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四川白庙乡财务公示始末:曾担心导致社会不稳定
稿源: 人民网-《京华时报》  | 2010-03-22 10:59:45

  最大的底气

  偏僻闭塞的白庙乡,如同穷人家的孩子,坦然翻开衣兜,将“秘密”晒在阳光之下。然而,公开之前,张映上也有自己的顾虑。

  “乡里的干部收入很低,公示前,吃喝可能随便些,公示后就会有顾虑,相当于他们的待遇会变得更差。”此外,他也担心,如果公示财务后,村民发现招待费较多,可能会有意见,引发不稳定因素。

  出于这些考虑,张映上决定先在互联网上公布账单。白庙乡曾有一个官方主页,但制作简陋。乡政府为此找来网络技术人员,添设栏目,将1月和2月的政府公业务支出明细发布于互联网上。

  白庙乡只有一间拥有10余台电脑的小网吧,村民家中购置电脑的也较少,上网条件并不便利。因此有人质疑,这样的网络公示其实并未达到实效。张映上解释说,白庙乡共有村民1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村民长期在外打工,网络公示主要针对这个群体。但他承认,大多在外打工者可能并不知道网络公示一事。未来,乡政府将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打工人员公示网址。

  白庙乡的网络“晒账单”始于2月5日,一直波澜不惊,直至3月12日,一名网友将账单转发至天涯论坛,取名《中国第一个全裸的乡政府》,点击率一周内超过32万。

  随着媒体的关注,质疑声开始响起。新华社记者采访后,认为白庙乡的部分村民并不清楚公示一事,曾质疑此番网络公示为“假公示”。

  3月16日,白庙乡政府将财务支出公示表及手写原件,一并张贴于乡政府门前的公示栏。面对“假公示”的质疑,张映上回应说:“既然决定公开了,就从来没考虑作假,也绝不是作秀。”

  他还说:“我最大的底气,就是一切都是真的。”

  审核的流程

  张映上的自信,源自白庙乡运行的一套财务管理制度。白庙乡政府机关今年1月份的《公业务费开支公示》的表格显示,乡政府支出公业务费44笔,共8240.5元。其中,最大的一笔开支是招待费1269元,最小的一笔则仅为购买信纸的1.5元。无论数目大小,每一笔都包含如下几项内容:金额、项目、事由、发生时间、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安排人。

  事实上,最大一笔开支和最小一笔开支都发生在同一天。

  1月24日,70多名乡人大代表、乡党代表、群众代表从各村赶来参加白庙乡第一次民主议事会。此外,几位从省里、巴中市和北京赶来的专家与官员旁听了会议。

  主管后勤的副乡长李英带领工作人员布置会场,招待参会人员。这一天,工作人员袁静华购买了1.5元的信纸,但李英并不能决定这笔支出。最终,经张映上批准才予报销。在杂货店里也有相应记载。

  当天,会议人员在白庙乡吃工作餐,酒席共有4桌,花费1269元。面对这笔招待费过高的问题,张映上说,因公示办法刚刚出台,尚需完善,“应该写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吃饭,以及是否包含加班费,因为现在写得比较笼统,才招来误解”。

  以往,白庙乡财政报销制度数月一结,如今也变成了每月一结。“也是怕时间久了,说不清。”现在每月初,李英便去杂货店、饭店抄录政府的账目。

  决定将财务支出公示之后,张映上希望由纪委监督每笔开支,然后由乡纪委书记陈加才在每笔开支后的证明人那一栏签字,独立监督。但陈加才拒绝了,他说:“我知道的我能证明,我不知道的我不能证明。像1月24日那天的宴席,我参加了,知道确有其事,我可以签字。但其他的费用,我并不清楚,怎么能随便乱签?”

  陈加才在乡镇工作了二十多年,深知即便是一些蝇头小利,也难免会有人假公济私。于是,他建议每月月初公示前,召开一次财务收支审核会议。乡党政领导干部及乡人大代表、党代表共同对每一笔开支进行集体监督。“在会议上,把每一笔开支都念出来给大家听。时间、事由、金额、安排人都确认无误后,我才能在发票和公示表上签字。”

  在2月初的会议上,一笔10多元的餐费便因为没有安排人而未通过,由用餐人员自掏腰包。

  随着进一步完善后,白庙乡政府机关《公业务费开支公示》的表格上,又多了“业主”这一项。“由那些商店、饭店的老板在此签字证明。这就意味着一笔开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公开透明的,便于监督。”张映上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燕】

