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目前,我市已创建了250多个农村新社区。然而,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我市农村新社区建设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还有很多疑问需要回答。日前,记者来到我市规模最大的农村新社区———北仑大碶街道九峰山社区,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一问
什么是农村新社区?
北仑九峰山网岙景区边的一片绿阴中,有一幢并不起眼的三层楼,楼前挂着一块崭新的牌子:九峰山社区。“新的社区服务中心还在建造,先借用一下村校的老房子,”社区主任张科杰指着楼下的便民服务中心,“简陋了些,但社区服务已开始运作了。”
在老张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文件。文件第二页中的一段被他用红笔划了好几条杠杠,这是叙述农村社区定义的:农村社区是由一定的地域人群、按照相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行共同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所构成的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很显然,农村社区更强调地域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近,这与城市社区有很大不同。”他说,这个文件已不知翻了多少遍,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的工作方法。
九峰山社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内有9个村、3支驻地部队、100多家企业,有新老居民超万人。老张说,这几个地缘相近的村在历史上便人缘相亲,居住点也相互交叉,村与村之间关系和谐。正是这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使这里建立统一的农村社区成为可能。
然而迟至2006年,九峰山区域各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却并不平衡。3年前,城东村开始全面整治穿村而过的网岙溪,不仅对堤岸进行了砌墈,还在两旁建成了小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当城东村干得热火朝天时,同样倚溪而建的城联村却不见动静。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网岙溪城东村段风光旖旎,城联村段两旁却仍是杂乱的土堤。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并不算少。于是,对九峰山区域开展“成片连线”建设,把邻近村的创建活动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发展,成为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心愿。经过历时一年的准备,总投资100多万元的九峰山区域新农村建设规划出炉,并在全省村庄规划评比中,高票获得一等奖。
规划描绘的前景确实令人心动,但决策者们早就想到,规划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村与村、单位与单位、村民与村民,由于自身条件、观念和利益诉求的不同,对新农村各项工作也会出现不同的态度。
如何协调错综复杂的关系?该区决定在这里建立和谐共建理事会,以协调各方利益,提供各项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所有这些,都为九峰山社区最后得以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问
农村新社区该怎样建设?
走进九峰山社区,一条条新建的水泥公路把一座座青山、一幢幢农家楼房紧紧相连,社区10分钟交通圈已形成。沿着公路往上,村民正在山上种茶树和花木,一条条溪流的堤岸被修葺一新,两旁绿树成阴……如今,这里已组织了服务全社区的垃圾保洁、绿化管护、河道保洁专职队伍,建成了垃圾收集、中转、统一填埋和污水生态化处理网络;完成了农民饮用水系统、农村电力扩容改造以及有线电视、宽带传输的城乡联网……到去年年底,社区内已经有4个村成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其他的村也将在今明两年内创建完成。
今年开始,随着社区正式挂牌,新一轮建设由此展开。目前,位于居民集聚区的农贸市场、幼儿园等设施已经建成,占地2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结顶,两个村民广场和大型停车场已完成规划……
“在社区范围内,公共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到‘普照’,社区居民不管住在哪里,无论收入高低,都能共享这些设施,这是项目建设的目标!”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培良介绍,自开展“成片连线”建设以来,九峰山区域投入的资金已超过6000万元。“如果各村各自为战,不仅会造成重复投资,而且建设的档次和质量也无法与现在相比。”
对于社区的建设,家住城东村最边上的胡金珠阿姨感受很深。“过去,村与村之间那些地段老弄不干净,气味难闻不说,夏天苍蝇蚊虫还特别多。”如今,曾经遍地生长的杂草已被清理干净,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拔地而起,道路也拓宽了,路两边种上了垂柳和松柏。胡阿姨说,以前大家羡慕3公里以外的城镇社区,现在轮到城镇社区的居民来羡慕他们了。
这几天,在和鸽村附近的集体山林地中,每天有不少农民在栽植花木。“以前也想过发展花木,就是怕运不出去。”村支部书记张培军说,过去农民把毛竹砍下来,要走2公里的路,才能装到车上。毛竹行情好时,村民倒也可以吃这点苦;行情跌时,索性就不上山砍竹了。“这条路把我们折腾惨了。”
原来,和鸽村村民要到山外去,必须经过城联村,而城联村村民到承包山林去,也必须经过和鸽村,由于穿村山路连开拖拉机都很困难,两个村处在出不去、进不来的尴尬境地。大家几次想着修条好路,但是因为两村地形犬牙交错,村民居住点互相交叉,处理起来太复杂,最后只能作罢。今年年初,由社区出面协调,把这条山路拉直拓宽,开大卡车都没问题。现在两村的山林每亩年流转费用高达600元,比山下平原地区的农田还要高出一倍。
五问农村新社区———北仑九峰山社区见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5:19:07
核心提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目前,我市已创建了250多个农村新社区。然而,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我市农村新社区建设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还有很多疑问需要回答。日前,记者来到我市规模最大的农村新社区———北仑大碶街道九峰山社区,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一问
什么是农村新社区?
