同农村新社区吗?

  尽管是周日,张科杰的办公室并不安静,来找他办事的人还真不少。尽管忙碌着,他心情却很好。“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这绝对是一个好兆头。”他说,现在有好多群众会上门来问社区各种活动的安排,“过去找他们开会,有人会问,村里开会总会发个肥皂毛巾啥的,社区有东西发吗?现在没有这么问的了。”

  老张说,可能是社区前段时间处理的两件事让群众心里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一件是有人反映一家养殖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社区为此专门派人上门协商,在做了10多次工作仍无效的情况下,把养殖场告上法庭;另外一件是经常有人在社区内的清水河洗沙子,搞得溪水浑浊不堪,社区就派人在附近蹲守,直到这种现象不再出现为止。

  然而,老张心里也很清楚,这还只是起步,要原来习惯了村级管理和服务的村民都认同社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事过多年基层工作的他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老人———别看这些老人早已“退居二线”,但农村固有的传统使他们在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很多事情便会迎刃而解。

  杜家村的胡玲花阿姨是最早“亲近”社区的居民之一。那天,社区工作人员和她闲聊。

  “阿姨,空下来干啥呢?”

  “老姐妹聚在一起唱越剧!”

  老张他们心里有底了:是啊,文体活动不就是最好的融合剂吗?很快,社区越剧队成立起来了,玲花阿姨成了负责人。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后来报名的居民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为了在文艺演出时能够抢个“露脸”机会而争得面红耳赤。于是社区又增加了腰鼓队、舞蹈队,队员都是各村的文艺骨干,名称全部冠以“九峰山社区”。近段时间,太极拳、马灯、篮球等队伍也开始红红火火地“招兵买马”了。

  如今,每天早上和晚上,社区的小公园里,总聚集了不少唱戏练舞的农民。过去大家见面常问的“你们村有啥新鲜事啊”变成了“你们队最近有啥活动啊”……

  社区工作人员很是欣喜,他们注意到,只要是文体队的通知,在社区里的传达效果都特别好。他们在组织队伍外出表演的时候,听到老人们说过,“看看人家农村社区多干净”。不久,他们的社区也变得干净起来,总有人会捡拾起被随意丢弃的垃圾,放进附近的垃圾桶。

  五问

  农村新社区如何富起来?

  建立农村新社区,不仅要让群众的生活便捷起来,还要让他们的口袋鼓起来,而“成片连线”建设新农村模式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辉旺模具”原本是位于青山村的一家年销售额近亿元的模具企业,去年,公司搬到了北仑科技园区。公司副总经理曲道理介绍,现在的厂房比过去大了四倍,周边配套企业也多,还有统一的环保治理设施。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搬迁减少了原来面临的环保压力。如今,整个九峰山区域已有30多家企业外迁,而他们的计划是在近年内再搬迁100家。“这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社区主任张科杰说。

  大规模的企业搬迁和土地整理为九峰山区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他们把区域划分为都市农业观光区、社区生活集聚区、旅游集散服务区和生态休闲度假区四个功能区块,一条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变得清晰起来———

  区域内办起了“碧秀山庄”、“城湾人家”等12家具有餐饮、住宿、休闲等多功能农家乐,2008年实现销售额35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

  在牌门村,投入近2000万元、面积700亩的农业观光园区已建成大半,其中海晨兰苑、盆景基地和百果园三个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海晨兰苑的建成,将使这里成为我市最大的兰花基地;

  在和鸽村和城湾村,“申洲农庄”和“力隆农庄”农业观光项目也已全面启动。村里除了有租金收入,还能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

  在城联村,投资500多万元、店铺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商业街已全面建成,如今正在开始紧张的招商工作;

  青山村、清水村投资1200万元,将原来破烂不堪的小菜场改造成拥有260多个摊位的综合集贸市场,每年可增收110多万元……

  去年,九峰山区域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63.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315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67.9%和26.1%。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社区内各村放开胆子发展经济,北仑区对这些村的经济合作社全部实行股份制改造,把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一个村民。“这就意味着,不管今后区域内的村庄规划如何调整,他们都将有一笔稳定的收入。同时,此举也有利于在各村之间形成竞争态势,鼓励他们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培良说。

