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在其博客中爆料,季羡林在北京大学朗润园的旧居于12月16日发现遭到盗窃,室内物品被洗劫一空。
离季羡林先生去世仅仅5个月的时间,其旧居就遭遇“清仓式洗劫”,其文化价值损失之大不可估量。钱文忠言辞中对北京大学有关方面保护不够得力表达出的不满,以及来自网友的热议,其实都在隐隐透出对文化保护不力的焦虑。
季羡林旧居中各种物品蕴涵巨大价值,理应得到妥善保护,为何这点常识却不曾为有关方面所具备?难道季羡林旧居几千册珍贵的线装古籍,数量不等的佛像,不过是可以扔进历史垃圾堆的百无一用之物?不可以按照基本的文物保护逻辑,对其稍加保存整理么?
在我看来,季羡林旧居被盗事件之所以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并不仅仅在于季羡林的学术身份,更折射出民众对当下历史文化遗产被漠视乃至轻易损毁的普遍不满。季羡林先生去世不足半年,旧居就沦落为盗贼囊中之物,事件戏剧性背后的二元冲突更加凸显:如果历史文化遗产在某些公共管理者眼中,不过是缺乏现实利用价值的废弃品,那么本应留存乃至发挥的社会文化价值会就此丧失。(广东东莞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