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万,像打了水漂一样说拆就拆,纳税人的钱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挥霍掉了。网民们虽然很愤怒,但决策者们是否会被追责并不确定。“拆了建,建了拆”的城市经营格局并不鲜见,很多城市中的马路隔三差五地被“开膛破肚”,就很说明问题。 很多时候,城市规划的程序中极少看到普通人的身影,市民的权利诉求基本都是出现在规划成型之后。如果福州市在最初规划阶段让公众参与讨论,这所投资1500多万元刚刚建好的小学还会面临被拆的命运吗? 当百年学校遭遇中央商务区,让道的为何偏偏是学校?这样的规划理念到底透露着什么样的信息?商务区可以带来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带来GDP的增长,这些“显性”增长的诱惑远远超出了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在经济增长与发展教育之间,城市规划也显得如此势利,毫不犹豫地倾向了前者。如此抉择,让人不无悲哀地看到,教育的重视在很多地方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中,一旦遭遇其他发展商务区之类的对手,教育几乎没有任何博弈能量,只能委屈地让路。“最短命学校”的遭遇之所以让人心有不甘,除了对那巨额1500万投入的可惜,以及对教育重视的不够之外,好歹这还是一所有着一百年历史的学校,即便从保护城市“历史”的角度来看,相关决策者们在做出拆迁这一决定时,多多少少也应该有所顾忌吧?! “最短命学校”最终是不是会被PK掉,前景不容乐观。如果它确确实实需要为所谓的重点工程建设来让路,那么,有谁能来反证一下学校的建设与维系不算是一项重点工程吗?(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