  链接

  我市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探索

  一、多村联建模式。该模式以区域整体环境提高为基础,强化区域功能规划,突出服务共享。这类社区一般由若干个村庄组成,通过成片连线的整治,创建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其建设重点是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通过整合各村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教育、治安、保洁、文娱等服务设施,为周边的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北仑九峰山社区是其中代表。

  二、城中(城郊)村改建模式。该模式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突出服务的融合对接。这些村土地被征用,劳动力转产转业,农民变成了事实上的城市居民。按照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社区化管理。列入市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13个试点,规模都在5万平方米以上,现已形成农村新社区。镇海蛟川街道棉丰村是其中代表。

  三、集中迁建模式。该模式以生产要素的集中为前提,突出服务的延伸覆盖。根据农村集中居住点和中心村的布局规划,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农村新社区。江北区慈湖人家社区是其中代表。

  四、改造提升模式。该模式以村庄整理为依托,突出社区功能的提升完善。在旧村改造中,通过拆旧宅、建新房、新老调剂等办法,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增加为民服务的公共设施,推进农户居住集聚。慈溪长河镇宁丰村是其中代表。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赖小惠】

五问农村新社区———北仑九峰山社区见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5:19:07

  三问

  农村新社区该如何作为?

  在九峰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几位工作人员正忙着接待社区居民。在他们的办公桌上分别放着写有劳动就业、卫生计生、文体活动、流动党员等字样的牌子。

  “眼下条件有限,开展的服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介绍,新的服务中心造好后,将配齐“三室四站一中心一校一场所”。“三室”即社区党组织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综治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四站”即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党员服务站,“一中心”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校”即市民学校,“一场所”即多功能室内活动场所,从而形成“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十分钟卫生服务圈”、“十分钟文体活动圈”。

  “它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与村委会不存在隶属关系,它只是一个为农服务的工作平台。”在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培良看来,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一方面来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部分职责的下延,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一方面是各村部分职责的上延和补充,如综治保安、公共设施维护和精神文明共建等。他说,长期以来,农村各类组织“行政化”色彩较浓,其服务效果还难以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就是要进一步激发社区内单位、群众的民智、民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接下来,社区还将组建志愿者协会、农业经济协会、商业协会、旅游协会、花卉协会等。

  胡培良认为,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将在其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这个理事会的成员包括村干部、村民和外来人口代表、企业和民间组织负责人等,共有20多人。这种共建形式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社区建设中,“申洲”捐赠了1500万元,“民和典当”捐助了100万元,“力隆”则表示在未来20年内,每年捐助20万元……目前,已有6家企业计划在最近几年内总共投入近1亿元资金,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和农业项目开发。

  “集中各方之力,干什么都觉得底气足了很多。”社区主任张科杰除了马不停蹄地跑各个建设工地,还抽空不断和外地旅行社联系,谈的是九峰山旅游开发的事。他说,在和谐共建理事会的努力下,目前社区已着手对景区内农家乐的卫生、价格和服务进行监管,开展了星级评定,并专门对各村形象进行统一设计、包装、宣传。目前,他们已成功举办了旅游民俗文化节、梅花节,紧接着还要办杨梅节。

  四问

  农民认同农村新社区吗?

  尽管是周日,张科杰的办公室并不安静,来找他办事的人还真不少。尽管忙碌着,他心情却很好。“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这绝对是一个好兆头。”他说,现在有好多群众会上门来问社区各种活动的安排,“过去找他们开会,有人会问,村里开会总会发个肥皂毛巾啥的,社区有东西发吗?现在没有这么问的了。”

  老张说,可能是社区前段时间处理的两件事让群众心里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一件是有人反映一家养殖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社区为此专门派人上门协商,在做了10多次工作仍无效的情况下,把养殖场告上法庭;另外一件是经常有人在社区内的清水河洗沙子,搞得溪水浑浊不堪,社区就派人在附近蹲守,直到这种现象不再出现为止。

  然而,老张心里也很清楚,这还只是起步,要原来习惯了村级管理和服务的村民都认同社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事过多年基层工作的他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老人———别看这些老人早已“退居二线”,但农村固有的传统使他们在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如果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很多事情便会迎刃而解。

  杜家村的胡玲花阿姨是最早“亲近”社区的居民之一。那天,社区工作人员和她闲聊。

  “阿姨,空下来干啥呢?”

