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长,这给高校教材出版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共出版高校教材33525种,其中新出版13571种,总印数达26868万册,与扩招前的1999年相比分别增长335%、363%和173%。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高校教材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出版、拼凑抄袭等问题。 笔者以《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为例对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进行检索,统计出2006~2008年间全国共出版《机械设计基础》高等学校教材114种。其中标明高职高专适用者达72种,标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种。某中央级出版社3年内共出版16种《机械设计基础》同名高校教材。 文科方面,以《法理学》为例,统计出2006~2008年间全国共出版同名高校教材40种,其中标明“十一五”规划教材5种。某知名大学出版社3年内共出版8种《法理学》同名高校教材。 从这些同名教材的内容提要可以看出,多数教材的结构体系均大同小异。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作者主编或参编的高校教材同时或相隔不长时间分别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对教材内容只作少量修改或表面处理。 高校教材如此高产,多数教材的内容却是“继承”多、创新少,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人撰文指出:“他们认为编写教材既不要搞研究也不用做调查,更不用查资料,甚至相关领域的著作和论文也不必多看,只要找来三四本已有的教科书,框架体系略微改动,章节顺序稍作调整,文字叙述作些处理,一本新的教材就‘浮出水面’。” 伴随着低水平重复出版的泛滥,高校教材单品种年平均印量显著降低。根据《中国图书年鉴》和《中国出版年鉴》的有关统计数字计算后发现,1999年单种高校教材的平均印量为12756册,2006年下降到8112册,2007年继续下降到8014册。 导致目前高校教材出版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制环境的原因,也有出版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原因,其中,高校学术资格评价制度和课堂教学模式是罪魁祸首。 重点院校教师评职称看项目、文章和学术专著数量,看文章是不是被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大量普通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因以教学为主,很难有科研成果,编写出版教材就成为这些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成果。这是普通院校教师编写出版教材的最大动力。 同时,在我国高等学校里,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大多数高校教师讲授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内容)都局限于某一唯一指定教材之内,而教材的选用由任课教师或系室领导决定,学生对教材没有选择权。如果教师本人或本单位的领导、同事主编或参编了某科目教材,任课教师一般会主动或被动选择使用此教材,无论该教材质量如何。由于对教材的选用不是出于对学生负责,而是附带了某种功利性的其他目的,真正优秀的教材往往无法被选用。 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一年招生达数千人的院校比比皆是,一个院校的一个大类专业的学生动辄数百上千,这样的院校完全有条件自产自销。也有些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名义组织编写教材,一般会有多所院校的教师参与编写,参与编写教材的院校一般会选用作为教学用书。先有了可预期的销售数量,出版商当然不会拒绝来自该院校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材选题。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在高校教材选题规划工作中批准了大量重复选题。教育部“十一五”期间共批准国家级规划教材11741种。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表》数据库中以“教材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排序,可以发现,同一选题重复批准十几种的比比皆是,同一作者在不同出版社申报的相同选题同时获得批准的也不罕见。 笔者认为,解决高校教材出版乱象的根本途径是在教材的出版与使用环节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就高校而言,务必要规范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教材选用机制。