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关于吃的故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月12日 13:39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本报记者周静

  记者在胜利农场采访的几天,街头巷尾不时听到老乡们回忆当年的知青旧事。“浙江的腿儿天津的嘴儿”,“下地前农民给知青磨镰刀”,“知青可有才了,有个姓王的浙江知青小笛儿吹得才好呢!”……惹得大家或欢笑,或叹息。一件件往事,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激情如火的年代……

  “浙江知青不爱吃馒头”,胜利农场三分场老乡陈宝山回忆当年知青趣事,“知青都是小孩,馒头吃够了,就当球踢,‘叭’地一下,给踢到墙上当射门。我说你不吃倒是给我呀!一整我就装一袋馒头拎回去。”

  相比周围农村,当年的胜利农场生活条件稍微好些。知青食堂三天一顿细粮,七天杀一次猪,香喷喷的红烧肉馋倒过许多人。当年农场有猪号、鸡号、鸭号、果园、菜园,吃啥都是自产自销。在食堂烧火做饭的二分场老乡刘兴权说,当时烩菜最受欢迎,土豆块、白菜片,再加点大肉片,漂着油花,做这道菜时,知青能多吃几碗饭。

  虽然比农场比周围农村稍富,但毕竟那是个贫困的年代。其他地方的知青总有吃不饱饭的时候,甚至发生过知青偷吃老乡家鸡的事情。但是农场的知青没有这样的记忆。除了农场条件之外,主要也因为场领导和乡亲们不想让知青受苦,宁可自己少吃几顿细粮,也先可着知青来。后来知青们看到老乡天天吃高粱米饭玉米饼子就咸菜,踢馒头的故事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地域不同,食俗不同。初到农场,看到本地人大葱蘸大酱吃得满口香,浙江知青很惊讶,以为见到了土著生番;而许多浙江知青的一个习惯也让本地人接受不了,洗脸、洗脚、打饭都用一个盆,说是“以水为净”。本地人笑浙江知青不讲卫生,而浙江知青说,生菜是喂猪的,你们咋吃呢?唇枪舌剑中,感情渐渐加深。

  夏天天长,一天吃五顿饭。早晨到地里,先读一段语录或者文件,学习完毕,喝绿豆粥,吃发糕,吃完开始干活。干到九点多钟,有人送饭来,再吃一顿,再干一阵。中午回来接着吃,下午干活到四点多钟又有人来送饭。在那贫困的年月,农场人至少没有让知青们饿肚子。

  知青们探亲回来,总会带回许多农场没见过的好吃的东西,比如年糕,蚕豆。“那年糕做得跟火腿肠似的,切成一片一片,软软的,用锅重炒一遍,放点油盐酱醋。”曾经当过三营七连连长的张凤阁回忆起浙江年糕来,那甜滋滋的味道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知青与老乡关系融洽。有的知青离家太远,过年不回家,老乡们就把他们喊回家过年。张凤阁记得,来他家吃饭最多的一个浙江知青,名叫王明烈,他和铁匠铺的小铁匠刘广山有一年就在张凤阁家过的年,除夕夜一起吃饺子。当时细粮少,张凤阁特意拿玉米到外地换回点大米,给知青吃。

  淳朴的年代,淳厚的感情,就在一点一滴的琐事中如涓涓细流,渗入记忆的肺腑。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蚕豆 白菜 大葱 大米 大肉 
稿源:  编辑: 胡晓云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我国试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大众汽车与保时捷合并
食盐加典量将下调
国家统计局推迟公布CPI和PPI数据
石家庄房屋倒塌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