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遗产纠纷因“一女数嫁”
生活圆桌
□特约撰稿人黄晓领
19日上午,有博客爆料,季羡林在北京大学朗润园的旧居于12月16日发现遭到盗窃,室内物品被洗劫一空。昨晚,季羡林之子季承证实了这一说法。季承表示,他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季羡林先生是文化名人,近年来其生前身后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关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衣钵;二是身后遗产。恰恰这两方面又都存在激烈争议。笔者认为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季先生是好人且学识过于渊博。
其一,学术衣钵的争论。季羡林是印度梵学专家,却博识多闻,对其他文化领域多有涉猎,因为印度学比较冷门,所以产生主副业的不平衡,进而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季老是国学大师。而季老有佛祖心肠,喜欢提携后辈,主动提出了“大国学”的思维。这样,到底季老的印度梵学是其衣钵呢,还是中国的国学是其衣钵,就有了争议。
其二,财物遗产的纠缠。季老很年轻就已成名,曾留学欧洲,做过北大副校长,收藏颇丰,用其关门弟子钱文忠的话讲是“遗藏藏品是天文数字”。按说,季老的藏品再多,价值再高也是属于他自己和他的继承人的,别人无从置喙。但是,季老是好人,他高风亮节,曾在2001年和北大签订了捐赠协议,表示要把自己的书籍、手稿和字画全部捐献给北大,而从急留给其子的遗嘱“由季承处理有关财产的一切事宜,以前给秘书李玉洁和杨锐的一切授权全部作废”又能看出季先生曾数次对财产授权,最后又把财产的处理权遗嘱于其子季承(见8月4日《南方日报》)。这样多次的许诺必然是承受许诺者都有财产的继承要求,造成财产产权多重。如此“天文数字”的遗产,不争才会奇怪。虽然,季承、钱文忠有季老的最后遗嘱,也表示会捐献部分财产给北大,但是曾经的承诺又忽然而来的失落,总会使相关当事人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比如老先生说财产给谁,一般谁都会提前付出感激,甚至是劳动。
其三,精神各自领会,物质财产宜确定继承人。中国人讲究“一诺千金”,对于许诺看得很重,有事喜欢私下协商解决。但是,季老的财产从季老在世一直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出现过“字画门”、“乌龟门”等遗憾,现在又出现了“盗窃门”,具体怎么回事,当事者尚不清楚,遑论他人。但是,从网上可以看到,大多网友认为所谓的“盗窃门”是内部作案,换言之即还是财产纠纷所致。因此,好人季羡林的遗产只有通过法律解决“一女多嫁”,让财产有个明确的产权人,才会终止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