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非房产为主业央企加快调整
国务院国资委18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泉重申要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另外,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央企业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
杜渊泉重申了四点:第一,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务院赋予国资委的职责;第二,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第三,有房地产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带头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经营,重质量,讲信誉,创品牌,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第四,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央企业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
今日重大财经要闻汇总
央企地王再次出现,有关信贷资金进入楼市的质疑再起。3月16日,国资委新闻处相关负责人重申,“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
3月15日,两会结束的第二天,北京一次性推出6幅地块,成产总额达到143.5亿元。当天拍得单价地王和总价地王的企业大股东均为央企。而从2009年开始,央企地王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
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表示,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进入房地产市场或是用于土地买卖。
对于央企地王再次出现的现象,国资委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央企投入房地产开发的资金不是来自于4万亿政府投资,“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对于近期国资委是否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央企投资房地产业,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什么新动作。
国资委“清算”非主业央企“加仓”房地产
国土资源部掀起的新一轮土地调控风暴,正面临地王的挑战。
3月15日,北京再现“地王”日。意料之中的是,三个“地王”得主分别是远洋地产、中信地产以及中国兵器集团,齐刷刷的大型央企。
央企制造的地王们,将房地产宏观调控推进难以预测的迷宫。
土地调控力度空前
高房价、高地价下,高规格的土地调控似乎已是众向所归。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0.9%。从同比涨幅分析,2月份10.7%的涨幅属于历史上的较高值,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九个月上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直言,由于“供给、需求和管理上的问题”,“未来20年中国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以北京为例,3月15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1至2月,北京四环住宅期房均价已从去年四季度的每平方米25907元攀升至31220元,涨幅高达20.5%;六环外期房均价则从9855元升至10409元,涨幅5.6%,这也是六环外房价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在中央多次做出“个别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表态后,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说,中央已经明确了房价与地价间的直接关系,并试图从土地供应的源头上打压房价,同时,囤地、炒地等现象也将得到坚决打击。
调控基调之下,国土资源部再次对土地市场挥起手术刀。“两会”期间的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19条土地调控新政,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国19条)中明确规定,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
随后,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在该部19条的新闻通气会上再次明确,今后在土地出让“招拍挂”中适当增加招标方式,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
早在去年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监察部和审计署曾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开发商拿地首付款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
新一轮土地调控的力度前所未有。
加速垄断?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新一轮土地调控落地之后的效果,或许并非如政策制定者所愿。土地竞买门槛的提高会否加速“国企”垄断土地市,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土地调控收紧,但国企"地王"并无降温之势。”
来自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15日,北京成交的22块非工业用地中,有12块为国企及国企背景企业获得,占土地出让总量的54.5%,其中,国企在拍得的住宅地块中,成交总价更是以240亿元远超民企的119亿元。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有关负责人直言,国11条、京版11条、国土部19条以及全国两会系列提案,并没有抑制北京楼市的疯狂。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土地新政的确会使国企在部分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中形成垄断。“人家也不大愿去那些二三线城市。”
“在我看来,短期内,国企"地王"或还将继续。”中原地产华北区总经理李文杰告诉记者,国企“地王”是对土地新政的巨大考验。
“在土地依然被少数国企垄断,并由他们掌握楼市定价权的情况下,开发商很有可能将宏观调控所带来的成本转移到房价当中,出现越调越高的情况下。”邹晓云甚至建议,国企应退出商品房用地市场,更多地参与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一级开发领域。
严金明认为,央企和国企本来应承担更多的国家责任,绝大部分资金应该应用到民生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不能完全以利润为导向。他指出,国企“地王”极有可能会增加房地产的泡沫成分,加大金融风险。“国资委应对国企拿地设定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对他们的资金用途严格审查。”
“虽然目前土地新政已相对完善,并已具有相当的技术可操作性,但并没有涉及到集团利益和阶层利益,这势必会对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邹晓云看来,土地新政的新难题将是如何解决高土地门槛与国企“地王”这对矛盾。
国资委: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
稿源: 人民网 2010-03-19 08:43:45