四川白庙乡财务公示始末:曾担心导致社会不稳定

稿源: 人民网-《京华时报》 2010-03-22 10:59:45

  最大的底气

  偏僻闭塞的白庙乡,如同穷人家的孩子,坦然翻开衣兜,将“秘密”晒在阳光之下。然而,公开之前,张映上也有自己的顾虑。

  “乡里的干部收入很低,公示前,吃喝可能随便些,公示后就会有顾虑,相当于他们的待遇会变得更差。”此外,他也担心,如果公示财务后,村民发现招待费较多,可能会有意见,引发不稳定因素。

  出于这些考虑,张映上决定先在互联网上公布账单。白庙乡曾有一个官方主页,但制作简陋。乡政府为此找来网络技术人员,添设栏目,将1月和2月的政府公业务支出明细发布于互联网上。

  白庙乡只有一间拥有10余台电脑的小网吧,村民家中购置电脑的也较少,上网条件并不便利。因此有人质疑,这样的网络公示其实并未达到实效。张映上解释说,白庙乡共有村民1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村民长期在外打工,网络公示主要针对这个群体。但他承认,大多在外打工者可能并不知道网络公示一事。未来,乡政府将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打工人员公示网址。

  白庙乡的网络“晒账单”始于2月5日,一直波澜不惊,直至3月12日,一名网友将账单转发至天涯论坛,取名《中国第一个全裸的乡政府》,点击率一周内超过32万。

  随着媒体的关注,质疑声开始响起。新华社记者采访后,认为白庙乡的部分村民并不清楚公示一事,曾质疑此番网络公示为“假公示”。

  3月16日,白庙乡政府将财务支出公示表及手写原件,一并张贴于乡政府门前的公示栏。面对“假公示”的质疑,张映上回应说:“既然决定公开了,就从来没考虑作假,也绝不是作秀。”

  他还说:“我最大的底气,就是一切都是真的。”

  审核的流程

  张映上的自信,源自白庙乡运行的一套财务管理制度。白庙乡政府机关今年1月份的《公业务费开支公示》的表格显示,乡政府支出公业务费44笔,共8240.5元。其中,最大的一笔开支是招待费1269元,最小的一笔则仅为购买信纸的1.5元。无论数目大小,每一笔都包含如下几项内容:金额、项目、事由、发生时间、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安排人。

  事实上,最大一笔开支和最小一笔开支都发生在同一天。

  1月24日,70多名乡人大代表、乡党代表、群众代表从各村赶来参加白庙乡第一次民主议事会。此外,几位从省里、巴中市和北京赶来的专家与官员旁听了会议。

  主管后勤的副乡长李英带领工作人员布置会场,招待参会人员。这一天,工作人员袁静华购买了1.5元的信纸,但李英并不能决定这笔支出。最终,经张映上批准才予报销。在杂货店里也有相应记载。

  当天,会议人员在白庙乡吃工作餐,酒席共有4桌,花费1269元。面对这笔招待费过高的问题,张映上说,因公示办法刚刚出台,尚需完善,“应该写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吃饭,以及是否包含加班费,因为现在写得比较笼统,才招来误解”。

  以往,白庙乡财政报销制度数月一结,如今也变成了每月一结。“也是怕时间久了,说不清。”现在每月初,李英便去杂货店、饭店抄录政府的账目。

  决定将财务支出公示之后,张映上希望由纪委监督每笔开支,然后由乡纪委书记陈加才在每笔开支后的证明人那一栏签字,独立监督。但陈加才拒绝了,他说:“我知道的我能证明,我不知道的我不能证明。像1月24日那天的宴席,我参加了,知道确有其事,我可以签字。但其他的费用,我并不清楚,怎么能随便乱签?”

  陈加才在乡镇工作了二十多年,深知即便是一些蝇头小利,也难免会有人假公济私。于是,他建议每月月初公示前,召开一次财务收支审核会议。乡党政领导干部及乡人大代表、党代表共同对每一笔开支进行集体监督。“在会议上,把每一笔开支都念出来给大家听。时间、事由、金额、安排人都确认无误后,我才能在发票和公示表上签字。”

  在2月初的会议上,一笔10多元的餐费便因为没有安排人而未通过,由用餐人员自掏腰包。

  随着进一步完善后,白庙乡政府机关《公业务费开支公示》的表格上,又多了“业主”这一项。“由那些商店、饭店的老板在此签字证明。这就意味着一笔开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公开透明的,便于监督。”张映上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