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集中居住点成“安居工程”
“住在这里很舒心,房租便宜,又方便。”在北仑区霞浦街道山前村流动人员集中居住点——“阳光新村”,来自重庆的闫春花高兴地告诉记者:“集中供电、供水,通电话、电视,还有门卫负责治安,保洁员清理卫生,比在家里还要好。”
在北仑,像山前村一样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已经遍地开花,至今该区已建成各类新型社区100多处,入住流动人口近20万人,占当地流动人口的近半数。这些流动人口聚居的新社区已成为当地的“留人工程”和“安居工程”。
为让流动人口在北仑安心创业,该区把新市民的居住问题作为建设“平安北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安居工程”建设,推出土地、水电配套等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结合城市化进程,经过合理规划,统一布局,探索出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新路。
据该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仑“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效果明显,基本形成村集体、企业、村民、街道等几类投资主体,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建筑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入住率近100%。
为让流动人口住得更舒适、温馨,许多新建社区还充分考虑居住者需求,针对不同收入、不同层次的外来人员的需求,开发了单人房、家庭房、2—6人居住房等套型,不但在房间内配套厨卫、电话、有线电视等设施,还在社区配备公共浴室、篮球场、图书室、购物超市、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在该区最大的外来人口社区———银杏社区,推行大学校园管理模式,在单身宿舍内采取男女分层居住、设立夫妻房等人性化措施。
随着大批动辄员工上千的临港型大企业进驻,由企业出资建造公寓楼或租用附近居民小区安置外来员工的新模式也悄然兴起。目前该区企业集体公寓面积已达35万平方米,其中“申洲”等57家外来员工500人以上的企业就达27万平方米,居住了8万余人。“三星”公司在厂区内建造的4幢公寓楼居住着1700名员工,且全部装上中央空调,楼内还专门配备了洗衣工,为职工提供免费服务。在逸盛小区,一室一厅套房内配有家具、空调、厨房和卫生设施。前不久,刚来“逸盛石化”打工的周培林就免费搬进了企业投入5000多万元自建的公寓楼,与其他560多名外来员工成了邻居。
三千流动人口孕产妇有了电子健康档案
“预产期7月10日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还有4个没来医院检查。”7月9日下午,北仑区妇保院工作人员周艳慧通过电脑,查看妇保院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检情况。她所使用的,就是该区在宁波市率先启用的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电子管理系统。通过将全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及0—6岁儿童纳入系统管理程序,建立电子档案,全程追访和监控孕产妇情况。截止当天,该区已有3687名流动人口孕产妇、4056名0—6岁流动人口儿童拥有了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
据统计,北仑区共有流动育龄妇女18.3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万人,流动人口孕产妇4351人,0—6岁流动人口儿童26535人。“流动人口居住地不固定,管理难度比较大。”周艳慧告诉记者,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该区自主开发并启用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电子管理系统后,凡到医院检查并建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及0—6岁流动儿童,妇保院信息管理中心统一为他们建立了一份电子健康档案。
“我们每天都会从电脑里将需要做检查的孕产妇和儿童的资料排列出来,并根据电脑自动排列出的名单,逐一打电话通知孕产妇到所在辖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检查。”周艳慧告诉记者,以前孕产妇产检时,每换一家医院,如果忘带之前的保健卡就得重新做一张,对于原先的检查结果医生很难掌握。现在只需要到电脑上查询一下就可以了。预产期是7月19日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忘了去医院产检,医院还会主动打电话过来提醒,她们的服务真是太周到了。”
据介绍,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电子管理系统还能全面、连续不断地对孕妇在孕期和分娩前后过程中、儿童0-6岁的生长发育、健康和保健服务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并建立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筛检系统,自动标识高危因素,将有效改善目前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服务管理分散的现状,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水平。
此外,记者了解到,该区还有400余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育龄妇女,享受到每人400元的“均等化生育关怀救助服务”,并有1000多人次得到生活救助,领到急需的生活用品,总价值达到30多万元。
