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辉
昨晚,本报记者专访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他表示,“迪拜事件”给我们这样一个警示,打造金融中心要量力而行。
记者:“迪拜事件”如何能在全球引起这么大的震动?
董登新:“迪拜世界”是迪拜政府最大的国营财团,其投资项目遍及全球100多个城市。不光是投资项目众多,更主要的是,其关联了一批介入较深的金融机构,尤其与西欧和北美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资料显示,欧洲银行业与阿联酋迪拜公国主权投资机构——“迪拜世界”相关联的风险敞口约有400亿美元。
由于迪拜是中东金融中心,“迪拜世界”代表着国家信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国家的投资意志。万一破产或倒闭,590亿美元的债务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无疑是一场“大地震”,其影响会像冰岛国家破产一样深远。
记者:迪拜世界债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董登新:过去几年,作为中东的金融中心,迪拜热衷于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势力范围。为此不惜大肆融资、频频举债,超过了其实际的承载能力。
记者:“迪拜事件”是否意味着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远离?
董登新:当前,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众多人士仍持怀疑态度,“迪拜事件”无疑对那些乐观主义者是“当头一棒”,从反面印证了金融危机尚未远离这一基本的判断。虽然与金融危机相比,这只是次危机,但其对全球的经济信心影响比较大,尤其是与其关联度高的重灾区北美和西欧。
记者:这一事件对中国金融业有什么样的警示?
董登新:在我国,不少城市提出兴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划与设想,北京、上海在提,武汉、重庆也在提。金融中心应该是由经济本身造就的,不可人为地打造,只能量力而行,不可盲从跟风,超过自己的实际条件。
记者:对中国股市来说,这次事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董登新:随中国经济的开放,A股市场存在示范效应或传染效应,外围经济的信号对A股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迪拜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后果有多严重,有待二、三个月后观察,毕竟,债务危机才刚刚开始。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