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我国十个省区市遭大雾天气袭击,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最大范围雾天。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考验着政府应急能力。在不少城市,经济和城市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管理水平却未跟上。一场大雨、大雪,往往击中管理“软肋”,不仅使群众深感其苦,管理部门也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前几天,突然而至的一场寒潮袭击我国部分地区,行驶在京藏高速公路的一些大货车油管受冻无法行驶造成长达百余公里的堵车,不少车主批评交通部门没有及早发布绕行信息。寒潮中,呼和浩特市不少居民则因为管网等问题困扰而没有得到供暖。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增加,因此,政府提高应急能力迫在眉睫。首先气象部门要做好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同时,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制定出缜密细致、科学有效的常备之策,让应急预案真正发挥效力。
应对极端天气的工作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创新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救急”,比如是否有比融雪剂更环保、更快捷的除雪方法?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提醒公众避开极端天气安排出行?
一旦寒潮等极端天气发生,政府部门应迅速启动救助应急预案。及时察看防灾减灾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困难家庭的棉衣棉被是否有保障,蔬菜食品供应是否充足。未来几天我国部分地区可能还会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对相关的物资储备、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救援交通等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心中有数,尤其要充分考虑到和群众关系密切的水、电、交通、供暖等工作,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实做细,方能从容应对,解百姓燃眉之急。 (记者张丽娜)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车油 大货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