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海报
国庆长假过去一半,电影市场也进入了最火爆的时候。不过,原本预计大片小片云集的国庆档期会出现多元化的票房共赢局面,但从目前来看,很多影片发行商可能要把“肠子悔青”——除了《建国大业》和《风声》,南京的电影院里,真的很少能看到其他电影。
全国:总票房有望冲4亿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建国大业》由于主题和明星效应及有效的宣传策略,已成为年度不可缺少的话题,就像当初拍摄时,“你拍了吗?”成了明星们的口头禅一样,“你看《建国大业》了吗?”也几乎成为长假期间人们互相问候时的重点对白。至于票房,截至10月2日24时,《建国大业》票房已达3.1亿元,各影院仍趋满座,吸金势头不减。片方预计长假结束票房达到3.5亿看来可提早实现,并有可能接近4亿元大关。这个数字将成为国产电影的一个新纪录。
南京:影迷抱怨买不着票
长假前四天的南京各影城,《建国大业》一枝独秀,只有《风声》的排片场次能稍与之匹敌。《建国大业》是票贩子们的首选,2日记者在金陵工人影城看到,黄牛们在影城门口的排队长龙里来回穿梭,询问的都是“要《建国大业》的票吗?”因为《建国大业》,很多年未进过影院的市民也再次走进了影院。“买不到票”已成为很多人的难题,一位女士向记者抱怨,因为国庆前工作忙,一直没能看成《建国大业》,昨天与先生到影院想“补课”,结果发现当日的场次都卖完了。据了解,各大影城的团队包场已排到了国庆节后,“包场和零售差不多各占一半。”新街口国际影城负责人告诉记者。《建国大业》在南京的票房也和全国总票房一样,有望创造新的纪录,“一定能过千万,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国产片和进口片!”一位院线负责人认为。
其他电影:发行商悔上国庆档
有人欢笑有人愁,国庆期间有10部新片上映,最后风头却被《建国大业》占尽,《风声》气势上输了一成,档期上比《建国大业》又少了两周,想成为国庆档的票房老大似乎有点困难。不过《风声》尚能稍与之匹敌,而另外的几部影片就有些“惨不忍睹”了。记者注意到,像《麦田》《狼灾记》《窈窕绅士》等片,排片场次少到可怜,一天最少的只有一场,最多也不超过四场。即便是影厅数最多的金陵工人影城(13个厅),也只是拿出最小的厅(40人左右)来上映《狼灾记》。这跟《建国大业》《风声》至少占满三个大厅的局面相比,简直是“小儿科”。“观众都冲着《建国大业》和《风声》来,影院总不能有钱不赚吧,实在没有空间排别的电影。”万达影城张经理很“现实”。现在,很多发行商们都表示“很后悔”让自己的电影在这个档期上映,“早知这样,我们的电影还不如再推到国庆节后,等《建国大业》下线后再上。”市场确实变幻莫测,按理说,在国庆节黄金档期,多上几部电影,大家实现共赢是理所应当,即便票房有高下,但有“人场”,最后总能分上一杯羹,像现在这样《麦田》《狼灾记》几乎上不了片的局面,是发行商始料未及的,其中《狼灾记》还是特地从贺岁档期提到国庆档期来的。
专家:《建国大业》不仅是部电影
专业人士包括影院经理们都觉得,《建国大业》的火爆,其实与电影本身关系不大。“《建国大业》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十一后,看完阅兵式,内心充满光荣和自豪感的观众就更想进一步了解共和国的历史,这种情绪通过看《建国大业》再次得到了释放。”《建国大业》在国庆前和国庆期间的两波高潮,第一轮是影迷和粉丝们带起来的,而第二轮,则由普通观众带动。关于《建国大业》的评论,一开始还限于演员,情节、画面、节奏等专业方面,还有认真的影迷对影片提出中肯的批评,但到了后来,电影的艺术问题已不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建国大业》已经成为一个年度“社会话题”,观众对它的关注、期待、感情和情怀以及“二度阐释”早已完全超越了一部电影本身。
本报记者 马 彧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首选 火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