  “老姐妹聚在一起唱越剧!”

  老张他们心里有底了:是啊,文体活动不就是最好的融合剂吗?很快,社区越剧队成立起来了,玲花阿姨成了负责人。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后来报名的居民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为了在文艺演出时能够抢个“露脸”机会而争得面红耳赤。于是社区又增加了腰鼓队、舞蹈队,队员都是各村的文艺骨干,名称全部冠以“九峰山社区”。近段时间,太极拳、马灯、篮球等队伍也开始红红火火地“招兵买马”了。

  如今,每天早上和晚上,社区的小公园里,总聚集了不少唱戏练舞的农民。过去大家见面常问的“你们村有啥新鲜事啊”变成了“你们队最近有啥活动啊”……

  社区工作人员很是欣喜,他们注意到,只要是文体队的通知,在社区里的传达效果都特别好。他们在组织队伍外出表演的时候,听到老人们说过,“看看人家农村社区多干净”。不久,他们的社区也变得干净起来,总有人会捡拾起被随意丢弃的垃圾,放进附近的垃圾桶。

  五问

  农村新社区如何富起来?

  建立农村新社区,不仅要让群众的生活便捷起来,还要让他们的口袋鼓起来,而“成片连线”建设新农村模式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辉旺模具”原本是位于青山村的一家年销售额近亿元的模具企业,去年,公司搬到了北仑科技园区。公司副总经理曲道理介绍,现在的厂房比过去大了四倍,周边配套企业也多,还有统一的环保治理设施。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搬迁减少了原来面临的环保压力。如今,整个九峰山区域已有30多家企业外迁,而他们的计划是在近年内再搬迁100家。“这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社区主任张科杰说。

  大规模的企业搬迁和土地整理为九峰山区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他们把区域划分为都市农业观光区、社区生活集聚区、旅游集散服务区和生态休闲度假区四个功能区块,一条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变得清晰起来———

  区域内办起了“碧秀山庄”、“城湾人家”等12家具有餐饮、住宿、休闲等多功能农家乐,2008年实现销售额35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

  在牌门村,投入近2000万元、面积700亩的农业观光园区已建成大半,其中海晨兰苑、盆景基地和百果园三个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海晨兰苑的建成,将使这里成为我市最大的兰花基地;

  在和鸽村和城湾村,“申洲农庄”和“力隆农庄”农业观光项目也已全面启动。村里除了有租金收入,还能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

  在城联村,投资500多万元、店铺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商业街已全面建成,如今正在开始紧张的招商工作;

  青山村、清水村投资1200万元,将原来破烂不堪的小菜场改造成拥有260多个摊位的综合集贸市场,每年可增收110多万元……

  去年,九峰山区域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63.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315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67.9%和26.1%。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社区内各村放开胆子发展经济,北仑区对这些村的经济合作社全部实行股份制改造,把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一个村民。“这就意味着,不管今后区域内的村庄规划如何调整,他们都将有一笔稳定的收入。同时,此举也有利于在各村之间形成竞争态势,鼓励他们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培良说。

  链接

  我市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探索

  一、多村联建模式。该模式以区域整体环境提高为基础,强化区域功能规划,突出服务共享。这类社区一般由若干个村庄组成,通过成片连线的整治,创建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其建设重点是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通过整合各村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教育、治安、保洁、文娱等服务设施,为周边的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北仑九峰山社区是其中代表。

  二、城中(城郊)村改建模式。该模式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突出服务的融合对接。这些村土地被征用,劳动力转产转业,农民变成了事实上的城市居民。按照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社区化管理。列入市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13个试点,规模都在5万平方米以上,现已形成农村新社区。镇海蛟川街道棉丰村是其中代表。

  三、集中迁建模式。该模式以生产要素的集中为前提,突出服务的延伸覆盖。根据农村集中居住点和中心村的布局规划,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农村新社区。江北区慈湖人家社区是其中代表。

  四、改造提升模式。该模式以村庄整理为依托,突出社区功能的提升完善。在旧村改造中,通过拆旧宅、建新房、新老调剂等办法,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增加为民服务的公共设施,推进农户居住集聚。慈溪长河镇宁丰村是其中代表。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赖小惠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