宁波北仑48万新市民共享“均等化”服务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0-04-22 15:19:07
百余集中居住点成“安居工程”
“住在这里很舒心,房租便宜,又方便。”在北仑区霞浦街道山前村流动人员集中居住点——“阳光新村”,来自重庆的闫春花高兴地告诉记者:“集中供电、供水,通电话、电视,还有门卫负责治安,保洁员清理卫生,比在家里还要好。”
在北仑,像山前村一样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已经遍地开花,至今该区已建成各类新型社区100多处,入住流动人口近20万人,占当地流动人口的近半数。这些流动人口聚居的新社区已成为当地的“留人工程”和“安居工程”。
为让流动人口在北仑安心创业,该区把新市民的居住问题作为建设“平安北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安居工程”建设,推出土地、水电配套等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结合城市化进程,经过合理规划,统一布局,探索出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新路。
据该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仑“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效果明显,基本形成村集体、企业、村民、街道等几类投资主体,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建筑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入住率近100%。
为让流动人口住得更舒适、温馨,许多新建社区还充分考虑居住者需求,针对不同收入、不同层次的外来人员的需求,开发了单人房、家庭房、2—6人居住房等套型,不但在房间内配套厨卫、电话、有线电视等设施,还在社区配备公共浴室、篮球场、图书室、购物超市、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在该区最大的外来人口社区———银杏社区,推行大学校园管理模式,在单身宿舍内采取男女分层居住、设立夫妻房等人性化措施。
随着大批动辄员工上千的临港型大企业进驻,由企业出资建造公寓楼或租用附近居民小区安置外来员工的新模式也悄然兴起。目前该区企业集体公寓面积已达35万平方米,其中“申洲”等57家外来员工500人以上的企业就达27万平方米,居住了8万余人。“三星”公司在厂区内建造的4幢公寓楼居住着1700名员工,且全部装上中央空调,楼内还专门配备了洗衣工,为职工提供免费服务。在逸盛小区,一室一厅套房内配有家具、空调、厨房和卫生设施。前不久,刚来“逸盛石化”打工的周培林就免费搬进了企业投入5000多万元自建的公寓楼,与其他560多名外来员工成了邻居。
三千流动人口孕产妇有了电子健康档案
“预产期7月10日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还有4个没来医院检查。”7月9日下午,北仑区妇保院工作人员周艳慧通过电脑,查看妇保院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检情况。她所使用的,就是该区在宁波市率先启用的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电子管理系统。通过将全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及0—6岁儿童纳入系统管理程序,建立电子档案,全程追访和监控孕产妇情况。截止当天,该区已有3687名流动人口孕产妇、4056名0—6岁流动人口儿童拥有了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
据统计,北仑区共有流动育龄妇女18.3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万人,流动人口孕产妇4351人,0—6岁流动人口儿童26535人。“流动人口居住地不固定,管理难度比较大。”周艳慧告诉记者,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该区自主开发并启用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电子管理系统后,凡到医院检查并建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及0—6岁流动儿童,妇保院信息管理中心统一为他们建立了一份电子健康档案。
“我们每天都会从电脑里将需要做检查的孕产妇和儿童的资料排列出来,并根据电脑自动排列出的名单,逐一打电话通知孕产妇到所在辖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检查。”周艳慧告诉记者,以前孕产妇产检时,每换一家医院,如果忘带之前的保健卡就得重新做一张,对于原先的检查结果医生很难掌握。现在只需要到电脑上查询一下就可以了。预产期是7月19日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忘了去医院产检,医院还会主动打电话过来提醒,她们的服务真是太周到了。”
据介绍,流动人口生育健康电子管理系统还能全面、连续不断地对孕妇在孕期和分娩前后过程中、儿童0-6岁的生长发育、健康和保健服务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并建立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筛检系统,自动标识高危因素,将有效改善目前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服务管理分散的现状,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管理水平。
此外,记者了解到,该区还有400余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育龄妇女,享受到每人400元的“均等化生育关怀救助服务”,并有1000多人次得到生活救助,领到急需的生活用品,总价值达到30多万元。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