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房价飞涨成为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图为市民在观看楼盘模型 新华社发
荆楚网1月3日报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感受到来自国务院“控涨房价”压力的地方政府而言,“手中有地,控涨房价才能不发慌”。
当下,北京、上海等全国楼市的一线城市,都已准备筹划实施新一轮的土地储备计划,北京甚至准备了高达1000亿元的投资总额。而在这背后,实际上是来自国土资源部的督战。
储地供地
“我们已和北京市发改委协调完,第二轮土地储备的投资计划已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总投资额是1000亿元。”上月30日晚,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这部分的投资额中,地方财政将占相当大的比例,而更大比例的信贷投入,也将大部分由政府下设的独立法人机构进行担保。
一切只是为了让北京市政府手中拥有足够的“房价控涨”的话语权——土地。“储地”只是手段,“供地”才是根本目的。“如果这个计划能顺利实施,到2010年底,我们手中至少有4500公顷的熟地可以向市场投放。”前述土地储备中心的内部人士说。
在这个科目下,4500公顷的总量,几乎相当于北京过去3年土地实际供应量的总合,实施完成后,北京市政府对于房价的“话语权”,可想而知。
记者了解到,尽管4500公顷的“熟地开发”计划不可能一次性在2010年投入市场,但在2010年中,北京市政府已经确定,向市场投放的住宅用地不少于2500公顷,在这些土地上开发的住宅面积,将不少于3000万平方米,其中50%是保障性住房以及普通商品房。
调节刹车
“从财权、事权的角度上说,地方政府更愿意从土地这个环节上调节房价,而不是在房价的终端环节上直接踩刹车。”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收学院院长刘桓表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人士表示,相比于2005年、2006年两年的调控,这一轮调控,将不再统一出台细则,而是由各部委分别细化而后发布。相比于统一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执行细则,现在的这种方式,行政效力上“要小很多”。
消息人士透露,在完成新一轮土地储备计划之后,按照目前北京市政府的考虑,将在商品房用地出让领域,逐步加大不设评标委员会的“价高者得”的出让方式,“引导市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适度鼓励竞争”,而这一切的幕后,实则是地方的财政收入有了保障。
(本文来源:荆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