北仑九峰山网岙景区边的一片绿阴中,有一幢并不起眼的三层楼,楼前挂着一块崭新的牌子:九峰山社区。“新的社区服务中心还在建造,先借用一下村校的老房子,”社区主任张科杰指着楼下的便民服务中心,“简陋了些,但社区服务已开始运作了。”
在老张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文件。文件第二页中的一段被他用红笔划了好几条杠杠,这是叙述农村社区定义的:农村社区是由一定的地域人群、按照相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行共同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所构成的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很显然,农村社区更强调地域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近,这与城市社区有很大不同。”他说,这个文件已不知翻了多少遍,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的工作方法。
九峰山社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内有9个村、3支驻地部队、100多家企业,有新老居民超万人。老张说,这几个地缘相近的村在历史上便人缘相亲,居住点也相互交叉,村与村之间关系和谐。正是这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使这里建立统一的农村社区成为可能。
然而迟至2006年,九峰山区域各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却并不平衡。3年前,城东村开始全面整治穿村而过的网岙溪,不仅对堤岸进行了砌墈,还在两旁建成了小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当城东村干得热火朝天时,同样倚溪而建的城联村却不见动静。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网岙溪城东村段风光旖旎,城联村段两旁却仍是杂乱的土堤。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并不算少。于是,对九峰山区域开展“成片连线”建设,把邻近村的创建活动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发展,成为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心愿。经过历时一年的准备,总投资100多万元的九峰山区域新农村建设规划出炉,并在全省村庄规划评比中,高票获得一等奖。
规划描绘的前景确实令人心动,但决策者们早就想到,规划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村与村、单位与单位、村民与村民,由于自身条件、观念和利益诉求的不同,对新农村各项工作也会出现不同的态度。
如何协调错综复杂的关系?该区决定在这里建立和谐共建理事会,以协调各方利益,提供各项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所有这些,都为九峰山社区最后得以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问
农村新社区该怎样建设?
走进九峰山社区,一条条新建的水泥公路把一座座青山、一幢幢农家楼房紧紧相连,社区10分钟交通圈已形成。沿着公路往上,村民正在山上种茶树和花木,一条条溪流的堤岸被修葺一新,两旁绿树成阴……如今,这里已组织了服务全社区的垃圾保洁、绿化管护、河道保洁专职队伍,建成了垃圾收集、中转、统一填埋和污水生态化处理网络;完成了农民饮用水系统、农村电力扩容改造以及有线电视、宽带传输的城乡联网……到去年年底,社区内已经有4个村成为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其他的村也将在今明两年内创建完成。
今年开始,随着社区正式挂牌,新一轮建设由此展开。目前,位于居民集聚区的农贸市场、幼儿园等设施已经建成,占地25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结顶,两个村民广场和大型停车场已完成规划……
“在社区范围内,公共设施必须充分考虑到‘普照’,社区居民不管住在哪里,无论收入高低,都能共享这些设施,这是项目建设的目标!”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培良介绍,自开展“成片连线”建设以来,九峰山区域投入的资金已超过6000万元。“如果各村各自为战,不仅会造成重复投资,而且建设的档次和质量也无法与现在相比。”
对于社区的建设,家住城东村最边上的胡金珠阿姨感受很深。“过去,村与村之间那些地段老弄不干净,气味难闻不说,夏天苍蝇蚊虫还特别多。”如今,曾经遍地生长的杂草已被清理干净,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拔地而起,道路也拓宽了,路两边种上了垂柳和松柏。胡阿姨说,以前大家羡慕3公里以外的城镇社区,现在轮到城镇社区的居民来羡慕他们了。
这几天,在和鸽村附近的集体山林地中,每天有不少农民在栽植花木。“以前也想过发展花木,就是怕运不出去。”村支部书记张培军说,过去农民把毛竹砍下来,要走2公里的路,才能装到车上。毛竹行情好时,村民倒也可以吃这点苦;行情跌时,索性就不上山砍竹了。“这条路把我们折腾惨了。”
原来,和鸽村村民要到山外去,必须经过城联村,而城联村村民到承包山林去,也必须经过和鸽村,由于穿村山路连开拖拉机都很困难,两个村处在出不去、进不来的尴尬境地。大家几次想着修条好路,但是因为两村地形犬牙交错,村民居住点互相交叉,处理起来太复杂,最后只能作罢。今年年初,由社区出面协调,把这条山路拉直拓宽,开大卡车都没问题。现在两村的山林每亩年流转费用高达600元,比山下平原地区的农田还要高出一倍。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