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上旬,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天气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提前进入寒冬,与此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范围“气荒”席卷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天然气供应短缺是极端天气造成的偶然事件还是市场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造成“气荒”的根源是供需矛盾还是价格过低?应急准备不够该由谁承担责任?“气荒”背后究竟隐藏了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哪些问题?
资源“遭遇”过度开发
这次严重的“气荒”仅仅是极端天气下的偶然事件,还是随着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壮大,未来将持续出现的资源短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近日正式回应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天然气供需失衡。
“无论从资源储量还是市场发展程度看,我国天然气市场目前还是以供定需,还做不到以需定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说,末端运营方过度发展下游市场,生产商资源供应跟不上,是造成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
“天然气是公用事业,在发展规模上必须系统规划,下游市场超前开发或过度开发,一端造成资源供应短缺,一端则是资源低效利用。”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
储气调峰设施应由谁建
“气荒”发生后,天然气供应作为公用事业,应急预案是否准备不足,储气和调峰设施建设是否滞后于市场发展,储气调峰设施应由谁建等问题进入公众视野,暴露出我国调峰设施建设与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开发相比滞后。
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对记者说,天然气生产商当然有建设储气调峰设施的责任,但如果所有储气设施建设都由生产商负责,一方面在城市内难以发挥有效调峰作用,另一方面巨大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也会令企业不堪重负。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认为,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看,上中下游产业链都应具备储气调峰能力。对我国来说,多大比例的储气能力是安全的,也有待认真研究。
天然气迫切需要市场机制
刘小丽说,政府在天然气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气荒”的发生,使天然气价格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董秀成说,随着更多进口天然气的引进,以及国内天然气管网的形成,天然气价格改革面临压力。
周大地指出,天然气价格改革是大势所趋,未来我国将建立和其他能源价格相匹配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现同一个地区来自不同气源的气同价,以及天然气价格随国际价格浮动。(据新华社)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席卷 热点 生产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