国资委:非房产为主业央企加快调整
国务院国资委18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泉重申要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另外,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央企业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
杜渊泉重申了四点:第一,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务院赋予国资委的职责;第二,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第三,有房地产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带头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经营,重质量,讲信誉,创品牌,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第四,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央企业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
今日重大财经要闻汇总
央企地王再次出现,有关信贷资金进入楼市的质疑再起。3月16日,国资委新闻处相关负责人重申,“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
3月15日,两会结束的第二天,北京一次性推出6幅地块,成产总额达到143.5亿元。当天拍得单价地王和总价地王的企业大股东均为央企。而从2009年开始,央企地王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
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表示,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4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进入房地产市场或是用于土地买卖。
对于央企地王再次出现的现象,国资委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央企投入房地产开发的资金不是来自于4万亿政府投资,“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对于近期国资委是否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央企投资房地产业,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什么新动作。
国资委“清算”非主业央企“加仓”房地产
国土资源部掀起的新一轮土地调控风暴,正面临地王的挑战。
3月15日,北京再现“地王”日。意料之中的是,三个“地王”得主分别是远洋地产、中信地产以及中国兵器集团,齐刷刷的大型央企。
央企制造的地王们,将房地产宏观调控推进难以预测的迷宫。
土地调控力度空前
高房价、高地价下,高规格的土地调控似乎已是众向所归。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0.9%。从同比涨幅分析,2月份10.7%的涨幅属于历史上的较高值,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九个月上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直言,由于“供给、需求和管理上的问题”,“未来20年中国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
以北京为例,3月15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1至2月,北京四环住宅期房均价已从去年四季度的每平方米25907元攀升至31220元,涨幅高达20.5%;六环外期房均价则从9855元升至10409元,涨幅5.6%,这也是六环外房价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在中央多次做出“个别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表态后,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说,中央已经明确了房价与地价间的直接关系,并试图从土地供应的源头上打压房价,同时,囤地、炒地等现象也将得到坚决打击。
调控基调之下,国土资源部再次对土地市场挥起手术刀。“两会”期间的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19条土地调控新政,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国19条)中明确规定,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
随后,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在该部19条的新闻通气会上再次明确,今后在土地出让“招拍挂”中适当增加招标方式,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
早在去年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监察部和审计署曾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开发商拿地首付款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
新一轮土地调控的力度前所未有。
加速垄断?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新一轮土地调控落地之后的效果,或许并非如政策制定者所愿。土地竞买门槛的提高会否加速“国企”垄断土地市,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土地调控收紧,但国企"地王"并无降温之势。”
来自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15日,北京成交的22块非工业用地中,有12块为国企及国企背景企业获得,占土地出让总量的54.5%,其中,国企在拍得的住宅地块中,成交总价更是以240亿元远超民企的119亿元。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有关负责人直言,国11条、京版11条、国土部19条以及全国两会系列提案,并没有抑制北京楼市的疯狂。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土地新政的确会使国企在部分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中形成垄断。“人家也不大愿去那些二三线城市。”
“在我看来,短期内,国企"地王"或还将继续。”中原地产华北区总经理李文杰告诉记者,国企“地王”是对土地新政的巨大考验。
“在土地依然被少数国企垄断,并由他们掌握楼市定价权的情况下,开发商很有可能将宏观调控所带来的成本转移到房价当中,出现越调越高的情况下。”邹晓云甚至建议,国企应退出商品房用地市场,更多地参与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一级开发领域。
严金明认为,央企和国企本来应承担更多的国家责任,绝大部分资金应该应用到民生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不能完全以利润为导向。他指出,国企“地王”极有可能会增加房地产的泡沫成分,加大金融风险。“国资委应对国企拿地设定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对他们的资金用途严格审查。”
“虽然目前土地新政已相对完善,并已具有相当的技术可操作性,但并没有涉及到集团利益和阶层利益,这势必会对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邹晓云看来,土地新政的新难题将是如何解决高土地门槛与国企“地王”这对矛盾。
编辑: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