高校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指定或变相指定使用自己编写或参编的教材,应视为一种权力寻租行为,高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限制这种行为。 同时,在高校教材编写和出版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议教育部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自“十二五”起取消高校教材规划工作。高校教材与中小学教材不同,其选用已不再由政府决定,绝大多数高校教材的出版也没有政府的资助。作为一种商品,其生产和流通应逐步交由市场来组织。随着出版单位逐步转变为完全市场化的主体和相关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作为教材产品生产者的教师和出版单位以及作为教材产品消费者的学生所组成的竞争市场完全有能力作出优胜劣汰的选择。 祥坂小学全景 有听众近日向中国之声反应:福州市台江区内一所投资1500多万,刚刚全部完工的现代化小学即将面临拆迁。有网友称这所使用不到两年的祥坂小学是史上最短命的学校。 福州台江区宁化祥坂村157号,是祥坂小学的所在地。一尘不染的教学楼白色墙体,整修一新的操场,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即便外人,也很容易看出这是一所刚刚修建的学校。四年二班学生卢玮婷的爷爷告诉我们,他的孙子刚刚上个学期才转过来,才上一个学期,又搬走了,不知道今后怎么办? 百年小学1500万的短命新生 据了解,祥坂小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附近算小有名气。原来的老校舍只是一幢两层的小楼,非常陈旧,一度成了危房。在当地几届人大代表的不断呼吁下,台江区政府终于决定投巨资将学校彻底翻新。 祥坂小学校长孙明龙说“等于把旧的教学楼全部推掉了,在原来的地方新修的这所学校。” 记者在中国建设招标网站上看到祥坂小学教学综合楼工程投资800万元;运动场的人工橡胶跑道工程投资150万。孙校长证实,工程总投资1500万: 记者:政府财政拨款是1500万元? 校长:一项一项加起来最后是这么多了。 在祥坂小学运动场地施工工程招标公告上记者看到,祥坂小学运动场地施工工程由福州市台江区发展计划局批准建设,括号里的日期编码是(台政计[2005]024号) 盖新楼的一年多时间里,学生们被安置在了一处临时房里上课。家长们至今说起孩子曾经在过渡房里读书的日子还心疼不已,家长毛凯文告诉记者:“那个时侯临时的活动房都是铁皮屋的,物资房顶、旁边都是铁皮的,大热天太热很多小孩子都中暑。” 经过一年多在临时房里的过度,学生们终于在2008年9月等来了一所崭新的校园。五层高的新教学楼里一共有32间普通教室,10间专用教室,1间多功能教室。校舍面积8150平方米,人工塑胶操场3401平方米。 新校舍让所有的学生、老师欣喜不已。六年一班学生周威说:“现在学校很好,以前运动场根本就没有,现在还有塑胶跑道。” 教语文的陈老师也很喜欢新的办公环境: 老师的办公室有中央空调、刚建好的小学不管硬件软件都是顶级的啦。 一年半前剪彩仪式热闹非凡 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2008年9月10号教师节当天,新校舍的竣工剪彩仪式很盛大,即便在他们的家里也能听到学校传来的锣鼓声。陈秀清的儿子已经读初二,当天也被请回母校参加鼓号队的表演:“那天剪彩,他那母校叫他回来。他们打鼓的有几十个,从他进场到退场为止。我儿子他说学校这次变化很大,变得很漂亮。” “大手笔”还是“山区小学” 2009年9月份,学校的操场、绿化等配套设施全部完工。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拆迁的消息。台江区教育局局长黄英明说: “是要拆掉、就是要拆掉。我们这福州市找来找去,沿江这个地方是最好的一个中央商务区。市政府的重点工程啊。听说这个地方会变得非常美丽,福州的品牌,世界之最的一角。” 记者:那就损了这一块? 黄:当然, 这一片全部都要拆掉。这就是大手笔嘛! 在距离祥坂小学不到500米的拆迁办指挥部里,墙上贴着一张图纸,上面写着“闽江北岸中央商务中心拆迁范围示意图”。祥坂小学正处于中间很显眼的位置。 刚建好的学校就要拆,家长们不能理解: “这么好的学校拆了,真的想不通。”学生家长毛凯文说,他的儿子现在读四年级,这次再搬,等新址落成的时候,孩子也该小学毕业了。一共6年的小学时光,孩子在学校外读了近4年的时间。 孙明龙校长介绍,就拆迁问题,学校已经和家长进行了几次沟通。12月18号,学校发出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拆迁情况;四年二班学生卢玮婷的爷爷则参加了最近一次的沟通会,学校告诉了家长,孩子下学期可能会去的上课地点:“开了见面会后,区委跟我们交代了,这个学校肯定要撤。你们要转学的,台江区以外的不能保,台江区的学校可以联系。剩下的要搬到那边去上课。校长已经交代我们搬到闽江学院里面有一栋,叫做春华楼。” 政府规划批准,投资1500万刚刚落成,祥坂小学为何会面临被拆的命运?附近的一位居民毛秀贞的话引人深思:“我们以前这个学校是破破烂烂的,好不容易建成一所这么好的学校,是这里附近最好的一所学校。现在就这么白白浪费掉了。把这些钱花在刀刃上,拿去盖山区贫困的小学还会盖几十所。” 两年前经政府规划批准,投巨资翻新校园,刚刚建好又重新规划,为建重点工程责令拆除,有关部门的规划为何朝令夕改?资源的浪费有谁来买单?记者将继续调查采访。(记者李谦报道)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表面处理 单品 少量 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